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選這本書:《外省新頭殼》】
從戒嚴時代起,「外省人」這三個字在台灣就充滿著很矛盾的情結。在多數台灣人心中,這是在政、軍、媒體界裡的優勢族群,儘管獨占這些利益的少數人與少數家族,卻絕口不提這三個字(尤其在競選時)
這本書來自管仁健寫的「你不知道的台灣」系列,這一系列在 PChome 部落格上累積的人氣高達 128 萬,或許你不見得能認同他的觀點,但你多少會好奇他提到的真實故事:我們知道二二八事件,那三八大屠殺又是什麼?(責任編輯:余如婕)
文 / 管仁健
先別談二二八了,你聽過三八大屠殺嗎?
解嚴之後每逢二二八,都是台灣人難以脫逃的災難。因為這些弱智媒體,永遠就只會追逐當年在美國做抓扒仔的總統有沒有被吐口水?或是殺人屠夫的銅像有幾處還沒被潑漆抹糞?
二○一五年可好了,又多了一個隱性的小蔣粉絲柯 P 當上了台北市長,接不接受另外那個顯性粉絲老馬的「死亡之握」,竟然也成了花邊新聞;這樣被弱智媒體消費化與娛樂化之後的二二八,悲劇早已成了鬧劇。
回歸正題,二二八事件究竟是歷史上的必然?還是偶然?現在流行的說法是突發的、可避免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爆發二二八除了政治腐敗、特權橫行、經濟崩潰、物價飛漲、軍紀不良、治安敗壞等客觀因素以外,最關鍵還是在於老蔣派來的接收人員素質低劣,卻以戰勝者姿態鄙視台灣人和台灣文化;以及台灣與中國之間價值觀與文化素養,存在著重大落差。
這些複雜的因素,無法一一細說。所以,我只好借用安麗人的招呼用語:「先別談二二八了,你聽過三八大屠殺嗎?」
二二八前哨:傳染病
兩岸開放觀光後,台灣人對中國觀光客最不滿的,就是在機場、餐廳或路邊公然便溺(香港人的反彈更大)。但大家也別抱怨這些觀光客,這本來就是「勃大莖伸」的中國傳統文化。去看一下《紅樓夢》二十七、五十四與七十一回,大觀園建築富麗堂皇,裡面的小姐丫鬟們美如天仙,但請問她們都在哪裡如廁?造景的假山、大桂樹蔭下、花間草叢皆可。
中國與曾被日英殖民的台港兩地,衛生條件(觀念)差距太遠。一群文明度較低的人要統治文明度高的地區,勢必引發衝突。難怪二戰結束後老蔣接收台灣,一年後就爆發二二八,因為當時兩岸之間不要說法制、經濟、國民教育普及率各方面,台灣都領先中國。光是傳染病,一九四六年就爆發了大規模的霍亂,甚至還有鼠疫與天花。
從剪報中可得知,二二八事件爆發的前一年(一九四六年),也就是老蔣把在台的日本軍憲警等公職人員都遣送回去,改由大陸派人來統治的第一年,台灣各地就爆發多起警察(包括海關、專賣局)對群眾開槍造成死傷,民眾憤而包圍官署的衝突事件。只因爆發地點不是在台北鬧區,沒有引發全島效應。當時民眾包圍警局最嚴重的新營、布袋與員林三大事件,有兩件都是因為傳染病。
台灣回歸祖國懷抱後,所有爛事情都光復了
布袋事件發生在一九四六年四月。嘉義的布袋嘴是台灣與廈門、福州、汕頭的對口港,當時屬於台南縣。由於台灣南部開始爆發霍亂,東石區署調派警察荷槍實彈隔離布袋嘴。當地居民為了生活,只好靠賄賂警察以進出封鎖線採買購物,但沒有行賄者進出就遭武裝警員阻擋。一些民眾不服逕自衝出封鎖線,看守的員警就以輕機槍掃射造成死傷,民眾憤而包圍東石區署。直到台南縣政府取消封鎖,並派遣醫師協助東石區署防疫後才化解。
新營事件發生在一九四六年七月。霍亂從四月到七月在台南已造成三百多人死亡,疫情並逐漸往北擴散。中元節台南縣新營鎮上帝爺廟舉辦普渡,不少食客湧進廟會看戲。
但戲演至一半時,兩名持槍員警衝到台上,以霍亂正在流行為由禁止演戲,還命令觀眾解散。群眾譁然鼓譟甚至投石抗議,台上員警就向台下群眾開槍。群眾更為憤怒進而包圍圓環旁的縣警局,圍毆員警並搗毀門窗、檔案。幸好台南縣縣長袁國欽及縣參議會議長陳華宗聞變連夜趕來化解,才平息這場衝突。
從台灣回歸祖國懷抱,幾個月後所有被日本撲滅的傳染病都「光復」了,這個現象就能看出二二八事件是必然而非偶然。這種官民衝突,根本不必放假紀念。大家真正應該關心的重點,是三月八日老蔣藉著「平亂」為名,派軍上萬人分南北二路抵台「亂殺」的惡行。
但兩蔣粉絲至今仍在瞎扯的理由,就是二二八有台灣暴民攻擊外省人,以此作為「平亂」的正當性基礎。但包括馬英九都無法解釋的是:要怎麼證明被國軍屠殺的這些人,就是之前攻擊外省人的那批暴民?
