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近期,為求節能減碳,各縣市琅琅上口且紛紛祭出節能/綠能政策、力拼各種口號,但實際成效真的不錯嗎?以下是來自《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的全台各縣市能源政策排名,來看看你的所在的縣市屬於第幾等?(責任編輯:黃梅茹)

圖片來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

2015 年各國陸續簽署巴黎氣候協議後,全球能源轉型的推動,就更聚焦在地方政府與城市的規劃與表現,可見各縣市未來也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當我們回頭檢視台灣,每個縣市政府也不斷誇口自己對於綠能與節能推動的重視,但實際政策推動真是如此嗎?

由全台各地十多個關心能源改革的民間團體組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自從去年九月發布「2017 – 2018年縣市政府能源政策評比」起跑後,經過數個月的各縣市逐一訪談、搜集政策資料、評比會議後,綜合考量質化與量化表現後,終於完成縣市政府能源政策的評比排名,希望透過評比促使各地縣市政府正向競爭,推出更理想的綠能與節能政策,更進一步打開的台灣能源轉型之路。

圖片來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

2017-2018年縣市政府能源政策評比排名,圖片來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

圖片來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

這次的評比排名中,我們有幾個現象可以觀察到,首先,直轄市六都因為資源與公務體制較完整,所以平均排名都在前段班,但其中屏東縣因為農廢能源化與長久推動太陽光電的基礎,勇奪第二名,而雲林縣也因為再生能源的多元發展與佈局得到第六名,嘉義市也因為高度整合節能與綠能的「千屋計劃」與能源管理機制規劃,拿到第七名與最佳進步獎。

六都方面,新北市因為明確的專責與協調整合單位,以及清楚的策略藍圖與相對細膩的綠能節能計劃規劃,拿到本次評比的第一名。在南部的臺南市高雄市再生能源推動方面已有較為領先的規劃與執行,包括相關的規範擬定,節能也有一些諸如屋頂節能降溫的新嘗試,拿到不錯的成績。

圖片來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

桃園市由於提高了綠能專案辦公室的層級,讓專責單位更有能量解決不少具體的問題,節能方面的推動層級目前雖然不夠高,但也累積出不少新的務實嘗試,與削峰填谷的需量計劃,不僅擠進 A 級行列,也是本次的最佳進步獎。

台北市資源豐富,相關計劃也不少,但較可惜缺了上位整合的策略規劃與資源分配邏輯,相對影響治理成效,居六都第五。台中市在綠能與節能工作上,較侷限於單一局處轄下的業務推動,較少跨局處的資源統合,在相關計劃的規劃與嘗試上,相較其他六都城市是較為制式的,以致落居六都末段。【更多資訊可詳見附件摘要報告

給予地方和中央的政策規劃建議

圖片來源:Michael Rehfeldt, CC Licensed。

除了公佈評比成績外,我們也要提出給予地方政府的操作性建議,諸如儘速成立專責單位與納入民間社會力的平台,提高整合與上位規劃能力,讓官方與民間共同商擬以整個城市為尺度的城市能源轉型計劃,含括上位推動的階段性策略、目標、範疇、做法、民間資源與創新可能性,並訂定出清楚的願景指標。

同時地方政府也應該要有常態性的預算編列,也才能讓相關主責放心的規劃中長的目標與工作計劃。在綠能方面,應該要設計更多協助市民參與的機制,讓城市生活與空間容納更多再生能源,節能方面,應逐步建立更具體的能源效率管制工具,結合數據資料應用,才能讓城市步入智慧節能管理的階段,而不只是停留在宣導。

而中央政府更應提供常態的資源與必要輔導,並給予地方合適的能源治理權限與責任,讓地方有能力進行長期而穩健的規劃與執行,並逐年累積成果與專業。中央提供的補助資源應該要更符合地方的需求,並讓統籌規劃節能、綠能與減碳的補助方案,讓地方政府主責單位可以更因地制宜的訂定適合自己的做法,發揮地方能源轉型的綜效。

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攝影蔡中岳。

延伸閱讀

綠色能源終於能實行了嗎?中鋼太陽光電可減碳 5 萬 2900 公噸
「火力」全開,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下降——要電,還是要肺?
【開玩笑嗎?靠核能減碳】不甩再生能源,法國總統馬克宏:核能是最不會產生碳排的發電方式

(本文經原作者 地球公民基金會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聯合新聞稿】2017-2018年縣市政府能源政策評比結果大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