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近期台灣高中生學測滿 73(滿分 75),才是中國大學的基本門檻造成話題,有些媒體甚至營造出就讀中國大學就會前程似錦的意象,台灣大學比不上;同時也讓大眾反射性懷疑,一定是政府的政策太爛才會造成此現象。
作者不認同一味地指責,人們遇到事情時常常忽略從多角度分析,而其實問題根本就出現在自己身上!相當有趣的論點,值得一讀。(責任編輯:黃梅茹)

圖片來源:Max Pixel
文/Chih Chan Tu
台灣的大學到底是哪個部分不好呢?
台灣高中生去中國的大學讀書,這種話題被部分媒體刻意炒作起來。炒作的方式瀰漫對台灣政治與經濟環境的失敗主義,也說政府或是台灣的大學應該趕快想想對策。
但除了這種炒作之外,大家根本看不到細緻的分析與比較:
台灣的大學到底是哪個部分不好呢?
台灣是哪些產業的就業環境不好呢?
為什麼會如此?
是政府做得不夠好還是天生的規模差異與地緣環境註定如此呢?
說台大畢業生難用的人,卻都覺得小孩一定要讀排名很好的大學
很多人講台灣高教要崩壞了,我倒是覺得大學部學生馬照跑舞照跳,幾個頂尖做研究的教授出走,不會真的對 under graduate 有什麼太大影響。
我也不相信一般人有能力判別到底哪邊的教育素質比較好,因為絕大多數的人根本沒有認真在高等教育的學習過程裡,不懂高等教育卻滿口高等教育。滿口說台大畢業生難用的人,覺得小孩一定要讀排名很好的大學。
其實這些根本就是不了解世界,無謂的恐慌罷了吧。
這個社會從未認真看待與對待人的成長過程與環境的關係,只是一窩蜂地說「你一定要做 XXX 比較好」或是「你領低薪一定是自己沒有競爭力」。
於是社會就在掌握資源的人不肯給年輕人機會的狀態下,拼命鼓吹年輕人要去大陸才有前途,台灣快完蛋了。大家沒有發現自己身上都有問題,自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都在期待別人來幫自己解決問題。
批評台灣政府動作太慢阻礙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可以提出實際的批評方向,但市面上往往只充斥作文式的「台灣都在藍綠惡鬥所以很沒效率」而缺乏對實際政策與政治角力的的討論。
說穿了大家覺得政治人物都沒在做事,其實只是反應自己沒在做事而已。
大陸好棒棒,是期待事情都給別人做,問題都給別人解決,我不滿意沒有出聲的權利,自然也沒有義務解決問題。批評台灣低薪高房價的時候忽略那些中國高薪的城市房價更不成比例地扯;批評公共建設是債留子孫的同時覺得大陸的城市發展得好快。
延伸閱讀
台生在中國:「我不能丟台大法律系的臉呀!所以我過著跟考研一樣的生活」
解析兩岸人才大戰:13 億人口的中國最不缺人,為何還要來小島台灣挖角?
經濟學人:善待旅外中國人,友善的社會才能幫助自由價值傳進中國
(本文經原作者 Chih Chan Tu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Max Pixel,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