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隨著 2020 選舉年到來,大家也越來越關心政治,不過,當你想與朋友聊政治時,是否也會面臨以下窘境?怕與對方支持不同對象,為了不惹怒對方而小心翼翼講話、苦惱不知道怎麼把話題帶到政治等⋯⋯
別擔心,本文就要用 31 張插圖為你的困境解套!(責任編輯:黃梅茹)

首圖來源:作者提供。
圖文/對話千層派・全民聊未來
對多數的台灣人來說,聊政治雖然已不是禁忌,卻也還不是日常生活中會「沒事聊到的話題」。
有人可能因為「不習慣與不同立場的人討論公共議題」,有人可能擔心「被翻白眼、被貼標籤、甚至是撕破臉」,但有沒有可能聊政治其實可以跟聊星座聊美食一樣平常?
這次的對話工具包跟大家分享:對話前如何評估對話情境,以選擇適合的對話深淺度,以及三個在日常生活中「不突兀開聊政治」的案例。
建議可以看看上一個對話工具包,提到的「對話對象定位圖」,會對堅固樹根派更有概念喔~
建議沒看過「對話對象定位圖」的人,看完上一個對話工具包後,會比較有脈絡喔!
對話情境評估可以作為大家選擇,當次對話程度(對話深淺)的參考。
列出來的「場合、人數、熟識度」只是相對值,還會有很多影響當下對話程度的變因。
【場合說明】
動態:運動
或動或靜:逛街、抓寶、野餐
靜態:用餐、喝咖啡、搭計程車
【人數說明】
多人:互動對象達三人以上(如:朋友敘舊)
單人:一對一的溝通(如:計程車上)
【熟識度說明】
生疏:陌生人、管理員
半生不熟:臉友、客戶、同事
熟爛:青梅竹馬、室友、談心的朋友
3 款實戰包,帶你看不同情境可以怎麼聊
*對話場合越靜態 → 彼此對話專注度越高 → 對話程度有機會走得較深
*對話中的人數越少 → 由自己主導話題的機會越高 → 對話程度有機會走得較深
*對話間的彼此關係越好 → 能直話直說的可能越高 → 對話程度有機會走得較深
同溫層太厚,想跟異溫層聊天怎麼辦?
「我的同溫層超厚 der~不知道還能找誰對話?」
「生活中沒什麼機會接觸到立場不一樣的人欸!」
還記得對話懶人包第一話提到的關鍵嗎??? 業務精神!
菜鳥業務的業績通常先來自自己的親友,開發一陣子後,業績成長很常會遇到瓶頸,
但是,我們應該不太會聽到業務這樣說:「我的人脈都用光了,不知道還能找誰開發哎~」
用在討論2020、聊對台灣未來的想法也一樣囉!如果身邊的親友幾乎都被你聊過幾輪了,或者覺得暫時無法突破,心有點累也沒關係,試試看一些你沒試過的對話情境吧!
對很多人來說,日常生活中關係沒那麼緊密的人,反而更好開口、更容易好好交換彼此資訊和想法。不聊聊看怎麼知道呢?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呢~
把賓果單收起來,當作是與異溫層聊天的挑戰!
延伸閱讀
【快 tag 亡國感很重的朋友】30 張插畫教你「打入鋼鐵粉」!拆解 4 種政治立場不同的人
【澳門新郎:台灣人別小看自己】很多台灣人不了解台灣!澳門人用 12 張插畫破解「台人迷思」
【別以為六四事件跟台灣無關】15 張插畫揭示「自由」重要性,謝謝蔡政府做對這些事
(本文經原作者 對話千層派・全民聊未來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對話工具包 第二話〉。首圖來源: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