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台灣國民飲料珍珠奶茶近日在日本引爆熱潮,許多民眾排隊數小時只為買到杯珍奶,珍珠甚至供不應求,每噸價格年增近六成。

然而,台灣珍奶如何進攻日本?為何至今才真正站穩日本市場?(責任編輯:謝佩如)

圖片來源:Joel Fukuzawa

最近日本街頭出現不少台灣的珍奶品牌,從最早的春水堂到後來的 COCO 都可、鹿角巷、貢茶或是茶湯會。走在澀谷街頭經常看到一群群年輕人排在這些台灣手搖飲店的門口,等著他們心中代表「台灣美食」的珍珠奶茶。

這股風潮的威力有多大?連專賣甜甜圈的 Mr. Donut 以及日本最大的咖啡連鎖店 Tully’s 都不得不推出「珍珠奶茶」應戰就可以看得出來。不過這不是珍珠奶茶第一次搶攻日本市場,在 2000 年的時候珍珠奶茶就曾經嘗試登陸東瀛。

青蛙下蛋?日本人不懂台灣人的幽默

珍珠奶茶第一次在日本登場的時候,用的是中文音譯「ジュンズナイ茶」或許當時廠商跟媒體的溝通也不夠明確,在商品說明的時候,用「青蛙蛋」來形容一顆顆的粉圓,這個形容方式似乎日本人嚇壞了,雖然還是有些人鼓起勇氣喝了幾口珍奶,他們也覺得口味不錯,但是想到「青蛙蛋」的畫面,不少人立刻打了退堂鼓,珍珠奶茶在日本第一波搶灘行動就在青蛙蛋的刻板印象下被擋了下來。

接著 2008 年珍珠奶茶又再次搶進東京,這時候不再用「ジュンズナイ茶」的中文音譯,改用「タピオカ( Tapioca )木薯」的英文名詞,果然在高中女生之間流行開來。到了 2013 年春水堂進駐代官山開展日本一號店之後, 2015 年 貢茶、 2017 年 COCO 都可、鹿角巷以及茶湯會這些來自台灣的手搖飲品牌紛紛在日本開店,總算大規模引爆第三波日本珍珠奶茶風潮。

社群網站強力助攻 沒喝杯珍奶有點遜

台灣的珍珠奶茶可以在第三波的登陸作戰搶灘成功,除了珍珠奶茶本來就具備年輕人喜歡的特性,帶點甜味、有點奶香以及彈性嚼勁的粉圓之外,社群網站的普及也扮演了助攻的重要角色。最近幾年「台灣元素」在年輕日本女孩之間特別熱門,不到三個小時的航程,只要三天兩夜就可以到台灣旅行、吃台灣美食。隨便在街角就能看到的手搖飲店,當然也是這些小資女的最愛,一張張拿著珍珠奶茶拍照的照片上傳到IG, Twitter 上,讓人感覺不趕緊拿著一杯珍珠奶茶拍照似乎就不夠時尚不夠潮。

根據台灣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的資料,2017 年到台灣畢業旅行的日本高中生將近 4 萬人,這些年輕人回到日本之後,自然也成了珍珠奶茶的免費代言人。現在已經是大學二年級的木內雅子就說:「畢業旅行到台灣永康街喝了珍珠奶茶之後,就喜歡上粉圓的口感。後來在澀谷看到來自台灣的手搖茶飲店,自然會帶家人一起喝喝看。」

延續旅遊的美好體驗 進行飲食文化輸出

圖片來源:Joel Fukuzawa

台灣珍珠奶茶在日本竄紅的方式,過去也有類似的例子,來自夏威夷的「 Eggs’n Things 」鬆餅,2010 年在原宿開日本第一家分店,開幕之後好長一段時間,每天店門口都是大排長龍,這也讓日本一些咖啡連鎖店增設鬆餅的菜單滿足顧客需求,現在 Eggs’n Things 在日本全國已經有 21 家門市。

這幾年夏威夷以及台灣,分別日本人海外觀光最愛的前兩名, 1974 年在從夏威夷開業的 Eggs’n Things 自然也成了到夏威夷觀光的日本人腦中的夏威夷當地美食。所以當 Eggs’n Things 到日本開店,當然會喚醒那些曾經到夏威夷本店嚐過美味的日本人腦海中美好的記憶與印象,帶著家人再去排隊吃吃看,也就成了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入門門檻低展店速度快 台灣珍奶成了日本高中生最愛

圖片來源:Joel Fukuzawa

加上珍珠奶茶的入門門檻又比鬆餅店來得低,只要能夠掌握好粉圓的製程、牛奶以及茶水的比例,不需要太複雜的人力以及學習成本,就能很快的開店營業,現在已經登陸東京的台灣手搖飲店,大都保持與台灣店鋪相同的風格,以外帶為主盡可能降低店舖需要的使用坪數,這也讓手搖飲店展店的速度以及密度加快不少。

當日本政府積極推動 Cool Japan 計畫向海外推銷動漫、電影的同時,台灣這支珍珠奶茶部隊已經悄悄地用台灣文化改變日本社會的餐飲習慣。

推薦閱讀

【4 張插圖破解地震即時警報】為何離震央越遠,能更早收到即時警報?

台灣外援不是大撒幣!美智庫報告揭露:中國如何讓受援國陷「錢產兩失」風險

【癡漢在這裡啦】被騷擾就用「癡漢雷達」一鍵通報!還有「癡漢出沒排行榜」讓你先預防

(本文經原作者 Joel Fukuzawa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打磨二十年發動三波襲擊 台灣珍珠奶茶站穩日本市場〉。首圖來源:Joel Fukuzaw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