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閱讀這篇文章】

當書成為一種流動的知識,將會產生更廣闊的價值。阿苗(苗博雅)在 SOSreader 所主辦的換書分享,帶來《洞穴奇案的十四種判決》一書,用虛構故事套用在真實法律哲學上,在生存與道德的難題間,該要如何抉擇?

(責任編輯:余如婕)

記錄於 開啟好書的第二人生:來跟阿苗換書吧! 活動現場

阿苗首先提起為何會舉辦這次的活動,先前也未曾有舉辦過「換書」活動的經驗,因此對阿苗來講是一個全新的體驗。但阿苗認為這次經驗是好玩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得書籍類型越來越少。在小時候,阿苗的媽媽或許希望阿苗成為一個有用的人,非常鼓勵他閱讀各類型的書,像是歷史、數學,甚至是漫畫等,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阿苗就已經把金庸全部的小說都看完了。

自己的閱讀類型,以翻譯小說為主,偏食性的閱讀。可惜上大學之後,閱讀書籍的總類瞬間縮小,以法律或政治為主,也特別期待今日的換書活動會換到一本怎麼樣的書。阿苗也提及,不希望今天的活動是一個以我為中心的活動,期待大家可以感受到閱讀的多元性。

阿苗自己所帶來的書籍,叫做《洞穴奇案的十四種判決》,屬於法律哲學書籍,是一個完全虛構的故事。

有五個人一起去登山,組成一個登山俱樂部。某次,當他們在一個山洞裡的時候發生地震而造成山崩,剛好山洞唯一的出口被堵住。而後政府展開搜救,又因搜救難度高而進度緩慢。救援過程,五人搜救資金用盡、民眾的善款不斷湧進,也想進辦法突破重圍。但就在此時發生了一次餘震,造成十名搜救隊員罹難。卻又在此時,受困的五人他們找尋了無線電而聯繫上外界,讓搜救人員確信可以記續再進行動作,而不是白費功夫。

A與醫生對話,說現在食物都已吃完,這樣下去可以活多久?接著他問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問題,他問醫生說:「醫生,如果我們吃掉其中一人,可以活多久?」這樣違背人性的話,醫生百般不想回應。在逼問下才遲遲回應說,根據醫學資料的指出,如果吃掉其中一人,的確是可以延長活下去的時間和機率。

「那,你們估計多久的時間可以將洞口打通?」A問。
醫生回,因為搜救十分困難,至少還需要十天以上的時間才有辦法,但如果你們這十幾天不吃東西,是很難繼續活下去的。

後續的問答,也提到吃人的問題,也請教了神父和倫理專家,但他們都不願意回答這樣的問題,無線電後來也無法再聯繫上外界。

第三十二天後,洞口終於被打開,救出了其中四人。
A已經不在了,研判在第二十三天的時候,A被其他四人一起殺害。

這個案子最終進入了法院,法院調查的過程當中,事實的真相是A先提出了吃掉其中一人讓其他人繼續活下去的想法。五人還大費周章研究如何才公平,最後決定用骰子決定,五人也確定都公平。A就在都決定好的時候,突然覺得如此重大的事情,還是在忍耐幾天。

其他四人不管,便有其中一人問A是否要幫忙躑骰子,也和詢問這樣覺得是否公平,A則無表達其他異議。好死不死,最後躑出來的結果是A……

|推薦閱讀|

洞穴奇案的十四種判決
作者: 彼得.薩伯  
出版社:商務

(本文摘錄經 青鳥書店 授權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推薦閱讀

【BO 直播】阿苗之聲.左派台灣|台灣為什麼沒有左派政黨?社民黨范雲解析左右派
【BO 直播】阿苗之聲.左派台灣|政治工作在幹嘛?社民黨呂欣潔談青年參政
【BO 直播現場】阿苗之聲.左派台灣──18 % 怎麼砍才是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