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了解這個議題:中國的準國民待遇】

其實這個「惠台政策」也是一種針對台灣基層青年的「移民政策」。

很明顯,習近平知道在政治、社會、民主的價值贏不了台灣,他便祭出中國整個市場吸引台灣青年——在台灣看不見未來的窮苦年輕人很難抗拒「中國崛起」這個誘因。在罵中國用錢買人才前,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台灣可以雙眼一閉不看中國的政治價值,但我們能忽略中國的市場價值嗎?台灣能革新教育政策、商業環境推出好的移民方針嗎?台灣有辦法以自身的民主、自由留住台灣人才也吸引國際人才嗎?

是你的話,你會被中國開出的利益吸引嗎?

(責任編輯:余如婕)

文 / 彭杏珠

看看中國大陸,再回頭看看台灣。

最近,新政府深陷「獵雷艦弊案」而無法自拔,行政院為了修「一例一休」,導致國會殿堂吵得沸沸揚揚,連勞團出身的勞動部政次廖蕙芳也請辭明志。反觀大陸卻老神在在,正以鴨子划水之姿,用各種優惠措施,拉攏台灣民心。

中國大陸對台施以「懷柔」政策已非新聞。但自從民進黨上台後,雙方毫無信任基礎,大陸索性關起官方協商大門,轉而經營與台灣民眾的關係。

最近的惠台政策更是一波接一波。

放寬學校家數,中國重點大學都可以免試收台生

就以最新的惠台教育政策來說。10 月中旬,大陸對台招生的「全國高等學校學生資訊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更新「2018 年祖國大陸普通高校免試招收台灣考生」網頁,放寬對台招生的大陸大學共計 308 所大學,第一批次有 160 所,第二批次為 148 所。

第一批次的學校,包括大陸 985 工程、211 工程院校等重點大學,例如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廣東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第二批次是大陸省屬重點大學以及省部共建大學,共建大學指的是部分實力較強的省屬大學,得到地方政府、國家部委共同開設的大學。

(圖/包括大陸985工程、211工程院校等重點大學放寬對台招生;圖為上海復旦大學)

目前大陸約有 2600 所大專校院,又分本科(畢業後有學士學位)及專科(畢業後沒有學士學位),提供台生申請的 308 所大學,均具備辦學歷史、辦學經驗的本科公立大學。

過去,大陸對台招生的大學,會將對台招生簡章放在學校招生網頁,10 月首次放在「普通高校免試招收台灣考生」平台,充滿政策宣示意味的舉動,著實讓外界聯想翩翩。

不僅放寬學校家數,學測成績均標也能申請

2010 年,大陸開始對台實施免試招生,台生可以用台灣的學測成績申請,第一年採最高標準,以頂標(前 12.5%)為門檻,第二年放寬到前標(前 25%)即可。

沒想到,今年 7 月 5 日,大陸又將學測成績降至均標,亦即學測成績只要在前 50%即可,總計有一半台灣高中生受惠,都可免試申請大陸的大學。

大陸積極對台招手,對學生不足的台灣大學校院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一位就讀復旦大學的台灣學生說,跟台灣的申請入學一樣,只要寄書面資料,經審查通過後,再面試即可,少掉過去還要筆試的關卡。

開放台灣學生專屬的獎學金

大陸不僅降低學測成績門檻。今年 11 月中旬,更公佈「台灣學生獎學金管理辦法」。過去台生要與港澳生一起爭取獎學金名額,新的管理辦法讓台生分開評比,對台生更有利。

一位在大陸的台生說,給在大陸求學的台灣學子更多獎學金名額,是一大喜訊,已成為大陸台生圈的熱門話題。

其實,台灣年輕人赴大陸求學,已是新顯學,多數也傾向畢業後留在大陸工作。

(圖/兩岸民間互動頻繁;圖為福建台資企業徵才會)

畢業之後,中國還照顧你那顆想創業的心

中國大陸早就設立數十個青年創業基地,釋出免費公寓、經費補助、人才介紹費等利多政策。甚至有許多省分提供創業優惠,給予最高人民幣 500 萬元(約 2288 萬台幣)的借貸額度,推薦台生工作,也可拿到人民幣 500 元(2288 元台幣)的介紹費。

今年 7 月 7 日,由兩岸企業家峰會主辦的「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研討會」在東莞舉行,提供有意到大陸發展的台灣青年服務平台,總計大陸 12 個省市共提供 3200 多個工作機會給台灣青年。

蔡英文不想理中國,習近平只好直接對台灣民眾說話了

中國大陸對台懷柔政策不僅加溫且愈來愈全面。2014 年下半年,首度推出「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低收入、中南部以及青年)政策、2015 年 9 月 21 日就停止簽發紙本台胞證,全面改發電子台胞證。

今年 5 月 24 日,大陸對台政策宣布以「一代一線」取代「三中一青」。一代指得是年青一代,一線指得是基層一線。

「三中一青」與「一代一線」的區別在於,中國大陸以往對基層的定義是在中小企業、中低收入、中南部以及台灣青年,現在定義更廣,擴及台澎金馬、涵蓋農林漁牧等各行各業,以及所有第一線的基層勞工,這些都是大陸工作的對象。

說得更白話一點,「一代一線」更接地氣,全面與台灣青年、基層建立關係。這是在蔡英文總統執政的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大陸所採取的「官民分流」政策,對民進黨全面封殺;對台灣民眾全面推廣交流。

今年 10 月 18 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更拉高規格,在 19 大工作報告提及,要給台灣人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等同大陸民眾的「準國民待遇」。

一個月後的 11 月 15 日,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就說,將會同相關部門,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今年以來陸續推出一系列便利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政策措施。例如發佈 20 條擴大開放措施、建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推動「台商走電商」、為台灣同胞乘坐民航班機與搭乘高鐵出行提供購票、取票等便利。近期又相繼發佈3項便利台生到大陸學習與就業的措施

中國對台政策步步進逼,台灣也能祭出吸引人才的政策嗎?

大陸對台政策步步進逼,還記得 2015 年上路的卡式台胞證引起的台灣政壇風波嗎?隨著體現習近平對台「準國民待遇」的政策宣示,卡式台胞證 2.0 版預計不久將會實現,讓在大陸求學、工作、創業的台灣人享受更多準國民的待遇。

當兩岸不再有對話、協商管道,中國大陸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根本不用小英政府同意,也不必諮詢台灣民眾。大陸甩開兩岸的政治包袱,用實際行動拉攏台灣民心,新政府實應加以警惕,想出因應之道。

但是,根據聯合報系民調中心 11 月 20 日發佈最新的調查顯示,今年有四成的民眾願意西進就業,較去年大幅增加 9%;另有三成八願意讓孩子去大陸念書,二者都創八年來新高。交叉分析發現,30 歲以下年輕人的西進意願由去年的三成增為五成三。

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哪裡有市場與機會,人才自然匯聚。

當中國大陸祭出「準國民待遇」時,已赴大陸求學、就業、創業的人,到底是要還是不要呢?

此時,蔡總統應積極思考要用什麼留住台灣人才,這才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

(本文經合作夥伴 遠見雜誌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中國大陸祭出「準國民待遇」,你要不要?〉 。)

你可能也想看這些文章

別再說中國統戰──台灣八年級生如果不想再當低薪奴工,有什麼理由不去中國?
老師,我應該去中國大陸工作嗎?
全球前 1000 所大學出爐,台大擊敗中國北大清大
誰說陸生求學如狼?一名陸生的指控:中國未來將敗在大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