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本書:HYGGE!丹麥一年:我的快樂調查報告】
在丹麥,人民超過一半的薪水必須繳給政府,賺越多、繳得越多,換來的是免費的教育以及社會福利,丹麥人不抱怨反而對此感到滿意。
作者是一位移居丹麥的英國記者,看他第一次在丹麥報稅的難忘經驗吧!(責任編輯:周政毅)

丹麥克朗(DKK)。圖片來源:ASSY,CC Licensed。
文/ 海倫.羅素
在丹麥的第十二個月,是備好庫存、找時間出門,以及「繳稅」的時間。在自己的國家處理這類行政事務已經很艱難,要在一個語言「依然」不通的異國處理這種事,更是近乎不可能。十一個月以來,只要出現任何文件,我都一律請谷歌翻譯幫忙處理,所以最近變得有點懈怠了。
skat就是丹麥文的「稅」
這也就是為什麼穿著連身裝的女郵差,星期一早上第一件事就來按我家門鈴、送來一封官樣的信件時,我完全措手不及。這是「skat」局寄來的大紅信件,他們想知道我何時會寄一些丹麥克朗給他們。「skat」就是丹麥文的「稅」,恰好也有「親愛的」和「甜心」之意。
「所以,繳稅其實就等於是把我的甜心送給收稅員囉……」我告訴樂高人,但他不覺得這有什麼好笑,建議我開始處理這件事,免得更多憤怒的公文又寄來。我點點頭,努力裝出認真的表情,腦中卻揮之不去九零年代「快嘴約翰」(Scatman John)的經典曲(我就是快嘴,呦巴拉巴拉巴拉,呦巴拉巴拉巴拉……)。
除了要趕在兒子出生前完成交付的工作、在截稿日前交稿外,我現在又被迫面對收入只能留下一丁點的這個悲傷議題。好像自由工作者很好當似的,在這個稅金高得出名的國家,要弄懂其納稅系統不意外地也很恐怖。打了好幾通電話、流了幾滴淚後(都要怪荷爾蒙),我總算找到會說英語的人,可以告訴我該準備什麼。
我需要幫助,而且要快,也需要有人建議我下一步該怎麼做,才不會:一、被驅逐出境;二、因為沒有好好尊敬顯然應得人們敬意的丹麥神聖納稅系統,所以在社會上被汙名化。
45頁簡報來教育新移民納稅
基姆‧斯普茲柏爾(Kim Splidsboel)是個活生生的收稅員。因為某些原因,政府派他到全國各地發表多達四十五張簡報的內容教育新移民。可憐的基姆,因為他巡迴到大鎮時,我剛好錯過那珍貴的一晚,所以現在他得一對一帶我再走過一遍。可憐的他!
他從最前面開始說明。這裡的收入是從一月一日算到十二月三十一日,很方便,因為我同時也正努力弄好英國的納稅申報單。英國的財政年度是從四月算到四月,原因和亨利八世想要進行房事有關。想知道一位十六世紀的國王是如何毀了我一整個月,請參見下方網址,有更完整的說明。
基姆說:「在丹麥,我們要求自由工作者或自雇者一邊工作、一邊繳納預估的稅金,這樣他們才不會年過了一半突然人間蒸發。把當下的收入拿來繳當下的稅金,規定就是這樣。」「啊……」我第一次聽說這件事。
一月時我曾到當地的稅務局,那裡有一位友善卻有點愚笨的女士,向我保證我可以年底再繳納積欠的稅金。我必須承認,她的英語不太好,而我的丹麥語能力當時也幾乎等於零。但我現在懷疑,她真正的意思其實是:所有的款項都要付清,出來的部分年度要再結算,而不是我詮釋的那樣,什麼都不用管,吹著口哨等聖誕節來就好了。
想做不繳稅的白日夢,還是乖乖繳吧
我坦承:「我,呃,不曉得有這種月結的規定。」基姆沒有立即回答,讓我心裡升起一股恐慌感。「我不會被抓吧?」我半開玩笑地說。我會有前科嗎?我會被關進監獄嗎?我的想像力開始奔馳,幻想各種最糟的狀況,但理智地想想,這樣其實也沒這麼糟糕。我敢說,丹麥的監獄一定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好,去那裡休息一下或許也不錯。
聖誕節我要面對一整屋子的親戚。樂高人的父母要過來,必須準備七天七夜的膳宿。我在心裡考量:待個幾天監獄,說不定是個很不錯的休息方式。不曉得新北歐料理有沒有被納入丹麥的監獄膳食,還是又有更多肉球和醃製鯡魚。我正想說很有可能是後者時,收稅員打斷我的思緒。
