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新科技所賜,不只是我們的生活,就連農業生產也越來越便利。

說到務農你想到什麼?大多是豔陽下,農夫們在田野裡彎曲著腰辛苦插秧,額頭兩側的汗不時滴落……

如今,農民們在整道農作物生產過程已經越來越現代化──他們運用 AI 人工智慧以新方式投入農業,幫助他們在農活上更加省時省力。

更加精確地播種

農民不再只是將種子隨便種植到一處土壤中,而是善用變異率高科技農業技術設備種植農作物

變異率技術:畢竟農田廣大,各地區中的農作物與農地狀況均不相同,而農民使用變異率技術(variable rate planting)的種植技術,可以更有效率地利用各農田的差異,使化肥和種子能夠夠精準、適量地使用在農地上。

採摘農果可以不假藉農民之手

當人力不足時,果園裡還有一堆熟成的水果等待採摘,怎麼辦?現在科技公司已經研發出採收設備來應付農田裡,人手不夠的問題。

科技公司 Harvest CrooAbundant Technologies 已經生產了採收機器人幫助農民,這些機器人在收割技術相當革新,他們可以透過機器視覺等功能避開未熟農果、挑選採收成熟水果,相當智慧化。

農業機器人隨著勞動力資源的減少,滿足了農業需求

天空中的眼睛找出農地上的問題

指揮人工智慧指導栽種農作物、收穫之前,農民要先取得數據才能對症下藥。

現在農民也利用原先使用在軍事上的無人機監測作物。無人機配備了精密傳感器,可以從空中監視發育遲緩的作物、害蟲或雜草損害的跡象,乾燥和其他許多變化。

透過掌握所有這些數據,農民可以在農地上改良他們的生產模式和戰略,以降低風險、更快解決問題。

農民可以一手掌握害蟲與雜草問題

農作物除了天災人禍,最怕的就是害蟲。雖然在溫室種植作物可以較為減少害蟲侵擾,不過有些農民不喜歡這樣的種植環境。

把作物種在外頭地農民們,現在有福音了。

美國 John Deere 公司收購的了一項利器──See and Spray機器人,以人工智慧與電腦視能移動技術讓農民可以找到雜草、害蟲並根除,而不是全面噴灑整個作物。食物更清潔,農民也節省了大量噴灑農藥的費用,精準農業所影響的收益又是一例。

機器運算提升產量算法

討論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的同時,同時也會牽涉算法。當我們在處理大數據準備做出決策之前,會以電腦的數學模型為依據。

許多公司在大量進行農業開發地增產措施,可以向農民展示什麼是最適合農作物的。儘管人們擔心在自然界進行這種類型的分析相當困難,不過其實只要農民和與人工智慧搭配算法一起合作,可以使作物產量達到最大化的進展

農民生活不孤單──聊天機器人

想像一下,一個疲憊的農民辛勤工作一整天,坐下來吃飯時,困惑著些難題──如何讓天上的烏鴉避開自己的農作物,或者是否種下一片農田。

這時他可以問問他的居家機器人,像亞馬遜的語音智慧 「Alexa」般,不過科技業更希望打造知曉更多農業專業知識的機器人來與農民交談,這些農場經理也不費吹噓之力迅速解決棘手的農事問題、疑難雜症,將他們的心力全心全意地投入業務發展中。

這些結合人工智慧的最新技術,不但幫助農民有效率生產也可以減輕他們的負擔,也進一步使傳統農業發展到「精準農業」,甚至走向「智慧農業」。

參考資料

《Techopedia》:〈The 6 Most Amazing AI Advances in Agriculture
《CNN》:〈Farmers tur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grow better crops
《Forbes》:〈C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elp Feed The World?

延伸閱讀

拯救地球的未來農業:你手中的牛肉漢堡可能全是穀物做的
人工智慧能不能像人類一樣創作呢?美國舉辦另類「圖靈測試」
台灣移民要選美國總統!對抗人工智慧他有一套解方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hoto by MSphotos on Pixabay,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