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在街頭巷尾的街賣者,你有注意過嗎?圖片來源:點點善團隊提供。

「小姐,請您發揮一點愛心」、「先生,請您幫幫忙」,走在台北市信義區,市政府與新光三越百貨一帶,不難看見這些坐著輪椅、胸前小籃子塞滿零食、面紙、口香糖,沿路跟路人兜售的「街賣者」身影。而在兩旁林立的精品百貨映襯下,他們在外界眼中的「弱勢」形象,似乎又顯得格格不入。

你對這群街賣者有甚麼樣的印象?是賣的東西都很貴又很舊?是強調身障的狀況,讓人不買會不好意思?又或者曾聽過一些都市傳說,認為他們都是被詐騙集團控制?

然而,你會不會進一步好奇,街賣者賣的東西,為什麼「又貴又舊」呢?為什麼不去賣其他賣相更好的商品呢?推銷方式難道只能訴諸同情嗎?關於這些問題,便是募資團隊「點點善」,在他們的募資專案「天賦城市」計畫中所希望解決的。在他們募資專頁中提到,他們打算透過「職能訓練、改善形象、服務升級」的方式幫助街賣者。

不過,在詳細瞭解「天賦城市」的細節之前,你可能還是對街賣者的處境有點陌生,以下將先從街賣者的角度現身說法,了解他們面臨的狀況,接著,再來進一步認識,天賦城市將如何幫助他們。

街賣者:路人看我靠近就躲,好像看到鬼

這次接受報橘訪問的街賣者,是56年次的小高,他說話慢慢的、聲音不大,有時候必須靠得很近,才能聽清楚他在說甚麼。他在19歲那年出了一場車禍,之後雙腳就不良於行,臉部神經也留下後遺症。

他年輕時曾在傳統市場賣過花,約10年前,因為景氣不好而收攤,之後去建案做過舉牌工人、在卡拉OK店工作過,最後輾轉成為街賣者,從事至今約7個月。他覺得自己對街賣沒有適應上的困難,因為以前也做過生意,不過有些路人的態度,還是讓人印象深刻。

小高說,大部分的路人都一副當他是隱形人的樣子,不理會他,甚至還有人,明明距離還有三、五公尺,一看到小高接近,就會拿起東西跑掉,「像看到鬼一樣(台語)」,甚至還有人會大罵「走開啦!不要吵我!」,這種會罵人的通常以中老年人居多,歐吉桑、歐巴桑都有,年輕人倒是比較少。

這次另外一名受訪街賣者、從事街賣4個月,51年次的小許也說,「還有一些人很誇張,會當面把身上的皮包,抱得緊緊的」,他示範了抱緊皮包的動作,並誇張地瞪大眼睛。

除了路人的不友善,還有警察會來開單。小高說,其實警察大部分時間不會刁難他們,重要的就是互相尊重,例如當警察在取締攤販時,就別硬要在那邊賣、造成警察困擾。小高也提到,他常販售的區域就是信義區、新光三越一帶,因為人潮比較多。

萬一被開罰單,兩天收入就沒了

至於小許的「轄區」則是喜歡在火車站周圍,最常去的就是台北車站,因為他覺得這裡比較熟悉,但有時也會到沿線其他車站。小許說,他在受訪當天及前一天都各被開了一張單,他拿出罰單給記者看,事由就是在站區外兜售商品。他說,「車站裡面是絕對不能賣的,但有些車站連外面也不能賣,所以能賣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罰單對街賣者而言,是沉重的負擔。圖片來源:點點善團隊提供。(本圖為示意圖,非被罰本人。)

然而這一張1200元的罰單,有可能是一位街賣者2天的收入。問到生意如何,小高說,平均每100人大約只有2人會主動來買,會主動跟他們買的人,是可遇不可求,而且街賣也是看天吃飯的,萬一下雨,就只能待在他們居住的巨輪協會(按:專門對街賣者庇護收容、提供集體住宿的機構,創辦人也是街賣者)。

他通常是從每天的早上8點賣到晚上7點,為了配合電動輪椅的電量,也沒辦法再賣更晚。他平均一天可以賣出約10包面紙,好一點的有12到13包,而一包則是50元。

記者也好奇詢問,通常會跟他們買的都是哪些人?小許則觀察,一般是女性比較多,男女比大約是2:8,而且都是30到50歲左右的女性。小高也說,有時會遇到30多歲的輕熟女,一次買了8包濕紙巾,還會找同事一起來跟他買。

街賣者不受歡迎,問題在「形象」

從上述訪談中,讀者應該大致可以感受到,街賣者主要遇到的問題,可能包含路人不友善、生意不穩定等等,而這次發起「天賦城市」募資計畫的團隊「點點善」,又打算怎麼改善這樣的情況?

