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王欣儀粉絲團
2016 年 3 月,台北市內湖區發生震驚社會的隨機殺人事件,受害者是年僅三歲的幼兒。雖然受害者符合幼兒團保保障的 2-5 歲對象,但因為當時「並未」就讀幼兒園,無法獲得「幼兒團保」理賠,所以台北市府的死亡慰問金 10 萬元也因此拿不到。10 萬元幼兒團保慰問金換不回寶貝孩子,但對經濟弱勢家庭而言,這 10 萬元卻是他們替孩子完成後事的重要援助。
台灣兒少預算僅佔 3.87%,日本、美國超過我們兩倍!
雖然台灣是人均收入超過三萬美元的已開發國家,然而要讓一個孩子平安快樂長大,並非如表面想得容易。
根據兒福聯盟 2018 年公布的資訊,台灣兒童死亡率高於日本、新加坡,兒少意外事故死亡率排名在 OECD 國家倒數第三。而且,台灣的兒虐、事故傷害及醫療城鄉差距嚴重,使兒童死亡率居高不下,改善的幅度更不如發展中國家。
台灣社會對於兒少福利的投入,以國際水準而言相對少。以 2016 年數據為例,台灣用在兒少福利、保護、健康、教育、發展等項目的政府預算,只占中央政府總預算的 3.87%!明顯低於日本的 8.83%、美國的 7.83%。糟糕的生存環境、不健全的幼兒福利制度,一來幼兒生存不易,二來讓年輕夫妻更加不敢生養孩子。
台灣 2018 年生育率創下 8 年來最低,令人毫不意外。
家長需要的不只是短期育兒津貼,還有長期的生養保障
生育率低的結果是什麼?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接受媒體專訪時說過,2017 年台灣新生兒人口跌破 20 萬,推估 2022 年台灣就會開始出現人口負成長。沒有下一代,台灣社會如何具有長期發展的繁榮的動能?這是為什麼總統蔡英文會說,少子女化是國安問題。
檢視目前的兒少福利政策,中央政府目前除了增列預算,發放托兒、育兒津貼,也規劃在民國 113 年達成 7 成平價教保服務的目標。不過,對 30、40 歲這代普遍低薪的年輕父母來說,在生養孩子的過程裡,需要的不只是短期津貼,還有長期保障。
全面推動幼兒團保,讓只要年齡符合 2-5 歲的幼兒能由家長自由申請納保,是政府帶頭提供生養照護長期保障的其一作法。舉例來說,如果孩子生重病或遭遇意外事故致殘廢,或需要住院治療、診療,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幼兒團保」的作用在於透過理賠,分擔年輕爸媽經濟重擔。
當生養孩子的困境逐漸被排除,人們敢生孩子,台灣的生育率才會逐步回升。
超過 3 成以上幼兒沒有納入保險,他們是被遺忘的孩子!
目前各地方政府雖都有實施 2-5 歲幼兒團保,但有個大漏洞:沒上學的孩子就不能納保。
教育部在民國 107 年明文頒布「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學生及教保服務機構幼兒團體保險條例」,這項規範是政府為落實社會安全制度,並為補償學生因疾病或遭遇意外事故時,家庭所受經濟上的損失,特別訂定相關的規範,規定各縣市政府辦理各級學校的學生團體保險,並補助部分保險費。而這類學生團體保險的承保範圍,包括因疾病或外來突發的意外傷害需要住院治療,或殘廢、身故時,由承保的保險公司,依照保險單條款約定的標準,給付保險金。
但幼兒團保的納保對象卻排除未就讀,或選擇不就讀幼兒園的孩子。
這些雖然也在 2-5 歲範疇,但因沒上幼兒園所以資格不符,而被排除在外的孩子有多少?
根據調查,目前全國2-5歲的幼兒人口總數約 83.9萬人,而未滿 6 歲已就讀幼兒園的人數則只有約 53.9 萬人,也就是說還有大概 30 萬名學齡前幼兒未就讀幼兒園,比例將近 36%;又礙於「上學才納保」這個法規,這 30萬名幼兒根本無法享有學生保險——更遑論這其中有多少「弱勢幼兒」,而這些因家庭經濟能力無法念幼兒園的孩子,正是最需要「幼兒團保」的族群。
台北市議員王欣儀認為,許多學齡前 2-5 歲的幼兒無法享有「幼兒團保」的保障,就是因為中央法令規定學生團保「必須在學校」:
「但是全國約 83.9萬多名 2-5 歲學齡前幼兒裡,超過 36% 的幼兒未就讀幼兒園,無法就讀的原因需要政府協助釐清。
但在那之前,應該修法推動讓 2-5 歲幼兒的家長自由選擇納保,保護這群被遺忘的孩子!」
面對台灣嚴重的人口結構問題,王欣儀作為市議員,雖然已長期在台北市議會針對兒童、教育相關政策著力,但受限地方議會資源與權限,王欣儀決定從議會前進國會,從中央著手從全國一次推動更友善家長生養教育的環境。
全面推動「幼兒團保」並不難!成本算給你聽
落實 2-5 歲學齡前幼兒自由納入團保,並沒有想像中困難,根據王欣儀提議,幼兒全面納保可先比照現行的健保模式:
「沒工作的人,可就近在區公所投保健保,那麼如果是沒就讀幼兒園的孩子,也可以比照此精神全面納入團保,讓 2-5 歲未就讀或選擇不讀幼兒園的幼兒,可就近自由選擇加入公立公托幼兒園的學籍,順利加保。
幼兒學保保費,每學年525元,政府負擔175元,家長負擔350元,價格低廉,家長能負擔;如果學生、幼兒(被保險人)死亡時,除了有保險理賠之外,政府將另發給慰問金 10 萬元;若殘廢,政府則另發給保險理賠金額 1/10 的慰問金。」
但全面納保,是否會增加政府鉅額的財政預算?
王欣儀實際計算後指出,依照過往他在台北市議會爭取幼兒團保推算,每學年的團保由市政府負擔 1/3 費用,約為 942.9 萬(市政府補助每位小朋友約 175元),如果全國 2-5 歲的 83.9萬幼兒都納保,每位補助175 元計算,整體政府預算估計近 1.5億元。
「這個預算不能省!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安全與權利不能等!」王欣儀表示,自己身兼母職擔任四屆市議員,一直都非常關注教育相關議題,包括「兒童遊戲設施安全」、「兒童在校洗手乳預算」、「學童搭乘捷運享6折優惠」等,希望能提供友善的幼兒成長環境,讓年輕夫妻敢生小孩,「順利進入國會後,我會進一步要求中央政府具體調查應納團保的幼兒人口數,落實保障學齡前兒童納入幼兒團保的福利。」
延伸閱讀
【孩子們需要好老師】台灣數位教育師資不足問題,正在扼殺孩子未來
【鬆開台灣低薪緊箍】仿效美國推動 STEM 教育,讓台灣大學生薪資倍數增加!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