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米其林明明是一家汽車輪胎公司,為什麼會和美食寶典扯上關係?此外,大家都覺得餐廳登上米其林評鑑是好事,但事實上背後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米其林詛咒」。(責任編輯:黃靖軒)
1. 起源於輪胎公司的小點子
米其林明明是一家生產輪胎的公司,為什麼偏偏跟吃貨寶典扯上關係了呢?
大概在100多年前,法國公路上能開的汽車不到3000輛,自駕旅行一點也不有趣,反而可能在窮山惡水遇到危險。不過,米其林兄弟—安德列和愛德華,特別有遠見,認定未來經濟發展蓬勃,家家都會有汽車代步。
所以,他們決定為新司機們免費編撰一本便捷的旅行指南,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誘惑大家都跑到遠處旅遊(需要更多更多的汽車),自己的輪胎生意才做得起來。
最早的《米其林指南》,就是米其林輪胎公司為了提高銷量,免費發給司機的行路指南。給他們提供旅遊資訊,包含寄放服務、維修、住宿、餐飲、電報服務等等這些東西。
可以說,這就是長達一個世紀的大規模行銷,肩負著讓米其林輪胎露臉的變相廣告功能。
2. 頂級廚師的評證
最初,這個指南裡只有法國,後來才不斷擴展到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北非這些地方。
最重要的是,慢慢地,指南上不再刊登任何商業廣告了,同時實行嚴格的評審制度,評審員在走訪餐廳時要自掏腰包,來維護評選的公正客觀性。
而且,《米其林指南》上還出現了為餐廳評分的星級系統,人類史上最負盛名的飲食評分系統就這樣形成了。
3. 榮譽中不為人知的「詛咒」
其次,你可千萬別以為,餐廳被米其林評上三顆星之後,就是多麼大的一件好事,這裡邊還有一個「米其林詛咒」呢!
因為米其林的名聲太大了。
它們的確給廚師和餐廳帶來的好處,生意更好了,但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假設原本是三顆星,但後來被降到兩顆星了,那對老饕來說,就意味著你的品質下降了,那誰還去那裡吃呢?一家餐廳的損失就可能是百萬級的。法國甚至有位知名大廚,就是因為評級將要被下調一顆星,承受不住壓力而自殺了。
另外,餐廳被評為三顆星,就說明餐廳品質好。生意好了,這一切房東都看在眼裡,漲房租那是必然的。比如在香港,有一家甜品店被評上米其林餐廳後,月租就從10萬港幣漲到了22萬,老闆還真是苦不堪言。
有人專門做過統計,那些被米其林推薦的“樣本餐廳”,有將近一半都是不盈利的,沒想到吧?
也難怪有些廚師說什麼也要摘掉米其林的星星評級。
推薦閱讀:
「我只想單純做菜」退還米其林星返鄉煮台味,像江振誠敬業的台灣人剩多少?
台北初登榜米其林就有「出類拔萃」的三星,但是一星、三星差在哪?
為什麼台灣沒有米其林餐廳?我們追求「CP 值」的心態,讓餐飲業放棄對食材的執著
(本文經合作夥伴飴-關於食的黑與白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世界餐飲指標:米其林必知3件事〉。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