點點善團員徐秒。攝影:何宇軒

點點善團隊成員、負責天賦城市專案的徐秒對報橘表示,其實點點善之前就嘗試如何透過不同族群,在街頭建立通路點,像之前有個案子,是跟喜憨兒以及設計師合作,讓憨兒畫的畫,可以應用在空間設計上。

接著,點點善在今年初遇到人生百味這個團體,因為人生百味以前做過跟街賣者相關的合作計畫(編按:例如與插畫家馬來貘合作獨家商品,給街賣者販售),然後點點善也開始接觸「巨輪協會」,當時巨輪正面臨到存亡的狀況,所以點點善就來跟人生百味以及巨輪談合作,看有沒有機會,用不同方式幫助街賣者、思考如何可以長久經營。

形象服裝大改造,文青裝、超人服都登場

一開始他們以為,街賣者生意不好的原因是出在商品,後來發現,其實「形象」是更大的問題。他們透過街頭訪問,想了解民眾對街賣者的印象,大部分人的意見認為,其實會想跟街賣者購買商品,但對傳統街賣者的形象,有不好的聯想,因此卻步。像是認為他們可能是被詐騙集團控制之類的。

因此,點點善認為,若要改善街賣者的處境,首先就是不要在形象讓人聯想到詐騙這一類的事情,打算先在服裝上做改變,看大家反應如何。

接著,點點善與其他影像製作團隊「進擊少年團」合作,拍了一支街頭實驗影片,由一位中年婦女演員扮演街賣者,並分別穿著三種不同服裝來對路人進行兜售,看路人反應如何。

https://www.facebook.com/agoood/videos/1010224529120104/

變身文青賣咖啡,路人變友善了

第一套,是巨輪協會原本的背心服裝,也就是街賣者常見的形象;第二套是走文青風格、走的是明亮、類似無印良品的感覺;第三套是誇張的超人服裝,因為電影《正義聯盟》正在上映,所以配合議題,透過這三種吸睛程度不同形象來測試,而且三套衣服的實驗過程都是坐在輪椅上進行。

街頭實驗服裝,經同意擷取自點點善影片。合成:何宇軒

實驗發現,穿著傳統街賣者服裝,路人眼睛是馬上撇開,甚至有比較誇張的路人,是當演員一靠近時,對方馬上就跑開,可以很明確感受到,群眾對傳統服裝的不友善。

換到第二套文青衣服時,路人視線就不會馬上撇開,同時不只是服裝改變,而是推銷語氣以及商品內容也不一樣。

穿第一套傳統街賣者衣服時,說的是「請大家幫幫忙」、「請發揮愛心」等街賣者傳統語句,但第二套則改說,「想不想喝好喝的茶、好喝的咖啡、我可以幫你介紹」等等,可以發現路人不會馬上避開,就算不買也會很有禮貌放回去,總之就是回歸社會正常的銷售關係,而不是因為同情才買。

街頭實驗服裝,經同意擷取自點點善影片。

至於第三套是誇張的超人服裝,只要一經過,人群都會盯著看,大家看到會覺得很有趣,還有小朋友會過來幫她拍照,可是也有民眾反映,這樣的造型雖然很誇張、很有趣,但其實也只是噱頭,不一定適合長期使用。

不過徐秒也認為,在路邊賣東西,最重要就是吸引目光,所以超人服裝得到的結論是,可以嘗試在某些節日適當推出這些活動,或配合節慶做促銷。

讓販賣回歸市場機制,不主打悲情

但令記者好奇的是,今天會跟街賣者購買的群眾,原本就有一部分是以同情弱勢為出發的客群,如果今天形象改變,會不會客群跟著改變,原本以同情心出發的客人反而消失了?

