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時間」不斷流逝,卻像是篩子,篩去繁華,留下最中的精華。何以專心致志地活在當下,不被不安情緒給支配,希冀能在真誠與給予當中得到一些解答。(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時報出版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關於公東高工的美麗故事
有關公東高工的技職教育,有這麼多深刻而美麗的故事,幾本書也寫不完,然而它們卻是那麼有趣,富有生命力,更教人回味,不似一般升學教育,往往只關注學測分數,如何擠進窄門,寒窗苦讀的歲月往往成為成年人終生擺脫不掉的夢魘。
差點被升學教育整個毀掉的公東高工,昔日辦學就是強調與生活結合的務實訓練,錫神父當年螳臂擋車,不惜與整個教育體制決裂的魄力更教人感嘆。
我在公東看到一塊斑駁木板,上面寫著校訓「實實在在的做人、實實在在的做事,工巧以穩,業精於勤」。心裡竟有種說不出來的荒涼感。盲目追逐高等教育,就是讓進入世界前五百名排行大學頂端的學子,也未必能享有「實實在在」的灑脫與自在。
就在「大學進入世界前五百大,重點大學五年五百億」的訴求人盡皆知時,臺北深夜捷運上仍有未返家的青少年學子,至於被升學擠到無立錐之地,壓迫到滅頂的慘事更時有所聞,這樣的教育指標究竟有什麼意義?
撫弄著當年由公東學子製作的白冷會巨大、精美厚實木門,我不禁默想,現今的主流教育究竟是讓學子孕育出更踏實、更開闊的生命視野,還是將為人的精神變得更狹隘、短視?終日被不安全感驅使 ,成天為明天算計的「人生」,根本無法活在當下。
六○年代的一個夏日,有位騎著摩托車的外國人在一位手拿鐮刀的孩子面前停下來,他關切地詢問這小童為什麼不去上學。孩子自卑地回答,家裡沒錢。
與這小孩沒任何關連的外國人殷切地對小孩說,只要他願意上學,其他的事他會想辦法。這位當年在野地放牛的孩子,今日已成為受了高等教育的花蓮輔理主教。
錫神父與其他白冷會士當年間接或直接地幫助了許多失學的孩子,然而他們從不期望這些孩子未來能高人一等,只希望他們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真誠又認真地活出自己,服務別人。
時間像個篩子,在不止息擺盪中,它終能篩出一些值得珍藏的精華
公東高工那一頁不講究升學,卻講求實務訓練的瑞士技藝學校──學徒教育制度,在這日日更新,有著遠大教育目標,卻依然不務實的教育體制中,如暮鼓晨鐘般地發人深省。
錫神父帶領白冷會士和瑞士老師,當年以有限肉身以身力行,引進了一種全然不同於本地的教育制度,更為這士大夫觀念根深柢固的文化注入一股清流。他們當年堅拒不讓公東升格的觀念也許不切實際,甚至不識時務,然而發自他們內心的助人熱火依然讓人震撼莫名。
那一位與自己全無文化血緣的異鄉人,當年在路邊對一位手持鐮刀、弱小孩童的承諾,竟改變了他的一生。
(本文摘自《公東的教堂》第二章,時報文化出版)
【BO活動推薦】
范毅舜作品經典再現:《公東的教堂》╳《山丘上的修道院》新書分享會
時間:1/12(六)19:00 – 21:00
地點:華山青鳥書店 (台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玻璃屋二樓)
合辦: 青鳥 Bleu&Book 時報出版
報名網址:https://pse.is/0112tung
活動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77330472970612/*本活動為免費活動,自由入座,但因座位有限,敬請填寫報名表。
*每次報名成功,僅保留一個席位。若需多個席位,請重新填寫報名表。
*為提供更完善的品質,主辦單位擁有調整活動辦法與內容的權利。
推薦閱讀
【青鳥專欄】沉默的島嶼──揭露社會體制中缺失的事件
【青鳥專欄】也許不刻意設定,就是造就斜槓的第一步
【青鳥專欄】小兔仔書窩:全職媽媽打造南國囝仔的秘密基地
(本文摘錄經青鳥書店授權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時報出版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