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賴清德臉書專頁&蔡英文臉書專頁

會不會淹水主要看兩個數字,一個是單位時間降雨量,一個是單位時間排水量。任何一個區域的排水速度跟不上,差額累積搭配該區域的地形,結果就是淹水,差別在淹路還是淹家,淹淺還是淹深。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環境工程課題,讓台灣城市海綿化的工作也刻不容緩。

但網路上批評賴清德台南治水破功聲浪大起。水退了,網災可能正要開始。

蔡政府治水出問題?跟不上「網路社會溝通模式」才是原因

治水有很多環節,其中強化排水速度的工程可能是接下來的重點,這些工程議題我雖然感興趣,只是非我專業,先不深入討論。

但我高度懷疑政府更嚴重的問題不是治水,而是跟不上高度網路化的社會溝通模式。從數據上來看,我們的治水進展具體而明顯。但民眾的感受為什麼這麼差?

我認為,政府不應該以政府為核心來溝通,而是以「用戶」為核心來設計溝通管道。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政府怎麼會無法即時得知災害的情報預警?資訊傳遞的速度如此之慢,完全跟不上社會網路化的速度?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我們並不知道政府做了哪些事情?現在的具體目標是什麼?現在的進度到哪裡?政府需要我們給予什麼樣的支持或參與?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透過什麼樣的管道最快、最清楚、最相關的內容?

圖片來源: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

防災資料恐傳太慢!應以「用戶」為核心,設計溝通管道

這些雨量資料不是沒有,而是無法透過成熟的物聯網及時通知與更新。這些治水工程持續都在做,但沒讓人民清楚全貌、了解相關詳情。這些災害人民不是沒有反應,而是政府反應太慢。

治水防災是比較傳統的政務範疇,我想小英總統和賴院長應駕輕就熟。網路治理、數位轉換和網路溝通是政府不熟悉的範疇。其中網路溝通是唐鳳政委的強項,超高速網路的社會應用(包括5G)是吳政忠政委的主責業務,兩位責無旁貸。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圖片來源:賴清德臉書專頁&蔡英文臉書專頁)

推薦閱讀:

讓 NCC 完善「網路治理」的職能,會成為台灣突破困境的第一個契機
為何內湖常常淹水?防災專家、水利技師:強行蓋大批建築物擋住水的路,淹水才是正常狀態
阻斷 Airbnb IP 位址,也阻斷台灣數位經濟治理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