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閱讀這篇文章】

青鳥書店創辦人暨店長蔡瑞珊,大家更習慣以「珊珊」稱呼她。

2016年12月出了第一本新書《我會自由,像青鳥一樣》,這本書不只是在講創業故事,更著墨於人與人之間的可能。第一場新書分享會改由蘇仰志擔任主持,他嫻熟掌握現場氛圍,邀請嘉賓上台分享關於他們眼中的青鳥、關於他們所認識的珊珊。

(責任編輯:余如婕)

文 / 尤齡緯

(青鳥書店店主人 蔡瑞珊)

寫作進行式

出版書籍,對於出版社總編輯來說是份內工作,但尋覓新銳作家出版第一本書,可能是一場必須冒險的賭注。時報總編曾文娟形容找珊珊寫書,比擬張愛玲所言,「沒有早一點,也沒晚一點,就這樣碰上了。」

誰也沒料想到,珊珊不僅完成第一本書,更在11月中,生下自己的第一個寶貝女兒

12月底出版新書如期照規劃進行,眾人直呼不可思議,但全憑高度的意志力。珊珊在書中與父親有諸多精彩對話,對於珊珊的指導有加,給予珊珊極大的力量。

然而,卻沒想到為何珊珊會對出書會如此沒有自信,少了以往毫無畏懼的行事風格。最初想要以小說文體來撰寫的念頭,亦曾被總編文娟駁回,她認為:珊珊可以面對真實。總編文娟和主編小可在看完初稿後,發現珊珊的故事有如日本漫畫《惡女》和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般精彩。

單靠清純的眼光,沒有從過往經驗和轉折累積的話,是無法有今天的青鳥書店的。在惡劣環境裡勇往直前,足以給現在的年輕人極大的鼓舞。

推薦閱讀:【青鳥專欄】職場十關(下)以思考作為一種抵抗

閱讀向上運動:「讓閱讀成為一件時髦的事情」

李清志是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同時也擔任青鳥書店的建築類選書人。與珊珊的結識,早在上一本著作《靈魂的場所》在閱樂書店舉辦新書分享會之時。從青鳥籌備至今,他一路看著珊珊的努力,判斷一間店具有靈魂與否,就是觀察主人是否常待在店裡。

主人的性格會投射在整間店所呈現的風格調性,少了主人的店更容易成為具有華麗外表的空殼。更直言「讓閱讀成為一件時髦的事情,是青鳥書店帶出來一個很大的影響。」而近年提到紙本書、獨立書店,總是帶著苦情和走下坡的揣測。

同時,李清志與珊珊更是「寫作進行式」的同窗。

在珊珊寫書時,李清志亦在《美感京都》的寫作期間,兩人與總編輯曾文娟有個群組。彼此成為相互砥礪的夥伴,甚至不約而同地在書裡的後記皆提及對方並答謝。李清志打趣的說,曾經詢問珊珊:寫書還是生小孩容易?答案竟是後者,其實意味著完成這一本書歷經總總自我艱辛。

(講座當天邀請李清志上台分享)

羽翼成熟後的蛻變:「舞台下站久了世界就是你的」

巴正坤(巴哥)是珊珊在華視工作時的前輩,如果讀過珊珊的新書便能知曉,過去在華視打拼的過程當中,巴哥可說是工作上的重要貴人。

「人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得了氣候,舞台下站久了世界就是你的。」是當初巴哥給珊珊的一句勉勵,就連在書中珊珊也謹記此句話。

如今看看四周,一間真實在運作的青鳥書店就在眼前,不禁感到欣慰及驚豔。一路看著羽翼尚未成熟的女孩努力嘗試成為專業媒體人,而後離開華視、開書店,每一個驚人之舉都應證了她不願安於現狀。揮別了紛擾找尋寧靜,堅定的再追尋想要的生活與理想。

在第一個瘋子開的園區裡、第二個瘋子邱文傑蓋的房子上,要開第三個瘋子的書店

台下坐著一位建築界的大人物,是僅與珊珊見過三次面的龔書章。

事實上兩人真正的合作還尚未開始。他訝異的說,「記得當時她說要開青鳥書店,竟然是第三個瘋子,在第一個瘋子王榮文的園區,在第二個瘋子邱文傑蓋了一個不曉得什麼的房子上面,要開第三個瘋子的書店。」

