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暖化、氣候異變、能源短缺、水資源分配不均,未來農業如何應應?永續農業(Sustainable Argiculture)這個新趨勢,能讓環境更乾淨、溫室氣體更少、資源更有效利用。未來,農業至少有四大發展方向,能以更友善的方式對待地球:
一、循環經濟
揚棄傳統利用資源的線性模式,即開採、製造、丟棄。循環經濟指在利用資源時,發揮、利用資源至最大限度。
比如家禽業。傳統上,雞隻或其他家禽的糞便,都收集成肥料,但在循環經濟中,富含營養價值的糞肥,會被當作「有機肥料」(organic fertilizer)用來消除環境中的病毒、氣味。
二、另類蛋白質來源
隨著全球人口數持續增加,不少人開始檢討肉食以及畜牧業,這樣的情況下,蛋白質另類選擇的呼聲越來越大。這對於肉類製造商是一大挑戰,對農業來說則是一大機會。大豆、馬鈴薯、穀類都具有替代肉類的潛力。
Impossible Foods這家公司就研發出漢堡,全部使用植物食材,聲稱外觀上、觸感、口味和一般牛肉漢堡沒有兩樣。
三、新興市場
永續的基礎是要減少或完全不製造垃圾。但是,消費者拒絕外觀上差強人意的農產品。不必擔心,新的市場正好可以出現。透過網路平台,農夫可找到那些對產品外觀不那麼挑惕的買家。這有兩大好處:種植者得到利潤,並能減少廢棄物。
Meijer 超市就推出「不合格」( Misfit )計畫,告訴消費者既能夠省到錢,也能減少浪費。
四、智慧農業
我們來到了充滿「智慧」的時代。繼智慧型手機、智慧車載系統、智慧水後,輪到農業得益於嶄新科技。新的技術和設備,讓農夫得以更精準的耕作。提升了效率和精確性,可以減少化工產品的使用量。
Blue River Technology這家公司發展出智慧型的農業設備,運用攝影鏡頭、電腦、人工智慧檢視個別植株,一偵測到,馬上辨識出植物品種,並取得適量的除草劑。使用這樣的農業設備,可以減少化工產品的浪費,還抵消8到10名人員的工作量。
參考資料
- 《Charleston|Orwig》:4 SUSTAINABILITY TRENDS HELPING TO SHAPE THE FUTURE OF AGRICULTURE
- 《Charleston|Orwig》:5 COMPANIES CHANGING THE WAY WE AG
延伸閱讀
台灣要留給下一代什麼鄉土面貌?當農地轉為民宿、工地,我們需要農業傳承風土文化
【不讓 cost down 毀掉台灣農業】七年級雞農祭出飼養神招:給雞超大空間打架
「想學農業,留在台灣只會葬送青春」——台灣水果曾名揚國際,為何農業如今卻失去競爭力?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cyclonebill,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