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近年來,年輕人出走往東南亞地區發展的情況不斷,除了新政府上台後主攻的南向政策外,東南亞物美價廉在許多人印象中始終如一。
然而幫助許多學生往泰國發展的泰語老師,透過她大量得到的第一手消息,追根究柢地探討曾經吸引人才的泰國,為什麼現今已經輾轉變成不利於台灣年輕人發展之地,而這些因素會讓前往的大部分年輕人陷入什麼困境呢?(責任編輯:黃梅茹)
文/Helen Cheng
商業週刊不愧是台灣領先潮流與話題的商業雜誌,2016/5/9 出刊的「台灣哥倫布—大亞洲戰略」下個十年年輕人的淘金地圖裡,除了熟見的越南、緬甸、印尼、菲律賓外,新增了台灣不熟悉的: 印度、伊朗、斯里蘭卡。
第 14 頁中總編輯的話:「遇到質疑…….東協有十國,為何台灣人最愛去的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都不推薦?」泰國掉出台灣年輕人未來十年適合去發展的名單外,意外嗎?
不只商業雜誌,泰國發展人士也嗅到的休止符
不意外,因為這確實跟我過去一年多來在第一線作基礎泰語教學、跟一些去泰國發展的台商二代同學們、經營傳產工廠老闆們的交談所得來的訊息是一致的。正在構思該怎麼樣把我最近所得知的訊息寫出來時,商周又出手了,所以我才說商周不愧是台灣領先潮流的商業雜誌。
對照2015年6月轟轟烈烈出刊的商周專題:「不可錯過新泰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泰國」已掉出值得台灣年輕人前去發展的「東協潛力國」名單外了。
商周最新1486期專輯中,亮黃橘黃邊底大黑字標題很搶眼,內容鼓勵年輕人走出去,但全文「只有一句話」提到泰國,就是泰國經濟成長進入長期停滯,無法邁入高收入之列,卻沒說清楚,怎麼泰國變成不適合年輕人發展了?
沒有長期觀察並深入了解的人不會知道泰國為什麼掉出名單外。不到一年內已豬羊變色,卻有許多人尚未知覺,還沒嗅到轉變,依然對泰國懷抱著夢想,目的達作為台灣泰語教學&認識泰國的領先機構,有責任把這個轉變及相關訊息跟同學們解釋得清楚些。
隨著新政府上台,名為全面、實則以經濟面向為主導的南向政策,已透過媒體、研討會、網路評論鋪天蓋地的潮湧而來,並透過媒體把南向定位總統為總指揮人的高度。
雖猜測是出於政治上的考量,但一時之間「南向政策」確實轉移了民間及年輕人對馬政府過度傾中的注意力,也為未來的台商及台灣年輕人畫出了南方的美麗新世界。
儘管有專家把新政府推出的南向政策命名「南向 4.0版」,(相較於過去幾屆政府推出尚未成功過的3次南進、南向政策等)由於台灣大眾對於東南亞各國普遍不是抱持偏見就是無知以對,所以這紙上畫出的美好遠景還是吸引了許多圈內圈外人的注意與期待。
其他東南亞國家不在這篇討論之列,本文要討論的是:泰國掉出未來值得台灣年輕人去發展的淘金國名單外,理由是?
飛漲的物價
我個人認為,原因是在:「物價高漲」。物價飛漲是這幾年去泰國觀光旅遊或在泰國生活的人一致無異議的結論。
為了避免塞車之苦,出門搭捷運逐漸成了曼谷都會人共識,而在曼谷搭捷運,不管搭幾站都比台北捷運貴很多,出門辦事兼購物,早上明明有 300銖的儲值卡,到了晚上就得加值了;一陣子沒去的路邊攤粿條,麵條,掏錢時心裏盤算著應該35-40銖吧?
