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缺人才與缺工問題近日不斷發酵

前些日子的《人民日報》海外版曾以「台灣經濟弊病纏身積重難返」為題刊文,指出外資不願在台發展的五大主因:缺水、缺電、缺地、缺才、缺工等「5 缺」。

近期碰上各大學的校園徵才博覽會,明顯表露出「缺才」和「缺工」方面的問題。這兩項問題其實是相互牽絆的,因為台灣人才頻頻外流,導致薪資停滯不前,此外加上「一例一休」政策的「勞動基準法」,一直無法解決勞工長時間加班、過勞工作的問題,因此對於處在貿易邊緣化和供電不穩的台灣來說,無疑是再添上一股寒霜。

近日,引起學術圈一片譁然的台大副教務長、土木系教授康仕仲,被加拿大亞伯達大學高薪挖角一事,正凸顯出台灣缺人才和缺工的問題。其中康仕仲教授提到:「台灣還是很強。但台灣社會得要接受這是平的世界,一流學府一流教授就是流來流去,用制度綁他就跑掉了,不跟國際接軌,學生也跑掉,你沒有國際化就是等著菁英跑掉。」

薪資問題才是台人外流的一大主因

在台大校園徵才博覽會中,據一名回台招募的科技大廠台幹表示,他們對理工科畢業生開出的薪資條件,若留在台灣工作年薪約60萬,但若願外派中國大陸,年薪上看120萬,不少年輕人聽到薪資條件差距後,都表示願考慮赴大陸工作。

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屬於華人語系,地理位置相近,再加上中國大陸日前宣布31項惠台政策,其中與影視媒體、文化藝術、教育的相關產業更是超過三分之一,全面性向台灣人才招手,在多元的選擇下搭配優渥的薪資,可想而知,台灣人才外流的速度只會繼續加速。

而在日前學測個人申請中,也不難發現,許多台灣學子捨棄台灣頂尖大學轉往中國、香港等地讀書,原因不外乎是更有競爭力和未來發展力等。

政府欲修移民法,卻深陷國民保障的矛盾中

面臨東南亞多數國家薪資意識抬頭,且與中國簽訂貿易協定的情形下,台灣已漸漸失去了外籍勞工前往的動力了,因此政府有意立新的移民法,藉由吸引其他國家技術人才來台工作,以彌補缺口,但卻卡在如此作法之下,是否拉低國內的平均薪資,亦或是搶走國人的就業機會等顧慮當中,迄今草案未出爐。一名官員分析,人才外流一直在加劇,但卻開不出吸引人的條件留住人才,人才「只出不進」,當然也就吸引不了高階產業投資台灣。

網友砲轟別把台灣人才當奴才用

網友針對台灣人才流失和薪資停滯問題表達出:沒錢留不住人才,又缺便宜工;薪資若調到10k人就回來了等等回應。

再從教育人才方面為例探討,台灣教授水準高,薪水卻比照公務員,即使做到正教授,月薪10萬元台幣「封頂」;反觀中國大陸曾以台灣2倍年薪聘台籍教授,澳門和香港也曾開出台灣月薪約2至4倍搶人。

台灣若不想被世界拋下,繼續保持國際競爭力,應先解決人才流失和薪資問題,再來克服經貿邊緣化、兩岸關係等問題。

推薦閱讀

【人才外流進行式之一】在台灣我養不活自己,去新加坡卻能月領 54K⋯⋯

【投稿】英國研究:2021 年台灣人才外流將成世界第 1——台灣人到底為何出走?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中央社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本文資料來源:

聯合新聞網:台灣缺工缺人才 廠商投資卻步

人民網:台灣經濟弊病纏身積重難返

中時電子報:薪资差很大 曾引教授大跳槽

鉅亨網新聞:台灣「5缺」令外資怯步 本土企業不斷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