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090555567640236&id=100000574401136
昨天(6 日)深夜花蓮近海發生芮氏規模 6.0 強震,深度只有 10 公里,社會上瀰漫一種人心惶惶的氛圍:按照網路「地震大師」的預測,地震能量可能往北回彈,雲嘉、台北地區也會出現強震。
台灣近日接連發生多起有感地震,社群媒體上也有人透過自行預測地震吸引群眾目光。例如林湧森從去年底開始用地震局內部的地磁訊號和地電資料,在「台灣地震預測研究所」PO 出地震預測文,還向氣象局喊話「立刻公布超低頻地磁訊號圖」,要求公開各種地震前兆資訊。
而另一位以預測地震聞名的工程師王明仁,2 日在臉書「聊牛說地震」PO 文,預測 2 月6日到 8 日間,在嘉南地區可能發生規模 7.2 地震,最可能發生時間估計落在 7 日凌晨 0 點至 4 點。他還向氣象局喊話「寧可誤報也不可不防」,預測本就不一定會發生,要大家備好地震包,各地方政府也要做好防災準備。
他們的說法引起網友在臉書、Line 群組轉載、瘋傳,但這會是真的嗎?看完上述「專家」的說法,我們也來聽聽不一樣的解釋,大家一起討論吧!
這裡給大家一點安定力量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王乾盈今天早上六點在臉書貼文寫下:
這次花蓮地震為典型雙震,首先 2/4 Mw6.1 為近乎水平向北逆衝隱沒,接著 2/6 Mw6.4 在左翼,為左移斷層,就連到米崙斷層。雙主震都已發生,除了小的餘震,不會再來大的了。
花蓮地區已有多次雙主震,1986 年、1990 年即有雙主震紀錄,王教授解釋,這些地震都是歐亞板塊擠壓,觸動米崙斷層(美崙至鳳林地區的一系列斷層)之前規模 5.8 是發生在東西橫向,屬隠沒在海裡的斷層;而昨晚規模 6.0 地震,是「南北緃向靠近陸地」,才造成較大災情。「雙主震都已發生,除了小的餘震,不會再來大的了。」
而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則表示,雖然不認為這次花蓮地震是群震現象,但他也指出,雖然昨晚屬淺層地震,但斷層破裂不到10公里,預期舊地震區不太會有更大地層。「斷層破裂範圍愈大,愈有可能發生大規模地震」他解釋,由此研判,不致於有更大地震。
那這些「地震專家」怎麼辦?
據報導,在 1 周前,氣象局第一次針對在臉書引述氣象局地磁資料預測地震的林湧森,去函警告要求相關言論下架,如果沒有改善,將針對氣象法規處以 20 萬至 100 萬的罰款。
據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代理主任陳國昌的說法,這次是因林湧森引述氣象局地磁資料,但這筆資料是氣象局用來研究地震前兆的資料,只能給學者使用,不知為何林湧森拿來任意預測判斷,違反氣象法。至於王明仁,陳國昌主任則是說他「沒有任何科學佐證,未達到開罰要件。」
對此,林湧森對氣象局表示「放馬過來」,說自己 4、5 年前曾準確預言地震,正因自己預測準確,氣象局才跳腳。據報導,他是「無心插柳」從植物身上發現地震可預測,目前他在全球有 20 多個觀測站進行地震預測分析。而王明仁則說,氣象局對他的批評有失公允,強調自己研發科學儀器預測地震,「氣象局的批評,是沒有能力預測的人否定會預測的人」。
針對王明仁的預測,陳國昌把它當成「三太子預測」。陳國昌說,只要有地震發生,都有人做預測,但這些地震預測沒有科學根據,屬於個人言論。針對這些專家的說法,陳國昌則諷刺道:「台灣每年有 3 萬多次地震,平均每天 100 次,隨便猜都有機率會中,強調要說出差不多的時間、地點和強度,才能稱為預測。」
一次把「地震專家」和地科系教授、氣象局的說法奉上,不知道各位的看法是什麼?但不管如何、強震是不是真的會發生,與其一味害怕、製造社會恐慌,不如多花點時間預防、保命、檢查住屋安全:
想在地震中存活看這篇就對了:消防專家告訴你為什麼「黃金三角」是錯誤理論
從機率理論破解「地震黃金三角理論」,看完提升存活機率整整 12000 倍!
保命必備!每一家都該有的「地震避難包」清單公開,隨時應對緊急災難
把正能量都送給花蓮!
【這些縣市長都為花蓮地震衝了】柯 P 一句話被鄉民讚翻!白話不廢話不邀功給推
永不忘台灣恩情!花蓮大地震日網友怒吼「我們想捐錢」,台日友好紀錄讓人暖哭了
一起為花蓮集氣!把我們的祈禱和正能量都灌注到這 11 張照片所在地吧!
全國動起來搶救!宜蘭、台南市、新北、台北、高雄、彰化等都派出搜救隊了
參考資料: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090555567640236&id=100000574401136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