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近年來台灣的能源政策總是圍繞著:該以環境為主,還是穩定發電量為優先呢?台灣各界彼此爭論不休。
但你我都應該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沒有一種能源是不帶污染的!只不過污染的嚴重程度不同罷了,若真的想要零汙染的能源,那麼好像只能像作者所說的,大家一同回歸原始吧!(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pxhere,CC licensed。
幾乎沒有任何能源,是零汚染、完全不破壞生態的。
台灣已經有20多年沒開採煤礦了。中年以上的人,對1984年一年連續三次煤礦災變,大概都還有印象。據說當時的煤礦,都已經挖到海底的地下了。這些礦坑,嚴重影響了地質,當然破壞生態。一直到今天,這些地方仍屬地質敏感的不宜開發地區。
台灣現在幾乎百分之百能源進口,大家對石油、天然氣開採的生態破壞及污染,一無所悉。事實上,無論煤礦、石油、天然氣…,能源開採只是在地球上不同國家造成污染與破壞。
「死道友不死貧道」的能源政策,換言直白說,也就是進口能源政策,很難說就是一種環保、愛地球的行為。
「能源的在地化」,自己開採自己用,減少運輸能源所使用的能源,反而是比較「負責任」,並且相對「道德」的國家能源政策。
相形之下,綠能當然比石化能源環保得多。但太陽能發電用過的材料、電動車的廢棄電池,也會造成污染。風力發電也會造成生態破壞。推動綠能,並非零污染、完全不破壞生態,只是相對而言,傷害輕微許多。
我要說的是:要求零污染、完全不破壞生態的能源,是不可能的,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煤電、氣電也會污染,但比核電的廢料半衰期上千年,好多了。氣電又比煤電乾淨。綠電亦非零汚染、不破壞生態,但比煤電、氣電相對環保得多。
如果要什麼生態都絲毫無損、零污染,那只有一個辦法:不開車、不用電…,回歸生食的人猿時代。
推薦閱讀
【陸之駿專欄】為什麼台灣寧願用進口能源發電,也不發展本土的地熱發電?
【陸之駿專欄】為什麼反核跟反塑一樣重要?
【陸之駿專欄】台塑承諾 2025 年不再濫燒!六輕汙染雲林 19 年,縣長如何讓台塑乖乖聽話?
(本文經專欄作者陸之駿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pxhere,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