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了解這個職業:勞檢員與政府約聘人員】

一例一休新制開跑後,各地的勞檢員被社會當成替勞工權益把關的第一道防線,但這道防線卻是勞動市場裡弱勢的一群流浪人——怎麼說?

全台勞檢員流動率高、人力不足,效率及品質根本是沒辦法符合預期之外,各縣市的勞檢員甚至得「過勞」扛起勞檢龐大業務,但這些人卻多半是不被《勞基法》、《公務人員任用法》保障,處在兩不管地帶,領不到資遣費、公退金、勞退金的約聘人員。

(責任編輯:余如婕)

負責捍衛勞動條件的第一線勞檢員,多數不是政府編制內的正式人力,約聘制度的不穩定,是勞檢政策的最大隱憂。圖為示意圖,非新聞指涉對象,由上報授權提供。

一例一休新制上路,各地的勞動檢查員被視為替勞工權益把關的第一道防線。然而,《上報》調查發現,全台勞檢員流動率高,各縣市即便一補再補,仍有缺口,第一線勞檢員必須「過勞」撐起勞檢龐大業務;而這些負責捍衛勞動條件的勞檢員,多數卻不是政府編制內的正式人力,而被視為非公務員、也非勞工的「聘用人員」,約聘制度的不穩定,恐成政府推動勞檢的最大隱憂。

被政府吃掉 20 小時加班費,還領不到資遣費、退休金

一名在地方已工作3年的勞檢員小忠(化名)接受《上報》採訪說,許多第一線勞檢員都是約聘的、不適用《勞基法》,地方政府另外訂出加班上限 20 小時,「但我們同事常常不到 10 號,就把當月的加班上限用光了!

他補充說,人力不足,許多勞檢員即便用光了當月的加班上限,但做不完的勞檢業務一樣要完成,因此有些人會利用周六「自主加班」,有人則是每天平均多留 2、3 個小時在辦公室加班,「算一算每月被政府吃掉的加班費至少有 20 小時」。

勞檢員的業務主要有二,一是執行工作場所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二是辦理一般企業的勞動條件檢查相關業務。而後者攸關工時、加班、休假等勞檢業務,除了直轄市有一部分是高普考招聘的勞檢員支援,勞動條件檢查的主力幾乎都是政府依《聘用人員聘用條例》約聘而來。

約聘僱人力,處於公務員及勞工之間的模糊地帶;在升遷及待遇上都遠不及高普考等國考人員,因不適用《勞基法》,也領不到資遣費,當然也無所謂「公退金」或「勞退金」

人力瘦身的假象,是正職丟責任給約聘扛

一名地方勞工局人員直言,政府讓正式人員縮編,表面上看起來「小而美」,但像是勞檢業務,這理應屬於政府例行性業務、又是勞檢業務主幹的人力,如今卻用聘用人員等方式處理,不但留不住人才,後續招聘進來的人又得耗費更多培訓成本。

「你們只是約聘僱的,有什麼專業?」

各縣市勞檢員能真正「滿編」的很少。但不管有沒有補齊,勞動部職安署仍規定,勞檢員每人每年的「勞檢量」至少要達到200場。圖為示意圖,非新聞指涉對象,由上報授權提供。

據透露,在第一線勞檢現場,不少勞檢員更曾被企業的人資部門冷言冷語地諷刺:「你們只是約聘僱的,有什麼專業?」成為資方攻擊勞檢的說詞。

約聘制度缺保障,連帶影響勞檢員的流動率,甚至導致理應替人民捍衛勞權的勞檢員過勞,形成惡性循環。

截至目前為止,各縣市的勞檢員能真正「滿編」的很少。但不管各地的勞檢員有沒有補齊,勞動部職安署仍規定,每名勞檢員每年的「勞檢量」至少要達到200場,才算符合「績效」。

以北市為例,勞檢員滿編應有 52 人,扣去 5 人撥去後端行政作業,實際在第一線執行勞動條件的勞檢人力有 47 人。換言之,北市勞檢量每年至少要 9400 場以上才算達標。一名北市勞檢員便透露,近1年來,北市勞檢員約維持在 30 至 35 人,與實際滿編時的人力 47 人,仍約有 10 名缺口。換言之,現職的勞檢員就必須去分攤填補超過 2000 場勞檢的工作量。

勞檢除了過勞,還得面對心理壓力

因人力一直有缺口,針對中央訂出每年勞檢量的門檻,地方也自有因應之道。

一名地方勞工局幕僚透露,勞檢場次的計算有「眉角」,勤勞的縣市,當然是直接派勞檢員「現場突擊」,然而,有些取巧的縣市,為了達成勞檢場次量,就乾脆一次發函給某產業的所有公司赴市府勞檢,若發函的公司有 200 家,那就一次完成 200 場勞檢,「但突擊式跟發函勞檢,哪一個比較能真正發現問題呢?」

客家電視台今年上映的偶像劇《勞動之王》,除描述勞檢員業務過量,更直指勞檢過程中遭民代施壓、刁難的辛酸。一名地方勞工局幕僚便透露,曾有議員助理「陪著」遭二次複查的企業到市府裡勞檢,同仁壓力不言可喻。

他說,直轄市勞檢人力相對多,若是一些勞檢員只有個位數字的縣市,「哪個案子是誰負責勞檢、裁罰的,更是一目了然,壓力勢必更大!」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upmedia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內幕】替勞工把關的勞檢員竟是約聘職 年扛近萬場勞檢卻被吞加班費〉。首圖來源:上報)

更多上報好文
【內幕】「勞檢員增至千人」 蔡英文競選支票恐拖至後年中才兌現
【櫃姐組工會】想設工會有眉角:你的職業有勞工意識的人夠多嗎?
櫃姐「歡迎光臨」背後的心酸告白:我們為何組工會?
樓管「開單」須符比例原則 擅扣櫃姐薪水最高罰30萬

推薦閱讀

2016 勞檢績效出爐!新北市開罰血汗企業破 5 千萬,罰鍰排名第一
陳瑩提案凍結三億勞檢預算,讓我看見民進黨與資方「並肩作戰」的決心
【天啊我國第四權忽然醒了】媒體業老闆要脅政府:不要再勞檢,否則新聞報導將不利首長、官員
準時下班讓你像犯罪一樣不安?勞檢機關的推託造就台灣血汗「責任制」文化
勞檢 13 次都查不到亞東醫院「付薪假」,到底怎麼回事?網友爆料:有內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