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街小巷突然冒出許多夾娃娃機,有些地方甚至氾濫到一條街就開了 5 家,沒走兩步就會看到。有多網友好奇夾娃娃機這行真的這麼好賺?前幾天就有人在 PTT 上解析夾娃娃機的獲利模式,引發許多人討論。

該名網友在 PTT 上發文表示,自己和夾娃娃機承租人閒聊後才了解其獲利模式。首先承租下店面的人通稱為「場主」,他們會在店內擺放數十台成本近 3 萬元的娃娃機,已經一台成本約 1 萬元的兌幣機,接著開始招商,將這些機台承租。

而承租機台的人就稱作「台主」,一個月租金約 4800 元到 5500 元,若租長期還會有優惠。台主的任務是必須負責機台捕獲、布置和陳列夾娃娃機,以及寫下保證取物金額的事務。另外每一台娃娃機也要留下台主的連絡電話,讓顧客被吃錢或娃娃卡洞時,能找到人出來處理。

該名網友指出,台主還可以設定夾娃娃機的難度,例如爪子的力道、擺盪弧度等。有時候台主或設定「摸摸爪」,也就是讓商品被夾到半空中就掉下來,但通常顧客上當一次就不會再玩了。

台主除了要負責處理機台外,也可將機台的營收全數帶走。至於獲利高低則和獎品有關,獎品越好,玩得人自然就多,但成本風險也會增加。而如果大小事都台主辦,納承租下店面的「場主」要做什麼?網友指出,場主開夾娃娃店的目的只是收機台租金,工作內容很純,只需偶爾巡場、補兌幣、試玩一下機台等。大部分場主都還有其他工作。

說明完營利模式後,網友分析娃娃機之所以最近在全台各地延燒,主要原因是大環境不景氣,一例一休實施後大家不能加班,就在下班後做起兼差生意。然而花 5000 元就能當台主、一圓創業夢雖然誘人,但能賺回 5000 元月租和貨物成本的卻只有少數人。因為錢都進了場主的口袋。

而娃娃機越開越多,是否也是台灣經濟的警訊?媒體「wetalk」轉載網友貼文後提到,夾娃娃店越開越多,表示有利可圖、人們越來越傾向把錢花在這些低額的小遊戲上,而非高消費的娛樂或開銷。「越是生活苦悶,我們就越只能鍾情這些小娛樂。」從這個角度來看,滿街的娃娃機背後代表的,也許正是台灣人的辛酸吧。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chia ying Yang CC licensed)

推薦閱讀:

夾娃娃機看文化差異:台灣教你再厲害也玩不過潛規則,日本告訴你「努力就會有收穫」
新堀江沒人逛像死水,全高雄只剩削價競爭——但高雄人有想過搬離嗎?
【投稿】一例一休讓勞工沒競爭力?這些只能靠 cost down、壓榨勞工來存活的慣老闆更沒競爭力

本文參考資料:

中時:夾娃娃機店一窩蜂出現 內行人踢爆「超好賺」真相
三立:全台夾娃娃機店瘋狂開 他點出關鍵「這是台灣的警訊」
wetalk:[爆卦] 讓我告訴你為何娃娃機店開的滿街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