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今年 8 月,台灣政府決定調漲基本工資,月薪調漲至 2 萬 3100 元、時薪調至 150 元。這看起來對於勞工是件好事,勞工團體應該也為這個成果感到驕傲。不過本文作者提出了另一種看法:那些為了基本薪資奔波的勞團,其實可能正在「摧毀」勞工選擇的自由。(責任編輯:翁筠茜)

圖片來源:wiki,CC Licensed。
文/Naomi Lee,經常山七次郎編輯
台灣多數的資方都是雇用不到五人的小資方(中小企業),像是早餐店或是雞排攤,或一些很小的網拍業者,更或者是傳統產業的塑膠五金工廠。其中一個倒了背後是幾個家庭?我們都活在同一個社會中,都會互相影響,他們倒閉了對民眾的生活影響很大。
調漲法定基本工資,影響最大的就是這些小資方,反而是大資方對於法定基本工資有比較高得忍耐能力,讓小資方倒了只剩大資方,對社會比較好嗎?
小吃店倒了,只剩大財團的連鎖店,會有什麼影響?
本來你去一間雇用兩個人的小吃店 (有雇勞工,也是資方)吃一餐70元,最低工資一下子漲了好多,小吃店撐不下都倒了。
最後只剩下大連鎖餐廳可以選,吃一餐100元 ,你說太貴我不來消費了,但你要去哪裏消費?小吃店都倒了,只剩下大財團開的連鎖店,而且競爭者少了,更沒有動機降價。
就算你不在意漲價好了,但本來你可以吃到十間店 ,十種不同口味,十種不同店員style,現在選擇變少了,只剩下五家 。
或是你本來去打工 ,一個老闆的管理風格你不喜歡,本來還有其他九個老闆可以選,現在只剩下四個,假如你遇到慣老闆,做不做?
又或著你作中高階層的工作,但社會只剩大財閥(其實台灣的財團跟韓國三星或是日本川崎之類比較起來都是很小的)中小企業都倒了,本來有十個老闆,會開價競爭來僱用你,現在剩五個,競爭還會像以前那樣激烈,還會開那麼高的價錢嗎?
你想說不想受雇於人乾脆自己創業,你會發現非常困難,法定基本工資調漲,直接的結果就是創業門檻變高了(人力成本),只剩下大財閥可以生存,小店家本來可生存的空間都沒了,你只能回去當勞工,且只剩下更少的資方給你選。
了解這些你還會覺得,小資方倒一倒真的沒關係嗎?社會的資本越來越集中比較好嗎?
如果沒有法定基本工資會怎樣?
反過來我們試著理解沒有法定基本工資的狀況:工資變低了,用和原本一樣的錢一樣的成本,卻可以聘用更多人力,更多生產力,賺更多的營收。我是老闆我為何不聘更多人?這個做法的直接結果就是工作機會增加了。
這只是從經濟的角度來看而已 ,不是甚麼人性善惡,也不是甚麼奴隸的角度 ,只是對自由市場經濟的理解罷了。
如果慣老闆真的那麼邪惡,只願意出香蕉請猴子,那台灣應該絕大部分的工作都只給法定最低工資的當薪水。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許多行業的高薪勞工(GG輪班救台灣)大有人在,有想過為甚麼嗎?
很多人抱怨公司都只願意增加約聘人員或是臨時工,其實增加臨時工人數,不也是某種程度增加就業機會?對想找兼差的人來說,也是增加正業外的賺錢機會,更何況你如何確定當人力成本降低時,增加的一定都只是兼職或臨時工,而不是正職呢?
用食物的比喻來了解勞資市場
任意大幅度的提高基本薪資絕對是一場災難,還聽不懂的話,用食物來比喻看看吧。
假設有個島的人,用雞蛋為主食(方便舉例)島上也有固定產量的雞蛋,今天每個人每天收入十塊,假設一顆雞蛋原本都是五塊好了,這五塊的價錢怎麼來的?
因為消費者願意用五塊買才會有這個價錢,假設有股神奇力量,明天開始每個人每天收入二十塊,之後雞蛋還會是五塊嗎?
不會噢,雞蛋的價錢是怎麼訂出來的?是依照供給與需求的平衡點訂的,需求越多或買的人願意出越高的價錢,雞蛋價錢就越高 。今天是五塊,明天你買時繼續出五塊,旁邊的人說:我也要雞蛋,我和昨天一樣,願意用我收入一半(十塊)來買(因為雞蛋是主食沒有雞蛋吃會死掉), 老闆會賣給誰?從此以後雞蛋還會是五塊嗎?
薪水收入和物價的關係不是甚麼反不反對的問題,不過就是基於勞動契約精神的自由市場經濟機制罷了。台灣的勞工所需要的是必須懂得喊價格,也不要覺得害怕跟老闆談薪資,甚至應該夥同相同職業性質的人一起與資方進行集體談判,這樣才能改善薪資。
每次說要落實勞檢,希望靠政府保護的那群人,根本沒有想過那需要多龐大的勞檢人力才有可能天天勞檢呀⋯⋯
推薦閱讀:
蔡英文:我們終於把曾經是低薪代名詞的 22K,送入歷史了——年輕人生活會好轉嗎?
制定基本工資的歷史告訴你:台灣薪資凍漲十年,到底是誰在搞鬼?
工作取代性高、活該領低薪?旅韓七年級生的告白,點破韓國競爭力遠勝台灣的關鍵
(本文經自由路二段55號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 〈台灣勞團正努力摧毀勞工選擇的自由〉。首圖來源: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