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 22K 低薪紅到新加坡了?一篇 《商業週刊》的文章 中提到,一位銀行家黃齊元在新加坡搭乘計程車時,和駕駛聊起了當地狀況,星國運將直呼台灣低薪真的「好可憐」,連新加坡打掃工的薪水都等同台灣大學畢業生起薪的 22K!
22K 幾乎要和鳳梨酥、珍珠奶茶一樣成為台灣名產了,大家還記得這個萬惡的數字是打哪來的嗎?
yap,就是他,好久不見小馬哥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馬英九剛上任的年代,那時候受 2008 金融海嘯影響,社會普遍職缺減少、失業率飆高,因此 2009 年 4 月2010 年 9 月間,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特別支出 108 億的預算,實施「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也就是之後俗稱的「22K 方案」。
這個方案主要是以「實習」的名義,由政府提供每個畢業生每月 2 萬 2 千元薪資加勞健保,輔導近三年大專畢業生進入職場,以實習工作為期一年,總共提供 3 萬餘個名額。
現在大學生看到實習一定很有感吧?太多企業把實習生當廉價勞工了啊,企業不是給你少少錢,就是給你少少的錢外加如同工讀生般的工作,一點都無法銜接就業啊!
八年前也是類似的情形,這個方案結束之後,卻帶動台灣企業一起把 22K 當成大學畢業生起薪,這一 22K 就 K 了好幾年,時任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受《天下雜誌》專訪時,還說出:「嫌兩萬二少?」、「要是沒有這個方案,這些人一毛都沒有!」等。
雖然王如玄事後解釋他之所以出此言,是因為擔心勞工沒有工作,他以「先求有、再求好」為出發點發言,另外,如果從「補助」角度來看問題,一個月兩萬兩千元的補助額度真的是不低,畢竟勞委會過去推出的各項方案都沒有這麼高的額度。
呃,Sorry 政策這檔事是很結果論的,結果造成 22K 之禍,這些人都是罪人。
在「22K 方案」終止的隔年,2014 年 10 月,時任總統的馬英九受訪時,針對外界認為台灣大學生起薪只有 22K 的現象,馬表示,「早就不是這樣了」,現在至少是 26K。 22K 的起薪是八八水災後,為了促進就業,勞委會統一提供這樣的工作給大學生或其他失業的人,所以「22K早就過去了」。
http://gph.is/2bdLkY4
所以 26K 很值得開心囉?
為什麼這段發言值得質疑,遙想當年馬英九的競選廣告裡字幕還這樣寫啊:
「2006年每2小時就有1人自殺身亡」、「高雄港貨櫃量從世界第三名下滑到第八名」、「中小學生有14萬人繳不起營養午餐費」、「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 全球倒數第五」、「大學畢業生起薪26700元 比八年前還要低」、「中央政府欠債等於每戶負債53萬元」、「七年來平均經濟成長率四小龍最後一名」
咦,好像漏掉重點?幫你 Highlight 起來:
「大學畢業生起薪 26700元 比八年前還要低」
「大學畢業生起薪 26700元 比八年前還要低」
「大學畢業生起薪 26700元 比八年前還要低」
原來陳水扁執政的年代起薪還有兩萬六啊!打臉聲好響啊,你嫌人家薪水給得低,沒想到你上任後薪水更低啊!(扁維拉你這樣不行,沒有成功救援國民黨)
馬英九當時批評陳水扁時代的起薪叫做「原地踏步」,那敢情馬英九時代的起薪又是走什麼步伐呢?附帶一提,據網友 STi2011 整理,那個時期的新聞標題很會下:
(馬上任前叫做痛苦指數直飆,上任後叫薪水薄了、親情厚了,這轉彎我覺得可以)
於是,網友在討論時也不乏一種聲音:
「阿扁執政 26K、馬英九時代 22K,所以扁政府大贏馬皇」
但是,(這個「但是」很重要,畢竟如果要順著扁大贏馬英九的邏輯寫,這篇文章就會納入《回頭看,阿扁真的很強》系列裡頭,而不是番外篇了)PTT 網友 qls 整理出 20 年前的報紙,也就是在陳水扁上任前的薪資,聽說隨便一個店員都能領三萬多是不是真的?以下摘幾個幾項工作來看。
民國 82 年薪水大概這樣:
民國 85 年後這樣:
咦咦咦!這些薪水都比扁政府時期的 26K 高呀!為什麼啊?
其中有一說,是李登輝、陳水扁時期廣設大學,讓大學生的起薪無法提升。據統計,陳水扁這 8 年內,大專學生人數從 109 萬,增長到 133 萬,不但進大學容易,畢業出校門也容易。工作機會不變的情況下,供過於求,薪水自然提不上來。
但不管怎麼比,扁政府時期的大專畢業基本薪資確實比馬政府來的高,要說陳水扁很強嗎?錯,只是因為馬英九太笨用錯人、搞錯政策了。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你可能也想看這些文章
萬惡人資的告白:年輕人其實你不差,但抱歉我只能給 22K
世界聞名的經濟學家也被台灣低薪嚇一跳:馬政府讓 GDP 跑去哪了?
GDP 直直往上飆的假象:基本薪資 10 年內零成長,台灣勞工早已變成低薪「魯蛇」
像我這樣七年級的人,我們和朋友 PK 誰在這城市過得更慘
老闆們別再騙了!台灣從來不缺工,你們要的只是「低薪」勞工
柯文哲夜問新國會系列專訪》無黨籍立委參選人楊實秋:前三任台北市長,陳水扁效率高、馬英九清廉沒問題、郝龍斌粗枝大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