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中國官方近日發布上半年 GDP (國內生產毛額)數字,成長了 6.3% ,但持續走低,儘管中共官媒自信表示「中國經濟還是這麼穩」,但數字已證明「中國經濟下滑」的事實。
同時,外媒《華爾街日報》也比較中國、台灣等東亞國家的經濟數字,列出四大分析要點,暗示中國經濟再不轉向,恐怕永遠離「富國」遠去。接著,就一起透過外媒的深入觀點,看懂中國經濟實景。(責任編輯:黃梅茹)

中國上海某一處市場,首圖來源:中央社。
《華爾街日報》分析,中國經濟受貿易戰衝擊之際,國家導向發展模式燃料逐漸耗盡,使中國人均 GDP 難以追上台灣等東亞國家。中國經濟如不改變方向,恐永遠無法躋身富裕國家之列。
被台灣人均 GDP 狠甩!中國經濟現正面臨窘境
中國雖是全球第 2 大經濟體,但改革開放 40 年來,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卻比台灣、南韓與日本發展同階段遜色。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4 月公布的數據,依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台灣人均 GDP 為 5 萬 5244 美元,遠高於中國的 1 萬 9519 美元。
《華爾街日報》首席經濟評論員葉偉平撰文指出,所謂「中國模式」存有缺陷,國營事業扭曲投資並壓抑生產力,長遠而言,中國人均 GDP 恐無法複製台灣、南韓與日本昔日成長曲線。
中國經濟真有那麼慘淡?《華爾街日報》列出四大要點分析
根據中國官方數據,今年第 2 季,中國 GDP 年增率降至 27 年來最低的 6.2%。文章指出,就中等收入國家來說,如此經濟成長率還不錯,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但換個角度來看,中國經濟表現並不亮眼。
第一、官方可能已經美化過 GDP 數字
首先,官方數據可能美化經濟現況。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胡穎堯共同主持的研究指出,中國人均所得可能比官方數據低 1/4;芝加哥大學教授謝長泰等學者認為,從稅收等數據推算,中國 2010 年至 2016 年經濟成長率比官方數據低 1.8 個百分點。
第二、中國政治環境,讓經濟成長比其他國家早趨緩
其次,台灣、南韓與日本對外開放,經濟騰飛數十年,直到日本於 1970 年代初、台灣與南韓於1980 年代與 1990 年代初達到中等收入國家地位,經濟成長才慢下來。與前述 3 國相比,中國力有未逮。
理論上,美國等富裕國家持續推動科技發展,應有助中國維持高速經濟成長,追上其他國家發展成就。實際上,中國經濟成長趨緩比其他國家來得更早。
回顧過去,台灣人均所得達到與中國現今類似水準後,接下來 10 年成長 7.5%,南韓與日本分別成長 6.3%、4.7%。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白若文(Loren Brandt)預期,在當前政治環境下,中國很難維持 4% 以上成長率。
第三、政府死守社會主義模式,主導各項投資與國營產業
文章指出,中國適齡工作人口已停止成長,從農村到城鎮的勞動人口轉移也大致完成。由於經濟規模龐大,中國無法再像小型國家那樣仰賴出口,經濟雖逐漸對民營、貿易、外資和市場力量開放,但政府始終不願放棄社會主義,反而加強控制電信等具戰略性質的產業。
因此,中國今日發展軌跡與台灣、南韓與日本當年差異甚大,除了國家主導的投資太偏重基礎建設與住宅,中國債務占 GDP 比例也是前述東亞國家發展同階段的 2 倍至 4 倍。
第四、中國民企早被政府迫害慘重,無力彌補國企帶來缺口
如果民營企業成長夠快,應可降低效率不彰的國營事業重要性,但中國民營企業近年遭遇重重阻礙,國有銀行偏好貸款給國營企業,導致民營企業轉向欠缺監管的影子銀行借款。美中貿易摩擦使民營企業深受其害之餘,中國民族主義分子反而更擁護以國家為中心的發展模式。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等改革派,仍主張擴大民營企業發揮的作用,但北京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專家白安儒(Andrew Batson)表示,美中貿易對抗可能使郭樹清這類人士,更難將中國體制推往不同方向。
China’s state-led growth model is hitting a wall. 6% growth seems impressive but not compared to what Taiwan, South Korea and Japan achieved at similar stages of development. China’s state sector distorts investment and depresses productivity. My column. https://t.co/DcgSDgtoFu pic.twitter.com/5BYq3hv09C
— Greg Ip (@greg_ip) July 17, 2019
延伸閱讀
【連官媒都「感覺沉重」的中國經濟】GDP 成長創 27 年來新低,美國學者預測:未來可能更低
【中國越來越不需要世界】經濟成長近 30 年最低!麥肯錫報告指出三類受中國影響最大的國家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華爾街日報:中國成長褪色 人均GDP難追台灣〉。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