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本書:《我在吉卜力思考的事》】

就算日本動畫大師人才輩出,但宮崎駿絕對是日本國寶級人物。為什麼他筆下的人物和故事就是特別吸引人?

我在吉卜力思考的事》一書作者川上量生,2011 年曾拜吉卜力工作室製作人鈴木敏夫為師,書中記下他對宮崎駿作品的觀察、以及如何做內容才能說出動聽的故事。

一起跟著這篇文章,了解天才宮崎駿的腦中世界。(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川上量生

為何宮崎駿的作品會在全世界都受到喜愛?

鈴木先生常說,日本的動畫難以在海外得到認同的理由之一是,日本人的作品都是憑感覺而非依邏輯來製作。在海外,不講求邏輯的作品似乎是行不通,所以本來宮崎駿動畫在海外應該也是難以被理解。

然而就像《神隱少女》(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勇奪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那樣,宮崎駿導演的作品現今在海外也有相當高的評價,有一說是因為宮崎作品被視為是依他天才般的感性而誕生,事實上是能帶給人腦非常舒服的感受,因此就符合邏輯了

換句話說,宮崎駿作品會受到世界認可,是因為正確地描繪出人腦與視覺構造容易辨識的形象,也就是畫出來的東西讓人感到舒服,這是鈴木先生的解釋。我在別的場合向庵野導演提起鈴木先生上述的這番話,他聽了之後所發表的感想也非常有趣。

「那為何宮桑有辦法正確畫出讓人腦感到舒服的影象呢?我想他應該只是將眼睛所見的事物,直接畫出來而已,也就是說,他將腦接收、理解到的資訊,直接整個畫在紙上,結果就畫出了人腦容易理解的形象,我認為,這就是宮崎駿的祕密。」

這麼說來,他並不是有意識地去畫出能夠讓人腦容易接受的圖畫,只是普通的人無法依腦中所認知的去繪製圖畫,而宮崎駿無意識中卻能達到這件事,這便是他的才華所在。

照庵野導演的說法,宮崎駿完美實現了腦中最極致的寫實主義。

為何隆妮雅眼中的樹木特別大?

再舉一個例子。

我在宮崎吾朗導演的《強盜的女兒》一片中擔任製作人,片中的樹木常在不同的場景中忽大忽小。比方說,小女孩隆妮雅眼中的樹木會畫得特別大棵,而她在奔跑時,背景的樹木就沒那麼大。

這是為何呢?我問。

吾朗說:「這個場景樹木會特別大是因為在隆妮雅眼中,樹看起來真的就是特別大。對隆妮雅而言,樹就是大的。比方說,對成人來說沒什麼特別的絕壁,從兒童的視點來看,感覺就像是要掉到地獄之底般,是心理式的感受。」

換言之,以誇張來形容並不正確,應該說是「主觀地如此解釋眼前所見」才對。

強盜的女兒海報。圖片來源:wiki

實際從視覺構造來說,人所見的世界並不像照片呈現那般。在生物學上,人的眼睛會將越靠近眼前之物看得越清晰,周圍反而是模糊的。人眼的構造在越接近視網膜中心,視覺細胞便會更密集分布。

人會以認為重要的事物為中心,將眼睛定焦於此,如此一來,從視覺細胞的構造來看,便很理所當然地會將重要的東西放大來看。

實際上,定焦所在之物會被看得很仔細。因此,在人的主觀上,注目的東西看起來就會比較大,對於喜歡的東西,我們會特別注意看是很理所當然的,也因此,我們注意的東西看起來特別大,從人的視覺構造來解釋,也非常合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zVPMItFkn0

宮崎先生將飛機畫得特別大,並不是他要誇張地表現其特徵,應該是在他的腦中,飛機本來就這麼大。依照(作者)自己的主觀意識而讓人物放大縮小,在日本漫畫或動畫的世界裡很普遍,對觀眾而言也很自然、不會感到奇怪,最可能的解釋應該就是對人腦而言,這是容易理解而接受的吧。

比方說,不知大家在欣賞《魔法公主》這部作品時是否注意到片中出現的狼神莫娜,會隨著情節需要而自在地變大變小?

宮崎駿 1997 推出的動畫長片魔法公主,至今仍雋永。圖片來源:wiki

據鈴木先生說,海外的動畫或漫畫不太會有這樣的誇飾手法,然而在日本的動畫或漫畫之中,不論是時間、空間都是可變幻的。順帶一提,在鈴木先生解說之下才明白,原來好萊塢電影《駭客任務》(The Matrix)也採用了這種手法。

為何吉卜力的飛機比實際拍照的看來更有壓迫感

如此一想,我們可以知道人腦並不是直接照內容資訊原本的樣子理解,而是將它轉換成人腦容易理解的形態才進行理解。這麼說來內容的資訊量與人腦認知時的資訊量,應該是兩回事。人腦所認知的資訊量正是主觀資訊量。內容不論再怎麼真實,未必就是含有許多人腦所認知的主觀資訊量。

我們在看真人電影時,其實也不是就直接看著所見的整個影像,反而由於真人電影的客觀資訊量過多,接收到腦中會將無用的資訊丟掉,淘選之後所留下來的主觀資訊量跟動漫相比,可能還更少。

與真人拍攝真實的飛機相比,宮崎駿導演畫的飛機給觀眾的影像更加鮮明,會有這樣的現象,是由於宮崎駿導演將符合腦中認知、更加純粹的飛機直接畫了出來;相對的,真人拍攝的飛機拍到了很多其他東西在裡面,我們在觀看時為了排除這些不必要的阻礙,所以反而只能看到很空、很虛的飛機形象。

推薦閱讀

33 年來我們都不懂的動畫大師——為什麼宮崎駿老愛在電影裡把人變成豬?

解碼吉卜力的崛起與衰敗:以後再也看不到《神隱少女》這般的神作了?

16 年來我們都沒看懂的神隱少女——千尋最後能一眼認出父母不在豬群裡,其實隱藏雛妓的悲劇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我在吉卜力思考的事:內容力,想像力、感受力、創造力,宮崎駿動畫打動人心的祕密!》由積木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ghibli.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