對應珊珊初見這個位於華山玻璃屋二樓的空間,看見三角窗的設計灑下的陽光,懷抱著這裡會是一間書店的篤定。暗喻青鳥其實不僅擁有著一間18坪的書店,其實非常之大,彷彿具有磁力般,塞滿各式不同領域的朋友齊聚一堂。在龔書章眼裡,珊珊就像個女士般優雅、女孩般天真,卻不知道自己如此聰慧。

(青鳥書店,繪者鄭培哲)

做為相遇場所和理由,以及做為相遇場所的發散,書店是集大成

李明璁在青鳥書店李明璁選得並不是自身領社會,而是自己抱有濃厚興趣的「影音」類別。兩人首次的見面在聖誕夜的青鳥書店,他談及後來幾次在青鳥擔任DJ,擔任選書人,和詹偉雄及詹宏志的一連串系列講座皆是從青鳥開始。也幸好,書店是彼此相遇的場景。

他比喻,「做為相遇場所和理由,以及做為相遇場所的發散,書店是集大成。光是一本書投入這麼多書店是相遇的地方,以書作為媒介,書投入作者編輯印刷人員的心力,一本書是閃閃亮眼的行星,幾百本書構成的書店就是一個宇宙。」

珊珊像是一塊優雅的海綿,以書作為媒介,吸收廣大且迷人的人事物。在珊珊的經歷中,讀書是一個轉折,當安靜地面對書本時,猶如重新面對自我,卸下光鮮亮麗的武裝。以「自由」作為重要的關鍵字,重新尋獲可能性。然而,珊珊亦是絕佳的串連者,李明璁形容她會合不同航道的太空船,一起探測未知的盡頭。

青鳥是一個港灣,讓靈魂受傷的人汲取能量

擔任青鳥社會類選書人的曾柏文則說,珊珊擅長將書店變成意義與符號交會的節點,起初曾擔心是否會邊緣化了「書」,但仰賴她的強力直覺和跨界經驗,精準掌握脈動,並賦予書店新定位,書反而被滾動起來,成為注目焦點。

在過去一年,曾柏文自身所遭遇,形容有如靈魂裡巨大的風暴。珊珊的出現為混亂世界裡,注入一股安定的力量。所謂自由、跨界、多元和解構,看似奔放,卻極需仰賴理解、信任與關懷所串聯起來。青鳥猶如一個港灣,讓許許多多的人在靈魂受傷可以在這裡汲取能量,汲取對人性的信心,在這個地方獲得某種治療。

(從青鳥玻璃屋二樓俯覽華山園區)

珊珊其實從未脫離媒體思考,青鳥以此空間作為基地,陽光從三角窗灑進屋內,加上溫暖的燈光照射在書本上,實為不則不扣的攝影棚。從自身到選書人、書店員工到顧客,冀望聚焦在「人」身上襯托任何書的價值,連結起極具能量的無限網絡。在青鳥還在追尋的過程中,我們仍然在期待著。

分享會進入尾聲,珊珊拿著白色羽毛為讀者簽書,每簽完一本便鞠躬道謝。

回想這天下著細雨,青鳥書店裡擠滿著為珊珊打氣的親友和讀者,連珊珊父親也來到了現場,可惜保持著低調並未上台致詞。在開場前五分鐘,大家都就定位了,珊珊卻藏不住眼角的淚水,難以遮掩內心的激動。

【BO活動推薦】

《我會自由,像青鳥一樣》新書座談會-蔡瑞珊╳柯采岑

地點:青鳥書店
(台北市八德路一段1號 華山文創園區玻璃屋二樓)

合辦:時報文化 青鳥書店 《女人迷》
時間:2018.3.10(六)19:00-21:00
對談:蔡瑞珊 青鳥書店店長
柯采岑 《女人迷》主編

(本文摘錄經 青鳥書店 授權於 BuzzOrange 刊載。)

推薦閱讀

【青鳥專欄】像青鳥般幸福 從媒體圈到擁有一家自由的書店

【青鳥專欄】職場十關 (上) 為了自由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