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圖來源:責編製圖
2020總統大選進入倒數階段,面對韓國瑜引領韓粉大軍、台灣與索羅門斷交事件、柯文哲接受中國電視台專訪自稱「中國人」,以及香港反送中運動持續延燒,讓許多屬於「天然獨」的台灣年輕人都大嘆「亡國感」好重。
究竟一個出生在台灣的十八歲年輕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曾遇到什麼樣的政治事件?而這些政治事件又是如何影響與塑造一個台灣年輕人對自己的國族認同?或許從這些事件當中,可以看出台灣年輕一代對台灣政治、外交以及兩岸關係的態度與思維。
2019年 18 歲
2019年中華航空機師罷工事件。
赤燭遊戲《還願》事件。
美國眾議院通過「2019年臺灣保證法案」與「重新確認美國對台及對執行台灣關係法承諾」決議案。
立法院三讀通過制定《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為亞洲同性婚姻法制化首例。
臺灣相應美國在台協會的機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CCNAA)將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Taiwan Council for US Affairs,TCUSA)。
修法公投法三讀通過,2020年公投不綁總統大選。2021年起創制、複決與選舉、罷免(公民的四種政權)脫鉤。
623反親中媒體大遊行。
2019年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事件。
中華民國與索羅門群島宣布斷交。
2018年 17 歲
中華民國與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薩爾瓦多斷交,以及中華民國駐約旦、巴布亞紐幾內亞等非邦交國的代表機構名稱中,被迫更改為臺北。
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協會召集會員舉行臨時理事會取消臺中市的主辦權。
吳音寧事件。
張天欽東廠風波。
2018年中華民國九合一選舉。
2018年中華民國全國性公民投票。
2017年 16 歲
中華民國與巴拿馬斷交,以及中華民國駐巴林、厄瓜多、奈及利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非邦交國的代表機構名稱中,被迫更改為臺北。
八田與一銅像破壞事件。
周泓旭案。
王炳忠案。
李明哲事件。
司法院公布大法官釋字第748號,宣布現行民法未保障同性婚姻自由及平等權已屬違憲。
2016年 15 歲
民主進步黨籍的蔡英文、陳建仁當選第14任中華民國正副總統。
中國大陸警方將8名涉嫌電信詐騙的台灣人從肯亞遣送回北京,引發兩岸針對管轄權、主權等問題的討論。
立法院在民進黨人數優勢下三讀通過《勞動基準法》修正草案,實施一例一休、砍除勞工七天國定假日。
美濃大地震。
2015年 14 歲
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
朱習會,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和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會晤。
兩岸領導人會面,又稱「馬習會」。
2014年 13 歲
318青年佔領立法院行動,為台灣太陽花學運的開端。
330反服貿遊行,又被稱作330凱道集結行動。
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
張志軍事件。
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
2013年 12 歲
立法院廣電三法遭國民黨以人數優勢擋下。
臺灣與日本簽署《臺日漁業協議》。
洪仲丘事件爆發,公民1985行動聯盟發起白衫軍運動。
軍事審判法修正案生效。
2012年 11 歲
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吳敦義擊敗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蘇嘉全,當選第13任中華民國總統。
925台灣保釣行動。
鍾鼎邦事件。
拒絕中時運動。
2011年 10 歲
日本311大地震,台灣政府與民間捐款達200億日幣,位居世界第一,且超過其他93個國家捐款總額。
台灣海基會與中國海協會進行第七次「江陳會談」,簽署《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
民進黨第13任總統提名選舉,由黨主席蔡英文獲得提名。
2010年 9 歲
兩岸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台灣五都選舉維持北藍南綠局面,連勝文選前之夜遭槍擊。
民進黨主席改選,蔡英文獲連任。
台灣通過陸生三法,有限制的開放中國學生赴台就讀和承認中國學歷。
2009年 8 歲
莫拉克颱風釀成「八八水災」,是台灣繼50年前八七水災以來最嚴重的水患。
H1N1流感疫情爆發。
2008年 7 歲
立法委員和總統選舉,馬英九、蕭萬長擊敗謝長廷、蘇貞昌,獲選中華民國第12任正副總統。
兩岸兩次舉行海基會、海協會兩會領導人的「江陳會」,簽署兩岸三通6項協議。
中國乳製品含三聚氰胺,衛生署要求全面下架,並與中國建立食品安全緊急通報機制。
國民年金與勞保年金2008年完成立法,台灣邁入社會安全制度完整國家。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團訪問中國大陸,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舉行「吳胡會」。
2007年 6 歲
力霸、東森集團弊案先後爆發,金管會主委施俊吉引咎辭職。
政府首度以「台灣」名義向聯合國申請入會。
2006年 5 歲
陳水扁總統因國務機要費案。
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發起「百萬人倒扁行動」。
陳水扁總統宣布終止國家統一委員會運作及終止國統綱領的適用。
國民黨、親民黨兩度提案罷免陳水扁總統,但皆未能通過。
兩岸宣布實施專案貨運、節日客運、緊急醫療、急難救助等四項包機業務。
2005年 4 歲
任務型國大複決憲法修正案,立委席次減半,任期改為4年,採單一選區兩票制產生;廢除任務型國大,公投入憲。
國民黨建黨以來首次開放黨員票選黨主席,王金平與馬英九競逐,由馬英九當選。
