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中共 7 月 24 日發布《中國國家安全白皮書》,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在記者會上表示,香港的「反送中」示威者正挑戰「一國兩制」的底線,若香港政府有需求,中共隨時可根據法律派出解放軍幫忙解決抗議活動。
消息一出馬上被外界質疑:難道北京要對香港出兵?作家林韋地不認為中共會輕易這麼做,一起來看。(責任編輯:黃梅茹)

香港中聯辦辦公室外部照,首圖來源:中央社。
文/林韋地(醫生、作家、出版業者)
近日可能感受到有些人對香港的情況頗為憂慮,在這裡分析一下局勢。
中國對香港的依賴,大於香港對中國的依賴
首先要認清的事實是,中國大陸和香港的經濟狀況,和在國際經濟扮演的角色非常不同。中國大陸是一個保護巿場,受到資本控管,而香港還是一個接近完全自由主義的巿場,(「理論上」雖然中共在背後操控行政權,但是司法是獨立的,這對國際社會很重要)。
很多國際企業都想要賺中國巿場的錢,但是他們不一定會將資本都投入到中國大陸,而是將資本重兵佈在香港,透過香港來控制他們在中國巿場的佈局,因此香港是中國的門戶,世界透過香港投資中國,中國透過香港來和世界資本接軌。這是「一國兩制」的精髓,各方都透過一國兩制在資本上獲利。因此台灣的國民黨買辦其實很羨慕香港的建制派,希望台灣若能扮演類似香港的角色,和中國大陸巿場做進一步整合,則台灣的特定利益集團也可以發大財。
因此,中國對香港的依賴,其實大於香港對中國的依賴。
香港人原本以為,中國會在五十年內得到民主自由
中國和香港今日之緊張關係其實是一種必然,有幾個脈絡,最重要的是真普選的跳票,造成香港在行政立法上無法自治,其政治平衡功能完全失去,(這比英殖時期糟很多,因為英帝國的殖民地其實都有很大的自治權力,以符合其自由巿場的經濟需要)。香港的一國兩制和五十年不變,如同當初台灣的國統會終極統一,其實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既中國會往民主自由的政治改革方向前進。
很多政治失憶的人都不記得,當時的主流論述是,「中國會走向民主自由,只是需要時間」,(因為鄧小平經濟上的改革開放,共產主義成為口號巿場主義崛起,所以當時很多人是抱持著這種樂觀態度),所以「五十年不變」是指「中國需要五十年時間來取得民主自由,中國民主自由之後就可以和香港一國一制」,而不是「香港五十年後就應該成為中共治下的一個內陸城巿」。
二十多年過去,不幸的是中國並沒有走上自由民主的道路,中共反而往國家資本主義和法西期民族極權主義的方向傾斜。
中共想武力鎮壓香港,就得面臨「必然垮台」的蝴蝶效應
在過去這數年,中國的經濟成長放緩,(而且數字灌水的成份越來越高),歐美企業開始感覺中國巿場的錢也沒這麼好賺了,所以對中共當局的保護主義,操弄匯率和竊取智慧財產的各種違反自由貿易競爭的手段,開始容忍度越來越低,這後來造就了中美貿易戰的開打。
因此今日香港問題並不是中港問題,而是一個國際問題。香港不是中國內陸的二三線城巿,也不是新彊,因為國際社會有很多利益在香港。如果中共使用武力鎮壓香港,則美國必定廢止美港關係法,廢除香港特別的關稅和經濟地位,外資必定大量出走,香港經濟必崩,而中國經濟必崩,中共一定倒台。
這個道理中共自己也很清楚,所以中共一定不會輕易讓武力衝突升級。對中共來說,最好的情況就是在政治意識形態上繼續控制香港,同時讓香港在經濟上繼續為北京服務。而這就有賴「愛國愛港人士」出錢出拳出力,包括建制派和白衣人,反正對中共來說這些代理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隨時可以換一個,大家可以留意建制派己經有人在帶風向說一切都是林鄭政府的問題而不是中共的問題。
因此香港問題不是香港問題,是中國問題,美國問題,和國際問題。香港情勢的發展取決於幾個變數,首先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打破中國巿場的保護主義,迫使中國巿場的資本遊戲規則正常化到底有多大的決心。(這很困難,因為如果做到中共也離倒台不遠了,就和蘇聯一樣,所以中共會抵抗,或至少轉換成俄羅斯模式)。
再來當然就中共內部的權力鬥爭,倒底習近平的中央集權模式可以維持多久,還是中共會走向各自和西方列強合作的地方主義模式。
歷史的走向沒人說得準,一切都取決於人們的努力和堅持。
延伸閱讀
【香港反送中最壞情況】中國官媒帶「港獨」風向!北京學者:中國恐藉香港局勢接管香港
【含淚死諫台灣,港人買《自由時報》頭版廣告】港人感謝台灣掌握關鍵歷史正本,可救香港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