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黨員,首圖來源:Bundesarchiv,CC licensed。

隨著 3 月底脫歐的大限逼近,全世界幾乎都可以感受到英國全國上下的焦慮,而有位德國律師 Matthias Bergmann 對此的感受更強烈,他透過投書英國《衛報》,藉由描述自己一家三代的身世故事,表達歐盟對歐洲的重要性。

故事要從他的納粹爺爺說起

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在 Matthias Bergmann 爺爺的那一代,因為國內許多人失業、對外國人(尤其是猶太人)充滿仇恨,並接收黨國思想,所以他的爺爺在很早時就加入了納粹黨,更在 1940 年自願參加戰爭,成為國防軍隊中的重要主力之一。

Bergmann 深深相信,爺爺曾參加過 1941 年的娘子谷大屠殺(Babi Yar massacre)。
娘子谷大屠殺是納粹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進攻蘇聯期間,在烏克蘭首都基輔附近山溝進行一系列大屠殺,根據統計,德國在那段期間,總共殺害 10 – 15 萬人。

他記得,直到爺爺過世前,爺爺都會到處咆哮猶太人與法國人,也從未再離開德國,因為只要他一靠近邊境,他就會陷入恐慌的情緒。

他的反納粹父母把他從床上挖起來,看柏林圍牆倒塌

Bergmann 的父親與爺爺不同,然而生在戰後的納粹家庭,父親學習民主、公民權觀念,恨透極右派的納粹;他的母親也是位持續參加反納粹抗議活動的活躍份子。兩人認識後,為孩子們打造充滿音樂、書籍、藝術的家,並教導孩子清楚知道:身為一個德國人,你必須對自己國家的政治抱持謹慎態度。

在 Bergmann 童年時,就曾因為未爆炸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炸彈疏散多次,他在學校裡讀歌德,甚至是《安妮日記》(由安妮·法蘭克所寫,書籍內容摘錄安妮在納粹佔領荷蘭時期所寫的日記內容,揭露納粹的可怕),藉此認識德國的過去,即便是那麼「不堪」的納粹歷史」。雖然他有時會認為學校老師教了太多「德意志帝國」(納粹德國,Third Reich)的歷史。

在 1989 年的一天晚上,他的爸媽把所有孩子都叫醒,只為了看柏林圍牆倒塌。坐在電視機前,這群孩子喝著第一杯香檳,看著父母哭泣。父親告訴他,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真正結束的那一天。

在之後的成長過程,他們一家五個小孩都到國外發展、學了好幾種語言,Bergmann 最好的朋友甚至是個美國猶太人。

漸漸地,他體會到歐洲一體性的美好,也感悟歐盟是和平與繁榮的倡導者,並不只是個經濟組織;因為歐盟和他的前身實際建立了更和平的歐洲,並將歐洲國家都納入一個追求共同價值與未來的和平聯盟。

他看著父親和侄子玩耍,見證一家三代其實生活在不曾不間斷的和平中,但這種和平也已經被人們當作理所當然。

德國人感嘆:「歐盟雖然不完美,但它維持著民主的形式」

今天的歐盟在 Bergmann 看來,「雖然不完美,但仍然是民主的形式」,他認為歐盟是歐洲國家團結一體化的成功模式。

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中,歐盟透過結合成員國的經濟、政治權力,幫助各國增強國家主權,同時也保證歐盟成員國公民的自由。

近年來,一股極右翼政黨衝擊了歐盟成員國,從瑞典民主黨(Sweden Democrats)到德國的 AfD 政黨和法國的國民黨(the Rassemblement National),他也意識到在學時學到第三帝國崛起的課程,其實非常有必要。

他認為這樣的極端勢力在英國激增,也因為反歐盟的言論讓英國走上脫離歐盟的道路。他希望各國想想,離開歐盟只代表著,將以前一起共同經歷的歷史進程與好不容易建立出的和平,統統甩在腦後。

關於英國脫歐最新情況,《BBC》報導,英國首相梅伊 3/20 有意向歐盟要求,將脫歐日期延至6/30,或再拖延兩年。(想讀更多國際新聞可以追蹤 BuzzOrange 粉專)

延伸閱讀

「德國給人安全感,英國是一艘沈船」確定脫歐後,崩潰的英國《衛報》記者逃難到德國
活在哪個城市最貴——《BBC》解密年輕人紛紛「逃出」大城市的世界趨勢
「當我意識過來時,左右兩側都是屍體」紐西蘭槍擊案倖存者回憶屠殺現場
【被憲兵嚇哭也不退縮】台灣小六生因氣候罷課,號召全家為健康下一代站出來
【德國人對貪婪房東的反擊】房地產太多就讓政府沒收!柏林想提公投反制炒房
【3 個月募到台幣 11 億】白人版歐巴馬、美政治素人奧羅克,會對川普帶來威脅嗎?
【滑雪滑到一半衝回國】法總統馬克宏看「巴黎大道崩壞」,深夜向黃背心運動烙狠話
「當我意識過來時,左右兩側都是屍體」紐西蘭槍擊案倖存者回憶屠殺現場
【才剛當選就看破中國手腳】薩爾瓦多總統不但批評,還「重新評估與中關係」

參考資料

《The  Guardian》:〈My grandfather was a Nazi. I’ve seen why we need the EU
維基百科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Bundesarchiv,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