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選這兩篇文章】

台灣目前正掀起一股人才爭奪戰,我們整合兩篇文章,帶領讀者分別從企業主與政府的角度來看這場國際化的人力資源競爭。

首先,歐洲商會對台灣今年就業市場審慎樂觀,指出半導體、軟體與物聯網領域人才最為搶手,並提到各國企業看上台灣優質的科研環境,來台設置研發中心搶人才。

再者,面對不只是本土企業,連中資、外資也都對台灣人才虎視眈眈的情況,台灣政府又有什麼留才政策因應呢?(責任編輯:高聖雅)

台灣人才濟濟,留才問題值得關注

歐洲商會與顧問公司米高蒲志26日聯合發布2018台灣薪資調查報告,內容指出,對台灣今年就業市場審慎樂觀,其中又以半導體、軟體與物聯網領域人才最為搶手。

米高蒲志國際股份有限公司(Michael Page)與歐洲在台商務協會聯合發表2018台灣薪資調查報告(Taiwan Salary Benchmark 2018),整體對台灣今年就業市場審慎樂觀,不過,米高蒲志董事總經理鐵弼時(Mark Tibbatts)表示,雖然樂觀但還是要考量國際情勢及地緣政治。

鐵弼時指出,目前台灣正掀起一場人才爭奪戰,包括半導體、軟體與物聯網領域人才都很搶手,企業必須提供具競爭力薪資並維持強而有力的雇主品牌。專業人才通常會有多重工作機會,會評估潛在雇主的內部技術和未來發展,因此,企業投資引進新技術至關重要,這樣才能吸引求職者。

報告內容指出,專業人士假使具備產品開發與整合、品質工程、機械學習、資料科學等必備技術技能,轉職後可望獲得15%至20%的平均加薪幅度,且就業環境職缺多但人才少,進而提升加薪行情。

鐵弼時表示,台灣擁有高素質的開發人員和成熟的高科技開發環境,許多傳統公司正尋求數位化方式優化製程,而來自新加坡、香港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公司也都肯定台灣就業環境,並在當地設置區域研發中心。

報告內容也提到,台灣醫療健保產業今年也將持續成長,同時吸引更多國際業者參與。製藥與醫療設備領域的招聘活動將大幅提升,針對醫療事務及品牌管理、產品管理的專業人士就業機會也會增加。

現場媒體問到中國提出對台31項政策,對台灣的影響,鐵弼時說,他不評論,但他認為要留住人才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事情,這得要民間企業、政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至於中美貿易戰議題,歐洲商會執行長何飛逸(Freddie Hoeglund)指出,商會還沒有做太多針對性準備,因為現在還言之過早,要觀察一陣子才知道。

科技部砸重金,培訓科研博士投入產業界

編按:面對跨國的人力資源競爭,台灣政府如何阻止高科技人才外流?科技部推出一系列政策因應,其中「RAISE」計畫主要針對有博士學位的科技業人才,希望提高他們離開研究室,投入產業,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推手。

來源:中央社

科技部26日舉辦「蛻變求新RAISE博士誓師大會」,帶著接受培訓的逾300名科研博士,共同宣誓結訓後將投入產業界發展。

根據科技部統計資料顯示,過去約有8成的博士級人才進入學研機構就職,投入產業界的比例僅18%。

科技部為鼓勵年輕人留台打拼,建置友善的基礎環境,多管齊下為培育年輕科技人才射出三支箭。第一支箭推出「博士創新之星計畫」,送百位博士到矽谷創新創業;第二支箭是啟動人才回流列車,推動「海外人才歸國方案」;第三支箭則是「重點產業高階人才培訓與就業計畫」(Rebuild After PhDs’Industrial Skill and Expertise,簡稱RAISE)。

科技部RAISE計畫,107年到109年辦理三梯次的培訓,由法人與大學擔任培訓單位,提供博士級產業訓儲菁英1年期的在職培訓(on the job training),培訓期間至少6個月要到產業界實習,科技部將補助每人每月新台幣6萬元培訓酬金,培訓完成後科研博士可在業界就業或創業,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推手。

培訓領域包含生技、資通訊及半導體,以及綠色能源、智慧機械、新農業及文創產業等。合作廠商,包括上銀、宏碁、研華、中鋼、永豐餘、黑松等271家廠商,吸引600多名海內外博士報名參加,共錄取309名訓儲菁英。

科技部今天舉辦「蛻變求新RAISE博士誓師大會」,由部長陳良基等人帶著接受培訓的逾300名科研博士,共同宣誓結訓後將投入產業界發展。

參與培訓的吳博士畢業於國防醫學院生命科學所,曾擔任博士後研究。參與計畫錄取成為訓儲菁英,已運用博士後研究技術,開發車用型AED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可在救護車救援勤務或一般車輛上無負擔的攜帶並使用,希望培訓後可以成功創業。

另一名參與培訓的魏博士,本身為電機研究所畢業,家鄉在台東,透過RAISE計畫至台灣史前博物館進行培訓,運用本身資通訊專長為博物館打造虛擬博物館及便民的互動導覽環境,讓民眾更容易親近歷史典藏文物,挹注台灣文創產業持續發展基礎。

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RAISE計畫提供好的產學研跨界平台與學習資源,期許這群博士們建立良好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多學多問,職場有許多東西是教室學不到的。

推薦閱讀

【人才不願來也留不住】打造友善人才的台灣:開放外籍人士就業未必是衝擊
專訪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女性需要更多彈性就業的機會,共享經濟模式值得期待
面對台灣艱苦的就業環境,大學生你該怎麼準備?

(本文整合來自中央社的兩篇文章,皆經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台灣就業市場 歐商會:三領域人才搶手〉、 〈科技部培訓逾300名科研博士 投入產業界〉。首圖來源:中央社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