老闆開口卻是 60銖~
百貨公司美食街,真要吃飽要近200銖了。高端消費的五星級飯店週日 Brunch Buffet ,單價更從幾年前的1200~1600銖到這兩年的 3200~5000銖,沒看錯,是,「一餐」的價格沒錯。
4─5年前不少來學泰語的同學說:退休後想去泰國住……我都忍不住當場噗嗤一笑說: 「同學,你應該還沒有30歲吧?30年後泰國的物價、還有社會情況還不知會變怎樣呢?」
過去幾年喜歡去曼谷吃喝玩樂、住精品旅館、五星級飯店的享樂族,這一兩年已經減少 (當然有些是改去日本了),轉而住便宜民宿、或改去泰國鄉下城鎮旅遊。而連假期間一個班從總會有幾個人去泰國玩,到變成現在幾乎連假都待在家裡。
只要說起曼谷的高物價,則是全班沒異議的點頭如搗蒜,台灣年輕人的薪資看來似乎也要漸漸被曼谷的高物價甩到後面了。這樣的隱憂我從約3年前就有預感,而泰國物價上漲的速度與台灣原地踏步的情況同樣超乎我的預期。
物價左右痛苦指數
有人會說: 泰國物價上漲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跟掉出榜外有什麼關係?當然有關係,
當經濟成長率高時,高物價的痛苦感會被收入削減沖淡;但當高物價碰上低經濟成長時,痛苦感就會增強了。據估計:泰國今年粗估的GDP從去年預估的3~4%將落到低於2.8~3%,何況官方發表的數據總遠比實際經濟情況漂亮,乃舉世皆然 。
從2012年4月起政府以法律調漲基本工資40% 日薪300,等於勞工月薪9,000,比較偏遠的府薪資提高將近一倍,當時也強制提高大學畢業生月薪15,000銖。經過四年的爬升,大學畢業生薪資約落在15,000-18,000之間,這波突來的調漲工資,讓數十萬家勞力密集的服務業、製造業大受影響,身邊許多泰國人呼天搶地的抱怨:薪資都還沒調,物價已經應聲高漲了。
對台商的影響
當時我曾去參觀曼谷近郊一家台灣上市公司台商二代(年輕夫妻倆都來目的達學過泰語)的電線製造的工廠,告訴我說每個月薪資支出直接增加400萬銖左右(亦即年增5000萬銖),而幾年前結婚後去當台商工廠第二代媳婦的某同學,到泰國沒多久就告訴我工廠已決定遷到越南,所以她開始學越南語了。
事實上南進泰國設廠的台商,這20年來一直都是進行式,向來逐水草而居、從事代工、極力追逐低人力成本的台商傳統產業,從20多年前台灣環保意識抬頭、勞工薪資成本高漲就已西進南進,近5-6年來到泰國設廠設公司的,則多是考慮到東協關稅優惠。
然而,當生活成本變高,勞工薪資成本被政府無預警大幅調高,隨著經濟發展,一些辛苦危險工時長的工作越來越沒人要做導致的缺工問題,另一方面,隨著泰國隱性未爆彈政治風險逐年逼近(國王健康問題),泰國台商撤離到附近更便宜的東南亞國家早已是在次第進行了。
根據與多位同學交談得來的可靠消息:自詡在泰國落地生根的某龍頭企業,已決議把生產線搬去菲律賓的克拉克基地;公司多年來內部員工泰語訓練也已叫停,可預期此舉會把相關產業鏈數以百計的工廠如鳥群南飛般遷到菲律賓(大家應該知道吧? 目的達同學裡有泰國各相關產業、單位乃至各房仲公司的人士)。
不同產業企業在泰國的應對進退
當然有出就有進,這兩三年積極佈局泰國的除了房仲業,還有遊戲公司、電子商務、通路商、旅行業、民宿等則早就陸陸續續前進泰國。
去年秋天有位新同學告訴我,由國內龍頭網購網站正在籌劃設立的某電子商務公司,開出提供機票讓已婚的她每週回台的優厚條件,只因她擁有網路金流的多年經驗,她非常積極的學泰語並去看過現場籌備狀況兩次後,多重考慮下還是放棄這個工作機會,電子商務確實是個迷人的領域,跟傳產不一樣的是:網路世界的爭雄逐鹿到最後似乎都只有兩三家勝出並全拿走,當阿里巴巴跟MOMO購物網都進場營運時,沒有資金跟經驗的年輕人真的還有機會嗎?
