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國國務院宣布裁撤央視等三大官媒,「央視倒了!」一時之間,我們譏笑,殊不知正掉以輕心。中共其實將這些媒體合併成「中國之聲」,《經濟學人》進一步透露中國已投入數百億元,讓「中國之聲」滲透各國媒體,要全世界都聽懂中國的聲音。

中國黨媒、官媒,多語種向外輸出

如何改變外界對中國觀感?答案是讓全世界聽得懂中國的聲音。2009年起,中國陸續壯大海外外語媒體。《經濟學人》指出,2009年,《中國日報》發行美國版,《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開始發行英文版本的日報,提供更大膽、辛辣的內容。但是,再如何大膽、辛辣,仍沒有任何對中國共產黨的批評

中國西藏網自2012年起,增加法語和德語版。2013年,《環球時報》美國版出刊,目前,《環球日報》網站提供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俄文5種外語版本。

中國官媒製播的電視頻道,也播送多種語言的內容。2010年,新華社創立「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英語電視台」。隸屬於「中國之聲」的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從十年前提供43種語言,增加至現今的65種。

以上提及的中國共產黨黨媒、官媒,都在中國境內禁用的社群網站——如臉書、Instagram、推特、YouTube——建立官方帳號。

450億大手筆擴張媒體版圖

中國在海外擴張國家媒體,具體投入的金額多少?根據《經濟學人》〈中國人要來了〉(〈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國共投入450億人民幣進行海外媒體的擴張,換算成台幣約為2081億。

《南華日報》2009年1月13日揭露:「中國中央政府準備耗資450億元人民幣,推動它的主要媒體機構向國際擴張,以改善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寫道,中國官方從來沒有證實這個數據,卻也從未否認。

為增加流通量,手法狡猾

中國政府狡猾提升海外紙本媒體的流通量。《經濟學人》指出,2014年,一份查帳顯示《中國日報》歐洲版週報,本該以售價2英鎊(約台幣80元)賣出,實際上卻有94%是以捐贈的形式流通出去

「若該份報紙『侵入』了西方世界,大部分是藉由付費給西方報紙來供應內容。」《經濟學人》寫道。

2016年,《中國日報》和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達成交易,每星期,《每日郵報》網站刊登40則《中國日報》的新聞;同樣地,《中國日報》刊登《每日郵報》相近的報導數量。

同樣的手法也用在廣播上——2015年,路透社發現: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製作的新聞及其他節目,於14個國家(含美國)、33個電台播送。這些電台都不承認有CRI的介入。

內容審查,境內境外大不同

中國環球電視網努力掩飾真實面貌——中國官方的喉舌。因此,敢製作中國當局敏感、甚至禁忌的社會、政治議題。

《經濟學人》指出,一集談話性節目「對話」中,主持人促使來賓討論網上流傳一篇北京作者寫的文章,儘管該文章已在中國網路遭到審查而撤除。該文章作者痛陳北京空虛的城市生活。由此可見,中國給予對外媒體更多空間,中國官員稱這是以俄國國營「RT電視台」為榜樣,「內勁外送」——對內管制嚴厲,對外則相對寬鬆。

儘管中國對外媒體嘗試想要創新,它畢竟是中國官方對外的喉舌。向習近平獻殷勤,仍是這些媒體的主要訴求。1月,中國環球電視網在YouTube頻道上傳「你可能沒見過的習近平」(「A side to Xi Jinping you probably haven’t seen before」),《經濟學人》寫道,中國環球電視網已學會阿諛奉承的新伎倆。

收視率、知名度低,閱聽成效差

中國官媒在網路上的表現,乍看驚人。中國環球電視頻道臉書有6千2百萬人追蹤,是英國廣播公司(BBC)和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的總和。但這些活躍在中國環球電視頻道臉書的,有3分之2是想要學習英文的中國人。

中國環球電視網YouTube頻道影片不常吸引超過百人點閱,相較之下,BBC的YouTube影片常超過5萬觀看數。智庫Freedom House分析師Sarah Cook說,少有中國之外的人聽過中國環球電視網,更別說收看了。美國各大城市,更多人收看的是由法輪功成員創辦的新唐人電視台。

而外國閱聽者對中國的好感有提升嗎?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調查詢問38國對中國的看法。中位數是50%,2017年輕微下降至47%。發展中國家較富有國家對中國好感更多。2016年針對18個非洲國家年輕人的訪問,觀看中國環球電視頻道的人當中,63%喜歡該節目,僅13%不喜歡。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贊同節目具意識形態的內容。

西敏寺大學戴雨果(Hugo de Burgh)解釋:「在一個媒體受控制的國家,人民較不批判別國的官媒。」

投入了龐大金錢,成效卻不佳,令人啼笑皆非。不過,中國政治宣傳確實強勢地滲透世界各國,教人警惕。

參考資料

  1. 《The Economist》:China is spending billions on its foreign-language media
  2. 《The Economist》:The Chinese are coming

延伸閱讀

維尼之聲準備大舉放送!中共統一三大官媒改稱「中國之聲」,是想洗腦洗更徹底?
19 大可給習鼓勵的地方:中國領導人終於談民主法治了,雖然這段在官媒報導被刪除
中國官媒正在推銷中國式民主──如果中國有「民主」,台灣人你願意被統一嗎?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中國環球電視網阿語版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