「沒關係,妳現在還是可以繳。」
「喔!好的。」看樣子,我還是要準備聖誕大餐。
「妳只要使用NEM ID登入,查詢需要繳納多少錢就可以了。」
「好的,呃……可以再提醒我一次要怎麼做嗎?」接下來是一段冗長且極複雜的說明,除了基姆四十五頁的簡報外,還用掉我十頁很好用的螺旋裝記者筆記本。NEM ID是丹麥所有政府網站和銀行的線上登入系統,結合了全國身分證字號(中央人口註冊系統的那張黃卡)和一張非常復古的摺卡,裡面包含多組類似賓果的數字配對,功能相當於驗證碼;很過時,但很有效。
丹麥萬萬「稅」,建立完善的社會福利
搞清楚這些後,基姆接著告訴我,我可能需要吐出多少錢。「收入低於四萬兩千八百丹麥克朗(約新台幣二十一萬左右,這是當時記下來的數字,但每年都會調整),免稅;四十四萬九千丹麥克朗以下(新台幣兩百一十七萬左右,這樣的年薪在丹麥不少見),須繳納百分之三十七的稅額;超過這個數字,則要繳納百分之五十一點七的最高稅額。喔,還有,每個人都會自動繳納百分之八的社會保障稅。」
我心想:天啊,又不是丹麥的生活費有多便宜。除了高到天邊的所得稅以外,這裡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要加上百分之二十五的增值稅。有房子的人也要繳房屋稅,而丹麥國教的成員(如同我在五月發現的,這也就是指絕大多數的丹麥國民)也得另外繳一筆稅金。噢,當然,汽車、汽油、電力也都課了很重的稅,好調節消耗量,讓已經很環保的丹麥人可以更環保。
我開始好奇起來,於是問基姆:「那麼,告訴我,丹麥人會不會介意繳這麼多稅?我是說,他們遇到美國人或其他國家的人,不會想說『你們這些幸運的混球』嗎?」懷孕第三期,我變得有點愛罵髒話。抱歉。
基姆告訴我:「一點也不會。在丹麥,人們繳稅繳得很開心,因為他們知道,我們可以獲得全世界最棒的社會福利。我們有免費的學校、大學、醫生、醫院、相當慷慨的自動假期薪水,雇主也會支付很不錯的退休金,對丹麥人和移居這裡的人來說,真的好處多多。」
「大部分的丹麥人一生中,一定會有需要丹麥政府服務的時候,像是家人生病之類的,所以他們了解這些基礎建設,知道自己的錢是用在好的地方。」
聽他這樣說,整件事變得十分有理。丹麥人具備共同的責任感,甚至可說是「歸屬感」。他們願意付錢給這個體制,是因為他們相信這很值得。極高的稅額也有一些快樂的副作用,這表示,丹麥是所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成員國中,收入不平等程度最低的國家。
因此,以樂高執行長和樂高最底層的清潔工為例,兩者的實領薪資差異,不像其他地方那麼大。根據舊金山州立大學(San Francisco State University)和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研究,住在大部分居民收入都差不多的地方,人們會比較快樂。在丹麥,即使是在相當不同的領域工作,每個月稅後銀行剩下的錢可能也很相近。
推薦閱讀
丹麥人每月只要工作 18 天——生活與工作的平衡,享受更快樂的人生
全國一個月不上班也不會讓國家倒閉啦!瑞典這樣的做法,打臉鬼島慣老闆
【星期一看蠢東西】川普桌遊!從專收「失敗發明」博物館發現北歐人的集體智慧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HYGGE!丹麥一年:我的快樂調查報告》由 地平線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ASSY,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