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單格在顯影】,CC Liscened。
根據《理財週刊》,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梁曉聲在他的書《郁悶的中國人》中寫到對於中國現在年輕人的觀察,他大致將中國當今的年輕人分成四類,分別是:不缺錢的富二代/中產階層家庭的兒女/城市平民階層的兒女/農家兒女,在看完他的分析之後,竟也可以在中國年輕人身上看到了台灣年輕人的影子。
不缺錢的富二代
梁曉聲舉例了兩個故事,第一個是他的學生對他說,像他們這種研究生就算畢業後去工作,他們還是買不起房子;但是他認識的「另一類」大學生,早在大學談戀愛時父母就幫他們在北京買好房子,等他們結婚再幫他們買好車子了。
第二個故事則是一個女孩在國外讀書,有著明星夢,想當電影明星,她的媽媽二話不說,將女兒帶回中國,到處靠關係,終於找到一個劇組導演,這位媽媽說只要讓女兒在劇中飾演一個小角色,她不但一分錢都不拿,還反過來倒貼劇組錢。導演對這位母親說:「您的女兒不太具有成為演員的條件」,他回答只是讓女兒過過癮。
這些「另一類」人、只為一個明星夢母親就願意花下大把錢的人,就是所謂的「富二代」。
這些富二代的字典中,沒有「缺錢」兩個字,但他們還是會一邊享受著不缺錢的生活,一邊計較著其他富二代是否有比他們「更不缺錢」。
富二代的家長,尤其是父親,通常都是中等私企老闆、國際企業高級主管,或是握有實權的官員。這些家長通常對於「民主」、「公平正義」是反感的,當富二代成長為中年時,也會因為既得利益的關係靠近利益財團。
但梁曉聲認為,這些富二代也可能超越利益集團,站在公平正義的角度發聲,端看他們怎麼選擇。
中產階層家庭的兒女
大部份國家中的高知識份子會成為該國的中產階級,中國的知識份子家庭水平普遍高於工薪階層,就算是最差的一批知識份子,生活水平也超過小康。
但是2009年以來的房價飆漲,讓中產階級的生活狀態受到威脅,心理上則是常感覺到挫敗感。
梁曉聲舉他的同事為例,他的同事為了贊助兒子買房子,花光了二、三十年來的積蓄,兒子還得再貸款買房,換來不過才二十幾坪的房子。
這些中產階級家庭的兒女,多半受過高等教育,有大學學歷甚至是碩士、博士,他們很可能成為白領階層,但終究難成為中產階級,原因是——中產階級還必須要有點「產」才行,他們即使婚後要買房,還得跟爸媽借錢、自己向銀行借錢,算一算房貸,也必須十幾年才能還清,更何況這些中產階級家庭的兒女未來還要有自己的孩子、家庭。
梁曉聲觀察到這些中產階級家庭的兒女因為出身知識份子家庭,所以在價值觀上普遍是主張「享受當下」、「活在當下」,而且他們也有很多人是晚婚主義、甚至獨身主義者,按照正常年齡結婚卻選擇當不生的「頂客族」也有。
此外,梁曉聲寫他們也因為「享受當下」,而比較重視精緻的東西,追求生活品質,成為都市消費中的主力軍。
城市平民階層的兒女
城市平民階層的父母大多經歷過坎坷,所以會更加把希望託付在自己兒女身上,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甚至將兒女是為唯一的寄託、過上好日子的依賴,所以梁曉聲寫道,「他們與兒女的關係,很像是體育教練與運動員的關係,甚至是拳擊教練與拳手的關係。」苦心訓練兒女,只為了讓兒女在社會中出類拔萃,進而讓這些父母過上好日子。
所以對於這些城市平民階層的兒女來說,從小就必須學會競爭,然而,像是進入重點學校還需要額外繳錢,要進入菁英學校對於這些城市平民階層的兒女來說是不容易的,他們依靠著中國的考試制度,只希望能考上第一名的學校、找到第一名的工作。
但是即使考上了理想的學校,卻會發現雖然找工作容易些,薪水卻沒好到哪裡。考上普通學校的,更是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
等到賺錢以後,他們也發現自己賺的錢只夠自己生活用,再給出孝親費的話就會過得拮据,不給的話又不行。這樣現實與理想的落差,讓這些城市平民階層的兒女在心理上往往感到挫敗。
農家兒女
農家的父母並不會對兒女有「我們就靠你了」的期待,雖然看到自己的兒女在都市中能夠生活也讓他們感到欣慰,但是真的無法在都市中生活,回到家鄉工作同樣也讓農家父母感到開心。
農家的父母在鄉村有自己的房子,所以他們對兒女的期望就只是希望他們過得快樂,是不太求回報的父母。
所以這些農家兒女在心理上並不像城市平民階層的兒女那樣感到壓力,因為他們永遠都有一條退路——他們的家園。
但如果他們的家園是地處偏僻的貧窮農村,那裡是不會有適合他們的工作的,所以他們也會加強自己待在大都市的決心。
你是否在中國年輕人身上看見了台灣人的影子?
看完了以上作家對於中國年輕人的觀察,是否有種似曾相似的感覺?台灣的年輕人不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嗎?總是會有那樣不缺錢的富二代,買一棟房子對他們而言並不算什麼問題;但也有背負著父母期待到異鄉打拚,工作了一輩子卻也買不起房子的青年;也有追求著生活品質、心靈層面的滿足的年輕人,成為都市中消費的主力。
在中老年人的眼裡,這些年輕人令人失望,但是等到未來,這些年輕人可能會帶動中國/台灣整個社會的價值發展,展現其影響力。
推薦閱讀:
【魯蛇青年傳】連高薪白領都出來抗議不公平,我們的青年「魯蛇」們究竟正面臨什麼困境?
【台北不是我的家】偏鄉青年會遇到的 8 個問題
將外婆口中的歷史搬上漫畫舞台——《北投女巫》不談女巫,談當代青年與台灣認同的曖昧
參考資料:
《理財周刊》〈當今中國年輕人分屬四大類,你是哪一類?〉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單格在顯影】,CC Lisce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