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會選這篇文章】

你聽過「玫瑰少年」葉永鋕的故事,那你聽過楊允承的故事嗎?

剛升上鷺江國中一年級的男孩楊允承,疑似因個頭較嬌小、個性較女性化,被同學嘲笑「娘娘腔」,因而不敢去上學,最後甚至自殺身亡——難道在他生前,沒有一個人願意對他伸出援手嗎?我們的社會,是怎麼「殺」了一個男孩的?(責任編輯:翁筠茜)

圖片來源:pxhere,CC Licensed。

文/姚孟昌(大學教師)

昨天上課跟學生提到,身為老師,當我聽到學校內有學生因為旁人的歧視、隔離與霸凌而心懷恐懼時,我會很難過。學校內不應該發生這樣的事情。 我心中浮現出一個名字——楊允承。

生前求助無門,心死的他選擇結束自己生命

他是一位十三歲的國一男孩。生來可能比較女性化,又長的瘦小,因此一直被欺負。到了國中,這樣問題更為嚴重。於是他在2011年10月30日,沒錯,就是那年今天, 選擇從家中七樓一躍而下, 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他在千字遺書中透露,當他被人欺負的時候,曾想告訴媽媽,但媽媽總是沒空,爸爸也為了弟弟的事情很忙,老師雖然看見他被欺負,卻沒說什麼。既然沒人理會,只能選擇沉默。

「我試圖找方法抒壓,但無論看小說、動漫、聽音樂、畫畫,都不被認同,最後演變成消極自殘或睡覺,更加封閉自我,最後甚至放棄一切選擇消失。」

他形容自己「心已死」,且「即使消失會讓大家傷心,卻是短暫的,一定很快就被遺忘,因為這是人性。」

面對楊允承的悲劇,學校應該加強性別教育,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

這是悲劇!可是我們社會為楊允承這樣的孩子做了什麼?我們願意讓學生從小學習尊重不同性傾向性別認同的課程,教導學生尊重每一種人?即使對我們很不習慣或很不能接受的人。連我作老師的,我都覺得我很需要被教導。

因此我呼籲同學, 不要讓楊允承的悲劇再度發生。就從我們每一個人重新接受性平教育開始。這事,只有在學校才能進行,不能委託給某些的社會團體,也千萬別交給宗教團體。因為他們往往是讓這種歧視發生的根源之一。

推薦閱讀:

作為全台人口老化之冠的嘉義,公共運輸須有最精準的運作模式
「歷史年表 Google 就有,學生花那麼多時間去背它幹嘛?」找出自身的首要競爭力,才是教育關鍵

【老牧又睡著了】相信「神的愛不分性傾向」的挺同牧師陳思豪,就算累到打瞌睡也要爭取平權
性平教育教「人獸交」?國三生在聯絡簿霸氣回應:「我想報導這篇的人是笨蛋」
「還是白天講好了,萬一爸爸中風或媽媽昏倒送急診比較方便」——同志醫師出櫃的心酸體貼

(本文經原作者姚孟昌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pxhere,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