徐秒回應,「與其說消失了,倒不如說讓客人買得更自在」,反而之後不會被情感綁架。本身也有創業經驗的徐秒說,做通路需要做區域性的規劃,如果產品可以做改善,讓客人有需要才跟你買,這跟形象或價格只是讓客人久久買一次,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況。

點點善團員徐秒。攝影:何宇軒

而說到販賣商品,應該不難發現,為什麼街賣者賣的東西不外乎衛生紙、口香糖這些東西?其實這也跟街賣者的處境有關。

徐秒說,除了一方面這些是生活上會用到的東西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就是能長久保存,所以街賣者習慣賣這些可以長期保存的東西,但東西看起來就是放很久了,站在通路的角度,應該是賣掉再進貨,而不是以庫存為前提來做產品選擇。

改善批貨管道,讓商品不再貴又舊

除了商品種類,還有單價高的問題。徐秒說,他高中時也曾經跟街賣者買口香糖,原本想說應該2~30元吧,結果一條要60元,覺得很驚訝,一般人遇到這種情形,以後可能就不會想再買了。

徐秒說,街賣者在利潤結構上不是很完整,他們沒有籌碼去跟廠商談,所以只能往上加價,他們有些口香糖甚至是去家樂福批貨,所以價格能低到哪裡去?這樣進貨來賣,利潤是抓不上來的。

徐秒說,街賣者賣的商品單價高,可是利潤其實不高;他們今天看似賣得比別人貴,是因為他們有被比較的對象,因為他們不像商店有大量進貨的優勢。而點點善之前就有產品開發的計劃,可以用這些獨家產品去跟街賣者合作,另外也會盡可能去找尋合適的對象進貨,尋找可以給合理利潤空間的廠商,而不是持續被大廠的價錢剝削。

同時,也會看區域改變商品內容,例如街賣者常出現的信義區,可能因為店租貴、便利商店很少見,或許就比較適合賣水或飲料,如果可以賣得跟便利商店一樣價錢,為何不跟他們買呢?

除了形象與商品,還有一項內容是「服務升級」,例如點點善也會尋求企業贊助提供硬體設備,讓街賣者可以提供如無線網路、行動充電等服務給路人使用,在等待充電的過程中,也可以讓街賣者在經過培訓後,利用機會,向路人介紹他們的計畫。

計畫初期先建立信心,讓街賣者願意改變

那點點善的計劃會分哪些步驟實現?徐秒說,在初期階段,會提供基本的生活照顧,例如食宿。他解釋,有時候街賣者內心可能會抗拒這些衣著外觀、商品、互動語氣上的改變,因為他們已經習慣原有的做法,或許生意還過得去,一旦做改變,初期業績可能不會像以前那麼好,會讓他們想回去以前的方式。

所以點點善一開始會提供生活照顧,讓他們先穩定下來、建立信心,也讓他們不用擔心生活。

而在幫助的成員方面,目前都是從巨輪成員裡挑選。這個計畫希望幫助的是自己有心想站起來的人。至於挑選方式,徐秒說,在培訓過程,會花很多時間陪伴,過程中就能知道他有沒有辦法去改變。如果有人覺得過去的生活也OK,那點點善也尊重他們自己的選擇。

徐秒舉例,之前遇到幾位街賣者朋友,都有長期參與點點善的活動,例如之前辦展覽,有請巨輪的朋友來幫忙,過程中有一位朋友,一開始只是站在旁邊,也不會幫忙介紹、害怕跟人接觸,但耐心教他可以怎麼講之後,他就講解得越來越流暢了。

計畫無法幫到全部的人,但能多幫一個是一個

徐秒坦言,這計畫目前沒辦法幫到全部的人,但就是能幫一個就幫一個。以募資80萬來說,整個計畫要執行半年,只能幫助4到6位街賣者(編按:巨輪的成員有將近20人以上),粗估需要300萬的資金,點點善已經掏出快100萬,希望能再集資募到80萬,讓他們能做初步的營運。徐秒也強調,這些改善方案,在半年中也會不斷進行檢討與修正。

那關於這個計畫,會有甚麼具體的業績或數字目標嗎?徐秒說,其實只希望能達到損益兩平,如果有盈餘當然更好,因為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徐秒呼籲,這次的募資金額,在公益案算是有點高的,可是希望透過這個方式,讓大家知道要做這樣的案子,真的需要大家幫忙,不然光靠點點善是很難完成的!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

推薦閱讀:

街賣者集團背後都有黑道控制?他的貼身觀察,揭露玉蘭花的真相
柯 P 說街友喜歡看星星──其實是街友找遍台北也找不到像萬華這樣的地方了
不努力工作難怪變成街友——跟著他們流浪街頭,我才知道這句話有多麼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