【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美國與中國 10 月10 日展開為期兩天的高層級貿易談判,美國總統川普會面中國副總理劉鶴後,指出雙方同意「非常具實質性的第一階段協議」,還稱兩國已達成智慧財產、金融服務和匯率等初步協議。

不過目前雙方達成的只是原則性協議,書面協議將在未來三至五周內完成,這次的貿易談判真有重大發展嗎?世界兩大經濟體的緊張關係能就此打住嗎?來看財經專家胡采蘋的分析。(責任編輯:黃梅茹)

美國總統川普會面中國副總理劉鶴,首圖來源:youtube 影片截圖。

文/ 胡采蘋(資深財經媒體人)

第一階段貿易協定可能達成,內容包括智慧財產權、金融服務開放、採購 500 億美元農產品。

實情是雙方其實都打不下去,需要緩和一陣子,關稅的痛點大概就在目前這個水準, NBA 事件之後,條件會越來越不容易談,不如趕快落實一些內容。

昨天(《BO》編按:10 月 11 日)中國證監會已經宣布,100% 開放外資經營證券、期貨、基金公司,算是一個積極回應。中方一直要求美方拿掉關稅再說,但實際情況不支撐持續強硬,先低頭是對的。

美方也無法繼續強硬下去,一些經濟數字表現出疲象,美方也需要休整,因此也無法強迫對方簽一個完整內容的協議,只能把關稅挺在這裡,作為分階段談判的武器。

目前傳出所達成的協議內容其實有點乏善可陳,能對中國經濟體制形成的變化有限,可以說只保持了繼續談下去的談判桌權利而已。智慧財產權牽涉到實際執行力度,那時候台灣被 301,可是全國哭哭抓盜版,那麼強烈的長期執法,才建立起目前的智慧財產權環境。而金融開放也有待後續落實,現在進中國的外資銀行根本不能經營人民幣存款,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武器,即使開放外資持股證券產業,後續發展仍然需要執行層面的落實。

然而中國市場的確迫切需要先進的金融服務,過去幾年的互聯網金融亂象例如 P2P 之亂,已經持續三年的大倒閉潮,捲走許多民間資金,到現在還在收拾惡果。上個月一家 P2P 為主的金融集團先鋒公司,發生了老闆在自己捐助的英國小型醫院猝死、但市場懷疑是詐死躲債的事件,我的微信群朋友都說,老闆死在海外應該會成為最新流行。

外資金融產業的空間,會在這種市場亂象中得到擴張,需要一段拉鋸的過程,畢竟市場是需要好的服務,不能總這麼亂下去,投資人會學習會成長,好的服務一定有經營的空間。

之前盛傳的貨幣協議未在這波報導中提起,有沒有還不知道,那才是大事,如果像廣場協議那樣強迫人民幣升值,會是海嘯級的衝擊,但看起來這次沒辦法簽下來。

所謂的第一階段協議我認為實質成果非常有限,只能說雙方都打不下去,需要休兵,因此中方讓一些條件,換取不增加關稅,但美方也不把關稅撤掉,等待元氣恢復再來進逼。大致上是這樣的情況,只能說美中都不願意雙方關係惡化下去,希望保留談判權不撕破臉,無法說有誰勝誰負,大概還要打非常久。

臉書滑不到《報橘》精選好文?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延伸閱讀

【習近平上台,給台灣轉機】中國被貿易戰打到狂印糧票、豬肉票,台「站對陣線」才能把握先機

中美貿易戰後,川普可能要讓台灣登場了—— 美國政壇正鼓吹川普與台灣簽 FTA 自由貿易協定

【蘋果中國廠 3 年激增 7 成】iPhone 新機是中國製!《路透》警告:貿易戰若惡化,對蘋果是危機

(本文經原作者 胡采蘋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youtube 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