朝野爭議頗大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條例」(簡稱NCC法案),立法院三讀通過。
最高法院分別宣判2004年總統大選當選無效及選舉無效兩項訴訟,國民黨、親民黨敗訴定讞。
2004年 3 歲
總統大選前夕發生319槍擊案,陳水扁、呂秀蓮以不到三萬票領先連戰、宋楚瑜。
總統大選合併首次全國性公投,「強化國防」與「對等談判」兩項議題均未達通過門檻。
立法院通過國會改革修憲案,第七屆立委席次減半,任期延長為四年,採單一選區兩票制。
2003年 2 歲
台灣SARS疫情爆發。
賴比瑞亞與台灣斷交。
立法院制定通過公投法,台灣成為東亞第一個實行公投法的國家。
2002年 1 歲
台灣以「台澎金馬獨立關稅領域」加入WTO。
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直選,國民黨籍的台北市長馬英九與民進黨籍的高雄市長謝長廷皆獲得連任。
928教師大遊行,要求教師比照受雇者享有勞動三權的合法性。
2001年 0 歲
民進黨於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贏得87席,首次成為國會最大黨。
政府實施金馬小三通,為兩岸50年來首次直航。
十八歲的台灣人
成長過程所經歷的政治事件
2019 | 18 | 2019年華航機師罷工。赤燭遊戲《還願》事件。美眾議院通過「2019年臺灣保證法案」。立院三讀通過《同婚法》。台灣「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更名為「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623反親中媒體大遊行。2019年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中華民國與索羅門群島宣布斷交。 |
大專院校 |
2018 | 17 | 中華民國與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薩爾瓦多斷交。中華民國駐約旦、巴布亞紐幾內亞等非邦交國的代表機構名稱被迫更改為臺北。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協會召集會員舉行臨時理事會取消臺中市的主辦權。北農吳音寧事件。張天欽東廠風波。2018年中華民國九合一選舉。2018年中華民國全國性公民投票。 | 高中職 |
2017 | 16 | 中華民國與巴拿馬斷交。中華民國駐巴林、厄瓜多、奈及利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非邦交國的代表機構名稱被迫更改為臺北。八田與一銅像破壞事件。周泓旭案。王炳忠案。李明哲事件。司法院公布大法官釋字第748號,宣布現行民法未保障同性婚姻自由及平等權已屬違憲。 | |
2016 | 15 | 民主進步黨籍的蔡英文、陳建仁當選第14任中華民國正副總統。中國大陸警方將8名涉嫌電信詐騙的台灣人從肯亞遣送回北京。立法院在民進黨人數優勢下三讀通過《勞動基準法》修正草案。美濃大地震。 | |
2015 | 14 | 波多野結衣悠遊卡事件。朱習會。馬習會。 | 國中 |
2014 | 13 | 318青年佔領立法院行動。330反服貿遊行。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張志軍事件。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 | |
2013 | 12 | 立法院廣電三法遭國民黨以人數優勢擋下。臺灣與日本簽署《臺日漁業協議》。洪仲丘事件。公民1985行動聯盟發起白衫軍運動。軍事審判法修正案生效。 | |
2012 | 11 | 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吳敦義當選第13任中華民國正副總統。925台灣保釣行動。鍾鼎邦事件。拒絕中時運動。 | 國小 |
2011 | 10 | 日本311大地震,台灣政府與民間捐款達200億日幣。台灣海基會與中國海協會簽署《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民進黨第13任總統提名選舉,由黨主席蔡英文獲得提名。 | |
2010 | 9 | 兩岸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台灣五都選舉維持北藍南綠局面,連勝文選前之夜遭槍擊。民進黨主席改選,蔡英文獲連任。台灣通過陸生三法。 | |
2009 | 8 | 莫拉克颱風釀成「八八水災」。H1N1流感疫情爆發。 | |
2008 | 7 | 立法委員和總統選舉,馬英九、蕭萬長獲選中華民國第12任正副總統。兩岸兩次舉行兩會領導人的「江陳會」,簽署兩岸三通6項協議。中國乳製品含三聚氰胺,衛生署要求全面下架。國民年金與勞保年金2008年完成立法。吳胡會。 | |
2007 | 6 | 力霸、東森集團弊案爆發。政府首度以「台灣」名義向聯合國申請入會。 | |
2006 | 5 | 陳水扁總統因國務機要費案。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發起「百萬人倒扁行動」。陳水扁總統宣布終止國家統一委員會運作及終止國統綱領的適用。國民黨、親民黨兩度提案罷免陳水扁總統,但皆未能通過。岸宣布實施專案貨運、節日客運、緊急醫療、急難救助等四項包機業務。 | 幼稚園 |
2005 | 4 | 任務型國大複決憲法修正案。國民黨建黨以來首次開放黨員票選黨主席,由馬英九當選。「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條例」(簡稱NCC法案),立法院三讀通過。最高法院分別宣判2004年總統大選當選無效及選舉無效兩項訴訟,國民黨、親民黨敗訴定讞。 | |
2004 | 3 | 總統大選前夕發生319槍擊案,陳水扁、呂秀蓮當選第11任中華民國正副總統。總統大選合併首次全國性公投。立法院通過國會改革修憲案。 | |
2003 | 2 | 台灣SARS疫情爆發。賴比瑞亞與台灣斷交。立法院制定通過公投法。 | 幼兒 |
2002 | 1 | 台灣以「台澎金馬獨立關稅領域」加入WTO。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直選。928教師大遊行。 | |
2001 | 0 | 民進黨於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首次成為國會最大黨。政府實施金馬小三通。 |
責編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