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選擇這篇文章】

四葉草被拍到抽菸爆粗口,被媒體評論為「形象崩壞」。女性的行為常被男性霸權的角度去詮釋,有些行為男性可以做,但女性做了就是不雅、沒氣質,或是放大可能對自身的影響。

本文作者是一名記者,寫下這篇從自身經驗,來檢視社會對性別行為的差異。(責任編輯:周政毅)

文/陳熙文

那一年,我的初戀劈腿了。

還記得大學二年級,好不容易告別萬年單身,交了一個小我一屆的學妹。學妹有一雙水汪汪、惹人憐的眼睛,可愛極了,初交往就徹底征服學長寂寞難耐的心,兩人也如同天雷勾動地火,一發不可收拾。

但是好景不長,萬萬沒想到學妹前一段感情沒分乾淨。某晚,前男友帶狐群狗黨找上門來興師問罪,硬是責怪我拐走他的女人。當真是年輕氣盛,少年人互不相讓,講沒幾句便要動手。要不是鄰居出來喊:「你們再不走,就叫警察了!」當晚必定是昏天暗地、腥風血雨、鼻青臉腫。

學妹的前男友揭露:

後來我們約好在家裡「談判」,我、學妹、前男友三人在餐桌上各自就位。我坐在中間首位,還以為包公審案,或者分手擂台。男方冷不防拿出一包菸,甩在桌上。

「這是她喜歡抽的菸,最近還抽了好幾根。」我登時有些糊塗,這與我們的三角戀情有什麼關係?疑惑的目光轉到他臉上,只見他的嘴臉充滿惡意,語氣裡透露的是:「這樣愛抽菸的壞女人你還要嗎?」似乎暗示我該自願放棄這樣的「劣質品」

此時,我的心底滿是問號:你能抽,她為什麼不能抽?學妹抽菸犯什麼罪?難道抽菸就不值得被愛嗎?學妹抽菸怎麼了?

那張自以為是的臉經過這麼久依舊烙印在內心裡,疑問也同樣跟了我許多年。不過我一直認為那只是一名男人自卑感作祟,為了把心愛的女人追回來,不得不使出的卑劣招數,很卑鄙但也不失可憐,沒想到這幾年竟發現如此惡意其實充斥於台灣社會

男性霸權影響女性行為觀點

女藝人東躲西藏,掩入暗巷抽菸,被尾隨的媒體跟拍,隔天馬上有斗大的新聞標題:某某女藝人吞雲吐霧,形象崩壞!

一時輿論譁然。網路上「女神隕落」、「女神劣化」、「原來是這樣的女人」等等評語不脛而走,評論者男女不拘,彷彿女生犯下滔天大罪,而見獵心喜者,無論是厭惡、嫉妒,還是道德魔人等,以此推斷女生私生活不檢點的惡意解讀同樣滿天飛

只是崩壞的「形象」是什麼「形象」?這個社會到底給女性設定什麼樣的行爲準則?其實追根究底,女性一但抽菸就得面臨形象崩壞,無非是一個「男性霸權」的遊魂在社會中持續作怪

大概會有人反擊,強調女性抽菸有失儀態,藝人是公眾人物自然要立下榜樣。不過「榜樣」本身就有預設,是一種觀念的投射,希望女人都依從特定的行為樣板,才符合社會對女生的期待與想像,與傳統的「三從四德」並無不同

而在媒體、群眾變相鼓勵女性穿著暴露,大展「事業線」,透過各種平台展現情色的當下,我們無視女性成為男性的展演者,無視男性成為女性的偷窺者,容許兩方互動成為隱性交易,卻還能夠義正嚴辭的說女生抽菸有失儀態,實在是一種偽善。

然而在現代社會為了展現進步,企圖與舊觀念脫軌,與父權遺毒切割,經常選擇把女性禁菸用科學方式包裝。只要在網路上打入關鍵字不難發現,「女性抽菸易成小腹婆」、「女生抽菸者心臟病風險比男生高很多」、「更年期後的女性抽菸會增加乳癌的危險性」等標題。

拿下無聊的有色眼鏡

先不論種種醫學研究是否屬實,為何女性連「損己」都要被控制?難道男性抽菸不會傷身?不會增加疾病發生的可能性?你會對自殺者說,別割腕,上吊比較好嗎?不,我們只會一視同仁的說,希望你不要自殺。何以我們不能一視同仁的說,男女都不該抽菸,而是單單強調女性抽菸更傷身?

男性有損己的自由,女性自然也有損己的自由。

說到底,簡單來說,抽菸之所以成禁忌,因為它被認定是男人才能做的事,任何女性的尼古丁上癮都被視為是一種模仿、一種冒犯、一種突圍、一種性別角色的跨越。

由於女生「應該」要端莊賢慧、溫柔美麗,不應該從事具有男性特徵的行為。社會普遍對這樣的行為感到恐懼,必須加以譴責。 然而很多時候,正是這樣的壓抑,反倒助長香菸成為一種反抗,變作兩敗俱傷的惡性循環。

所以別分男女,讓人當人。女人抽菸怎麼了?請大家拿下無聊的有色眼鏡。

推薦閱讀

【上班最適合收聽】讓老闆都被你的「人工智慧」給嚇到
台灣填鴨教育製造太多考試機器,關於長大後的生活孩子一無所知
#metoo 運動延燒到台灣與南韓,為何獨缺日本——難道日本沒有性暴力?
女星抽菸活該被公審?從這則報導看出,我們還活在放火燒女巫的時代

(本文經原作者陳熙文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女人抽菸怎麼了?】〉。首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