房地產間的明爭暗鬥
另一點要提出來給大家參考的是:中南半島裡的泰國跟馬來西亞(也是台灣人熟悉但此次商周專題落出名單榜外的唯二),過去幾年有個共通點:「房地產產業高度擴張,房價高漲」。
不少台灣投資客及大陸房產公司在這兩國嚐到甜頭(這兩年炒房重心已轉移到泰國其他觀光城市如普吉、芭達雅還有柬浦寨的金邊),曼谷沿捷運興建的高樓層公寓真正發展至今不過20年左右,而搶紅單(下訂金—持有—過戶前轉讓售出或等漲幅到立即套現)這種搶差額利潤 ชิงกำไร Ching gamrai的遊戲,在泰國的富裕階級、乃至中年有點閒錢的上班階級間也已經玩了15年了(1997金融風暴 又名 วิกฤตต้มยำกุ้ง Tom Yam/Yum Goong crisis 遊戲被迫中斷好幾年)。
泰國人心也不貪, 賺個十幾二十萬就跑,趕快套現再找下一波標的物,捷運沿線及新開發政府預定區如ถนนแจ้งวัฒนะ Thanon Chaeng Watthana 公寓,永遠在開賣當天就被人潮搶購一空。
當世界所得房價比最高的台灣人突然被台灣房仲鋪天蓋地廣告而驚艷於曼谷的低房價時,真相是:曼谷的公寓搶單套利遊戲已接近尾聲,已換滿手資金炒房永不疲累的中國人、台灣人、香港人、新加坡人上場了;曼谷炒房因房價已高,近一兩年出現後繼乏力的傾向,房價再漲需更大的資金潮,為提防中國經濟泡沫化,急著把錢投入有報酬物件的資金四處流溢,南方普吉島的保障報酬率6-7 % 擁有所有權的集資大樓正火熱,就是中國資金又一明例。
綜上所述:薪資水準由政府突然強制調高(非市場機制)→ 攸關實業界的生存與獲利水準,房價則由泰國內富有階級、財團及國際投資資金合力炒作 → 影響國內民生、房租、房屋貸款,這就可能產生跟台灣類似的社會問題:薪資水準趕不上並大幅落後被炒高的房價、讓人望屋興嘆。
所幸愛買房的基本上還是有華人血統的泰國人,真正泰族血統的泰國人有錢只想著先買車,可資金市場裡有華人血統的泰國人還是佔了多數。無論如何,都會區超高房價的問題對每個社會會是隱而未發的傷口。
前泰國老總的故事
一位長年在合艾從事密迪板外銷、從成立事業打拼十多年,拼到在台上市公司(綠河)的42歲前總經理,因老父年邁而辭職回台,最近來報名上泰文閱讀課,他說公司應徵來的台幹來十個走九個,這些年來看多了,因為工廠非常偏僻,工作時間又長,年輕人沒人忍受得了,缺工問題也很嚴重,所以公司現在學鴻海積極轉型成資本密集──也就是機器製造。
還說泰國南部養殖業的老台商們家裡沒有年輕人要繼承,都等著收起來或讓人收購…….拿1486期商周給他翻一下,總經理評論道:「泰國確實不建議年輕人去~ 因為最好的時機已經過了。」還說:「如果我年輕個十歲,就要去緬甸奮鬥了。」
還想著去泰國發展嗎?
好吧~ 年輕人!去緬甸、去越南、去印尼菲律賓、乃至去印度、去伊朗,去哪都可以!
泰國呢,物價水準遽升、商業網絡已成熟,當地人的房價所得比也高了。當生活、居住成本都不再低廉,看來只剩真正有好學歷好實力但不滿台灣低薪的、有親戚好友事業穩定需要人手幫忙的、大公司、金融業外派的職員可以去,而不是誰都可以去領「號稱百萬」的年薪或隨意創業都可以成功的地方了。
上文沒提到的,還有數以萬計、中英泰全通的對岸年輕同胞(主要是雲南廣西),願意月領2萬多只求有個機會留泰國發展呢?商業周刊推薦的未來十年台灣年輕人值得去發展的大亞洲名單裡,確實真的沒有泰國了~
既然計畫老是趕不上變化,那麼,學泰語要做什麼呢?我的建議還是一樣:就忘掉實用吧,回歸初衷,單純的喜愛會讓你開心地走下去,直到有天你的腦筋跟心靈累積足夠的能量與功力時,就可以開出另一扇窗看懂泰國的人事物、社會文化、歷史、宗教。
學習與深入另一種語文會讓你的生活充滿趣味性,總會有另一個角度看事情,況且,學泰語也是可以用來認識新朋友啊;這是長期潛移默化的過程,也就是所謂人文的力量,而這,正是台灣社會目前所最缺乏的。
我上課常常跟同學們說:「大家都做的就別去做,因為通常已經來不及了;很少人做的則要堅持下去,因為價值在未來會顯現。 」十多年來,這樣的信念堅持讓目的達的泰語教學一路受到無數人的喜愛與稱讚,我堅持的是語文背後的人文素養,而不走實用、考試、求職、升遷的老路。
這樣一條獨特的路,只有經驗過的才會發現並驚豔於:「啊~原來學外文可以這麼有趣。啊~原來外文可以這樣學啊~ 啊~」
(本文作者:Helen老師,資深泰語教學教師,學習泰語至今20年,在台從事泰語口譯及教學12年,為台灣最負盛名、最受好評的「目的達泰語教室」教師兼創辦者;教導過的學生遍佈全台或已在泰國生活,10多年來累積達數千人,學生絕大多數為社會人士)
延伸閱讀
【比打工度假更高段】吸納全球人才,泰國政府推出「數位遊牧簽證」
東南亞奇特的政治文化:泰國不准有錢人從政,新加坡不准窮光蛋從政
【投稿】去東南亞設廠就叫南向政策?在曼谷工作的台灣人告訴你日本錢進泰國新模式
(本文經原作者 Helen Cheng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評論] 商業週刊《大亞洲戰略》之「No Thailand」〉。首圖來源:Reinhard Link ,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