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現在大眾更重視台灣經濟有沒有好轉,又不是明天就會統一,為什麼要一直討論統獨?作者也對此回應,接下來,他即將用中肯論述說服你:為什麼主權對台灣那麼重要?(責任編輯:黃梅茹)

總統蔡英文在今年回應不會接受「一國兩制」、「九二共識」,捍衛主權,首圖來源:總統府, CC licensed。
文/cgi0911
目前我看到的社會觀感
我的同溫層裡面有一種氣氛,是覺得社會議題歸社會議題、主權獨立歸主權獨立,兩者八竿子打不著一邊。
甚至有比較關注社會公平的人 ,或者比較刻薄武斷地講,就是那些左到比較「膠」的人,他們會有一種想法是:如果社會沒辦法達到他們標準中的公平的話,那主權獨立也是沒有作用的。
甚至有些人會對中共政權有幻想,覺得他們比台灣自己的政府更能解決台灣的社會問題。 這是一種很有問題的想法。
事實上,至少就台灣本身來說,主權獨立是社會公平的先決條件。
為什麼主權獨立如此重要?
我這樣講很多人就要罵我是台獨吉娃娃了,但是我們有充份的理由去辯證這樣的因果關係。
首先我們要瞭解一點事實就是,追求公平並不是由上而下統治一個社會最有效率的方式。 一個社會會有動機去追求公平,是因為統治/菁英/既得利益階級,對於這個社會有當責感,還存有不分階級都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的想法 。
因為既得利益者知道自己哪怕飛到天涯海角,都無法逃離「我是台灣社會的一份子」的命運與情感依附,所以對於社會內部的角力、爭議,會感到有壓力,社會的不同階級之間,才會著手去協調出一個動態平衡。
今天如果輪到一個外來政權,例如中共,來統治台灣呢?
外來的統治者,對於被統治的社會是沒有當責感的;他們並不把自己當作被統治的社會的一份子。因此,他們的決策動機是用最有效率而非最永續穩妥的方式,去由上而下統治一個社會,把被統治者消音,以期安全地壓搾被統治者的資源。
他們對於被統治的社會缺乏病識感,其內部矛盾不會給他們太多的感覺;除非社會內部的矛盾大到足以威脅他們的統治地位,他們不會主動去想辦法解決被統治的社會的問題。
解決之道,有時候是統治者出於綏靖的想法而「大發慈悲」;例如港英政府有鑑於香港六七暴動以後一連串的社會矛盾,而推出一連串的 開明政策例如議會改革、公屋、綜援、廉政公署等。雖然這些開明政 策獲得了很多港人的衷心支持,但它的出發點還是港英政府在綏靖亂成一團的香港社會。
但是更多時候,外來政權是選擇用壓倒性的暴力,把亂局給壓下去。 例如維漢矛盾,中共第一個想到的不是怎麼去調和維漢兩族之間,文化與經濟地位上的差距,而是施予大量的維穩武力與集中營政策。
台灣人是最熟悉中華文化的,應該不難想像,以中國歷代政權的治理 思維,中共一旦治理台灣,是會幫台灣的社會問題想出路呢?還是殺 個幾十萬台灣人,把問題壓下去呢?我們都說要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那麼,如果你是一個不用顧及人命的高高在上的統治者,你會選擇怎麼做呢?
不管你是主權國家或殖民地,社會都會不斷在相對公平與相對不公之間擺盪,社會矛盾是必然的。我們會去唾罵台灣的政府,或是去責備台灣的既得利益階級,是因為我們還有一絲期望,期望這些人能感受 到社會的壓力,念及自己對台灣社會的責任,然後跟自己的同胞坐下來談條件。
如果今天台灣的主權淪喪了,換了一批外來統治者,他們有什麼動機去幫我們解決社會問題?而在統治者毫無病識感的情況下,我們又要拿什麼來要求他們幫我們解決問題?
所以主權獨立正是社會公平的先決條件。當然,我不是說為了主權獨立可以無限制地犧牲社會公平,畢竟一個極端不公平的社會,人民也會連帶對主權獨立失去信心。但是很顯然台灣還不到這種窮途末路的地步,那麼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兩者並進,而不是把主權獨立當做追求 (自己心目中的)社會公平的籌碼?
延伸閱讀
美國的「新國安危機」,是否也可能干擾台灣 2020 總統大選?
「台灣人逐漸親中」只是選後迷思!九合一大選後,來自英美媒體的啟示
只要中華民國還宣稱擁有臺灣,中共就有權繼承本島——15 個你應該懂的臺灣主權觀念
二戰結束後台灣該歸誰?拋開統獨,歷史老師用史料解密台灣主權核心問題
(本文經原作者 cgi0911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總統府,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