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美國總統川普先前預告,要在 9 月時,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新關稅」,但不等時間到,他在 8 月 7 日受訪時就說:「中國用不公平的貿易協議殺害我們,允許這種情況發生是一種恥辱。」這席話也代表,美國對中國施壓的力道,將日漸加重。

但實情是,不等美方施壓,中國內部經濟早委靡不振。接著一起來看中國國力實景。(責任編輯:黃梅茹)

首圖來源:Free photo from pixabay

文/水鏡政經學院

中國第一季的復甦之火,已熄滅

中國經濟受惠於去年底開始的降準降息等各種寬鬆,原本經濟有機會回升,其中跟內需息息相關的進口年增率,4 月份一度還由負轉正;然而,在貿易戰懸而未決下,進口年增率又再次於 5 月轉負。

由此可知,原本受惠於寬鬆政策的中國內需,5 月後又往下掉。加上川普的全面課稅影響中國出口,中國目前的景氣很大機會類同於 2015 年的大幅回檔,差別是,這次沒有美國出口市場做靠山。

從韓股衰退情況可知:景氣越依賴中國,受傷越深

比較亞洲主要經濟體的股市,本波下跌最多的是 2012 年跟中國簽 FTA 的韓國股市。長期觀察股市的夥伴們應該會知道,2000 年全球化後,台股跟韓股可說是亦步亦趨,2000 網路泡沫如此、2008 年金融海嘯也是如此。

但有趣的是,去年以來的韓股可說是獨自憔悴,讓台股海角天邊。

韓國 KOSPI 指數,自 2009 起漲,最高來到去年 2 月的 2588,今收 1909,跌幅26%,完全就是空頭市場的走法。而台股加權指數,同期間最高是去年 1 月的 11270,今收 10386,跌幅 7.8%,跌幅跟美股那斯達克的 6.4% 相近。

原因就在跟中國市場越近,受中國經濟影響就會越深。

南韓 6 月出口年增 -13.5%,台灣 +0.5%。為何南韓 6 月出口這麼差,關鍵就是中國佔南韓出口 3 成以上,6 月中國進口 -7.3%,韓對中出口年增率 -24%。

中國內需不振,就會讓出口到中國為主要市場的公司受害最重;中國出口不強、貿易戰打得越激烈,就會讓出口到中國再生產出口到美國的公司,受害越深。

川普已決定加重力道,中國別想用拖字訣了事!

一直以來,外界對於中美貿易戰的評估,是川普打算持續加大對中國的壓力,以換取中國的妥協,前提是不讓中國的抵制影響到自己的連任。而中共的策略,則是拖過這次總統大選,拖垮川普的選舉換一個更有利中方的總統。

但 3000 億課徵 10%,等於打破這個平衡。這也是本院說的,這是個不好的開始。中方持續拖延已經讓川普沒有耐性,見不到具體進度下,與其沒有進展影響到選舉,還不如油門一催,先宣示 3000 億關稅課徵,並用匯率操縱國做後續報復準備,逼中共上談判桌妥協。

考量到川普的底線往前逼近,我們認為 9 月很有可能是貿易戰最後談妥的機會。

為何 9 月會是最後談判機會?

中國經濟復甦中斷、內需不振、貿易戰不利出口,把這些線索連起來,大家應該有感受到 9 月中美華盛頓貿易談判有多重要了。

9/1 課徵的 3000 億 10% 關稅,我們認為人民幣貶值效應抵銷、出口商/進口商的吸收,到消費者手上可能漲價不到 2%。再加上最近油價的下跌效應,預估不至於會影響到年底的銷售旺季,但這是針對美國市場!

對於復甦中斷的中國市場來說,如果沒有把握 9 月的談判契機,很可能這波景氣會直轉直下;而美國年底就會進入選舉旺季,若 9 月沒有談妥,貿易戰升溫一旦定調,接下來就是關稅再度上調,逼供應鏈退出中國。

但全球景氣就此結束嗎?

那倒也不見得。7 月底 FED (《BO》編按:聯準會)宣布降息一碼,9 月的 FOMC (《BO》編按: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還是有機會再次降息,加上歐洲央行放風聲 11 月要 QE(《BO》編按:量化寬鬆),而近來沒有動作的中國人行也有機會再次寬鬆,在美國景氣並未下滑的狀況下,貨幣政策的寬鬆將能抵銷貿易戰的不利因素。

接下來的市場走勢會很有趣,若中方做了具體讓步,比如增加農產品的進口、智財權入法,急跌的市場可望回復信心。若貿易戰談不攏而大幅下跌,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會支撐市場,成為救命泉源。

本院一直以來都告知大家,持有中國資產還是出場安全,不管是基金、ETF、人民幣都是如此。而台股投資也要避免供應鏈、出口主要在中國的公司。若手上已有中國資產,或是想投資中國的人,還是等貿易戰和緩後或是貨幣近一步寬鬆再行進場。

台灣人別只想靠中國發大財,要看懂真正的走勢!

2001 年中國加入 WTO 以來,加大基礎建設、發展經濟,啟動了經濟動輒 7% 以上的成長率,不管設廠、買股買房都會賺,這是順勢。然而在人工物料節節上揚後,中國開始面臨其他新興市場的勞力競爭,再加上這兩年的貿易戰打擊,這是勢的轉折。

然而許多台灣人近 20 年來看著中國的發展,開始懷念起 30 年前的台灣錢淹腳目,甚至覺得現在靠中國就能回到 30 年前、做發財夢,忘了勢也有走完的一天,這是看勢的誤判。

誤判本身不是大問題,問題是當上漲轉為下跌的勢,還準備進場順他,就是賠大錢的前兆了。

在中國的經濟運勢走到亢龍有悔的此刻,投資上該做怎樣的選擇,相信大家都有一把尺了吧!

延伸閱讀

【不搞肉麻的父親節】我爸是行政院長!蘇巧慧:不管怎麼努力大家都說我「靠爸」

【川普嗆:我們要「稅」翻中國】川普深夜突襲習近平!全面加徵中國 3000 億商品「10% 關稅」

【斬斷親中政客對貿易戰的危言聳聽】台商回流,彌補台灣投資不足的經濟困境

【蘋果等 50 家企業搶逃命】中國忙挽留!日媒:貿易戰未果,「美日中台」企業掀撤中潮

(本文經原作者 水鏡政經學院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中美貿易戰升溫後之投資下一步〉。首圖來源:Free photo from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