二二八事件的文鬥:讓政府能大屠殺民眾的 42 條規定
到底在二二八事件中有多少外省人遭暴民殺害?根據官方統計,〈監察使楊亮功何漢文的事件調查報告〉說是三十三人,警總所編《台灣省「二二八」事變記事》說是四十五人。但是這三十三或四十五人是被哪些「暴民」殺的?其實這就跟小蔣豢養的鷹犬,在一九七九年美麗島事件中自導自演的「先鎮後暴」差不多。只要自己派些走狗充當暴民,之後的「平亂」就師出有名了。
一九四九年三月蘇新在香港出版的《憤怒的台灣》,裡面就提到這些兩蔣鷹犬的惡行惡狀。例如三月六日陳儀已接到二十一師從上海出發、憲四團從福州出發的中央密電,就利用混入二二八處理委員會裡的走狗,在討論處理大綱及政治改革方案時,在三十二條之外又加入十條。
其中政治方面第二十九條「本省人之戰犯及漢奸嫌疑被拘者,要求無條件即時釋放。」這條是由 CC 特務分子、國民黨台灣鐵道特別黨部書記長黃國信提出,其他的特務分子叫喊贊成威脅通過的。這四十二條要求就成了「反抗中央背叛國家陰謀」之罪行,成為「大屠殺」的藉口。
服務隊對外省人燒殺擄掠很可惡?錯!這都是政府自導自演
這些是走狗的文鬥,至於武鬥的部分,最具代表性的組織就是處委會治安組忠義服務隊。吳濁流的《台灣連翹》提到原本是要「維護治安」,卻成了民間眼中「公然打劫、威脅良善、結隊橫行、假公報私,勒索暗殺」的流氓。
忠義服務隊完全是警總的單位,總隊長許德輝在呈軍統頭子保密局長毛人鳳的《台灣二二八事件反間工作報告書》中,詳述他在二月二十八日晚經軍統台灣站站長林頂立、陳儀之弟公銓引見陳儀,面准創立忠義服務隊應急制變的經過。
許德輝自陳他召集台北二十二處角頭流氓成立二十二分隊,加上特務隊三十名共二百五十人,他自己擔任總隊長,以台北市警察局第一分局為總隊部。該隊經運作設於二二八處理委員會治安組之下,與不知情的台大及中學生共一千二百名,共同負起維護治安之責。
但忠義服務隊中的流氓實則在燒殺擄掠,燒毀外省人商店、毆打外省人,一方面造成民眾對處委會的懷疑,一面製造中央派兵鎮壓的藉口。
另外當時的警總參謀長柯遠芬也向中央社記者透露:「政府目前全力從事爭取民眾工作,如找可靠而有力量之台胞許德輝等,出來組織忠義服務隊,一方面希冀分散不法行動之台胞力量,一方面協助政府推進工作。」
而戴國煇在《愛憎二二八》中也說:「地痞流氓不良分子,……假借維持治安之名,結隊橫行,騷擾外省人家舍,公然搶劫,威脅良善市民商家。這些惡劣的行徑,又給國民政府中央製造了派兵鎮壓的藉口。」
吵二二八是官逼民反或族群衝突,都是中了國民黨的計
每次我在與人探討一九四九年山東煙台聯中學生遭軍方強徵兵的「澎湖案」時,就有人稱呼本案為「七一三事件」,或說是什麼「外省人的二二八」。
但回到當時的歷史情境,先父這樣山東籍的大學生,在台灣尚且無法復學被強徵為兵,那些在澎湖的流亡中學生又豈能倖免?他們到了台灣又能有什麼升學或就業的管道?因此問題癥結還不是軍方拉伕,而是十二月十一日陳誠與彭孟緝將張敏之校長等七人,以誣攀的匪諜罪槍決。
因此依我之拙見,「一二一一的冤殺校長」,比「七一三的澎防部拉伕」更該紀念。同樣道理,大家把焦點鎖定在二二八,爭論究竟是官逼民反或族群衝突,不就中了馬英九的金蟬脫殼?
問題焦點應該是三月八日起國軍二十一師與憲四團這兩個殺人集團登台後,配合老蔣原本在台安插於各地的鷹犬,在全台各地展開的種族滅絕式清鄉。所以結論就是:「先別談二二八了,你聽過三八大屠殺嗎?」
(本文書摘內容、圖片出自《外省新頭殼》,由 方舟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推薦閱讀
紐約時報在 1947 年對 228 事件的報導:中國人大肆屠殺未挑釁的台灣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