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昨天(22日)表示,依照「國血國用諮詢委員會」專家建議,擬解除男同志的捐血禁令,放寬為「5年內有男男間性行為者暫緩捐血」,最快將於5月公告實施。

根據現行「捐血者健康標準」規定,有男性間性行為、愛滋病患者或曾患惡性腫瘤、白血病等人士,均為「永不得捐血」對象。

衛福部放寬男同志捐血禁令,從完全不可到「 5 年無性行為」可捐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副組長祁若鳳受訪時表示,近年接獲疾病管制署提案修正男同志捐血禁令,將現行完全不可捐血,放寬至「5年內有男男間性行為暫緩捐血」,等觀察1、2年後,再放寬到「1年間有男男性行為者暫緩捐血」。

祁若鳳說,國血國用諮詢委員會去年9月間開會討論此事,會中委員認為現行愛滋檢驗技術提升,檢驗空窗期也從21天縮短到11天,應參考國外作法解禁,但必須有一段觀察期,確認健康方面沒有疑慮,才能捐血。

祈若鳳說,修正草案正在進行審查程序,預計農曆年後、約2月底就會預告,60天內如果沒有重大異議,最快5月就能公告上路。

PTT 的「仇甲」文化:鄉民痛批想捐血的甲甲是得狂犬病的野狗

然而,此消息公布後,卻引發許多網友強烈反對,原因是認為同志就是傳播愛滋病的最大亂源。甚至有網友以「野狗」來比喻同志族群,形容「甲甲就跟狗一樣,狗瘋狂咬人,把病毒擴散出去,甲甲則是瘋狂捐血,要把愛滋病傳播出去。」這篇言論在 PTT 八卦版上獲得許多網友推「言之有理」、「真的很中肯 研究很專業!!」

事實上,每當同志捐血的議題在八卦版上受討論時,言論不外乎都帶有強烈的歧視。鄉民的立論根基是根據疾管數提供的數據。確實,以 2015 年來說,愛滋病的主要危險因子是男男間性行為(1921 例,佔比約 83 %)。然而當同志性行為成為愛滋主要傳播管道,重點是是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這個「數據」?

開放男同志捐血,國外早就行之有年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指出,愛滋感染者中有較高比例是男男間危險性行為,這是台灣的現況而非原因,真正該探討的事背後的結構性因素。例如同志被社會排斥、校園缺乏同性安全性行為教育等。另外在就醫治療部分,台灣同志諮詢也建議衛生福利部應該正視並積極處理愛滋感染者的拒診問題。

另一方面,開放男同志捐血的國家也不在少數。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目前日本、南非規定6個月以上無男男性行為即可捐血,澳洲、英國、芬蘭、紐西蘭、法國、加拿大、巴西、美國則規定12個月。

莊人祥提到,台灣訂出5年的年限是參考加拿大作法,加拿大過去也是從男男性行為者永不得捐血、逐步放寬到5年、1年間沒有男男性行為就可捐。待政策上路後,會監測血品陽性率變化再做後續評估。

放寬年男男性行為捐血,反而有助降低愛滋傳播

莊人祥指出,根據國外經驗,放寬男男性行為者捐血禁令,有助男同志更坦承檢視有沒有危險行為,反而降低血品傳播愛滋風險。至於部分民眾對於解除男男性行為者的捐血禁令有疑慮,他則說台灣自2013年檢驗採核酸擴大試驗後,沒有人因輸血染愛滋,民眾不用過於擔心用血安全。

不過,莊人祥也強調,即便未來捐血禁令放寬,仍會嚴密監控捐血者感染愛滋陽性率,以受血者的用血安全為優先考量。

防疫醫師黃士澤黃士澤也說,現行捐血前會做面談、希望捐血人誠實,確認符合健康標準才能捐,血品安全的把關還是得靠檢驗技術;目前沒有一項檢驗技術可做到百分百,但使用NAT檢驗至今,沒有人因輸血染愛滋,民眾不用過於擔心。

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統計,2017年捐血量共約257萬袋,1到10月捐血人次為145.5萬。疾管署的資料顯示,2017年1至10月捐血愛滋病毒陽性率為0.0023%。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我想救人卻因為是同性戀不能捐血」——全世界只有台灣超荒謬,終身禁止男同志捐血
【無所不在的歧視】美國同志夜店遭「槍洗」,同志想捐血卻被法律明文禁止
【投票】連星巴克也不敢表明「彩虹杯」挺同志,生為同性戀不能捐血也是不意外

本文資料來源:

中央社:男同志捐血禁令將放寬 最快5月實施
中央社:男男性行為者捐血解禁 專家籲用血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