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選這篇文章】

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蘇貞昌跟國民黨的侯友宜在登記參選時,侯友宜選了「政見發表」、蘇貞昌選了「辯論」,兩人沒共識,宣告「辯論」破局。

侯辯稱,選政見發表是依循往例,但市民更想問:該不會侯友宜上任後有更多「依循往例」?

(責任編輯:黃彩玲)

圖片來源:中央社記者黃旭昇

文/李文程(中小企業主管)

新北市選舉委員會日前(9/27)指出「因市長參選人對於辯論沒有共識也未達同意門檻,因此不會舉辦公辦辯論」,然而,新北市有八成的民眾認為新北為全台最大的直轄市,市長候選人應該進行公開的政策討論。顯現越趨選舉,新北市民對於未來市政的規劃越發關心。

當前的台灣社會,許多選民已將辯論視為檢視候選人政見與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環,並將辯論表現做為決定支持與否的參考依據,自八月中起蘇貞昌即積極邀約對手進行公開的辯論,意在透過討論,讓市民更加了解市政規劃,雖然對手侯友宜不斷迴避,蘇貞昌基於對市政的關切與對市民的尊重,持續要求舉辦公開的市政討論。

民主政治中,政治辯論係候選人面對面討論對於公眾議題的看法與見解,並透過交叉提問的方式,直接檢驗候選人對於政策的熟悉度,經過討論修正彼此看法進而達成共識,正是民主政治的可貴之處。

如果一個候選人對於提出的政策只限於自己的想像,禁不起大眾的檢驗,又何以面對未來可能碰見的阻力與困難?

侯友宜不斷透過媒體詢問蘇貞昌對於深澳電廠議題的意見,私底下卻不在辯論邀請書上勾選同意,不願透過公開辯論一次說清楚、講明白,儼然是說一套、做一套。再者,侯友宜一再強調民調數字領先對手,卻以一人之意凌駕百萬民意, 不僅背棄民主政治中政治人物需公開受人民檢驗的義務,更違背了以討論為中心的民主精神!

侯友宜此番身口不一、思緒矛盾的行徑,令人不解。難不成是外強中乾、金玉其外?

令人不禁想起路上看板所提出的問題:侯友宜,你到底在怕什麼?

推薦閱讀:

誰說躺著都能上!從最新民調來看,侯友宜看似贏面很大實際上卻原地踏步?
【投稿】一部侯友宜的募款影片:看出他的威權思想,「努力」來自於壓迫人權與剝削學生
【陸之駿專欄】1980 年代最後兩年,侯友宜是中山區「探長」

(本文經投稿作者李文程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侯友宜一擋百萬,真不愧為鐵血硬漢!〉。意投稿者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