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原作者 飴-關於食的黑與白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為什麼東西方人思想差異那麼大? 或許是因為農作物〉,首圖來源:zcf428526,CC liscened。)
【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不管是看事情角度、工作方法或是平常聊天,東、西方的思想差異真的很大!而有心理學家、社會學家證實,原來這個差異跟餐桌上的主食有關!(責任編輯:余如婕)
很多人都有一種印象:歐美人和亞洲人有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歐美傾向于個人主義,亞洲大多數傾向集體主義。但為什麼呢?
美國一所大學有位社會心理學博士,提出了一個全新解釋。他認為,種什麼作物,決定了思維方式。水稻種植區的人更多是集體思維,小麥種植區的人更多是個人思維。
兩種作物種植模式,造就差異
為什麼?因為種水稻和種小麥是兩套完全不同的生產方式。水稻要求農民之間通力合作,水從上游的田流向下游的田,各家之間水流管理必須達成一致,不然這家一截流那家就沒水了。
小麥不一樣啊,旱作的,種植難度小,而且在2000多年前就開始用牲口幫忙了,不需要複雜合作。水稻種植區需要合作,發展出了集體思維;小麥種植區對合作要求不高,就發展出了個人思維。
為了證明這點,這位心理學家收集了很多資料,給大家分享一個最容易理解的,離婚率。他們發現,經濟水準差不多的情況下,中國種植水稻的省份比種植小麥省份離婚率低 50%,為什麼呢,水稻種植區的人更集體思維,重關係,更傾向於維護婚姻;小麥種植區的人更個人思維,重自我,所以容易好聚好散。
一樣東西兩樣解讀
但這些都是籠統的說法,但一些研究很有說服力地展示了差異,這些研究還表明,這樣的差異具有深遠的影響。
社會心理學家理乍得.E.尼斯比特和同事發現,對獨立及相互依賴的不同取向,對認知過程產生了影響。例如,美國人可能會忽略語境,而亞洲人則可能非常注意語境。看到一條在魚群及海藻中游來游去的大魚的圖片,美國人首先會記住中間的那條大魚。這種印象牢牢印在他們腦中。而日本人在回憶時,會從背景開始。他們對於海藻及這個場景中的其他物體,也有更多的記憶。
另一名社會心理學家黑茲爾.羅斯.馬庫斯請到達舊金山國際機場(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乘客填寫調查表,並為他們提供了一些筆,比如四支橙色的和一支綠色的;歐洲裔人士通常選擇那支與眾不同的筆,而亞裔則會選擇與其他筆更相像的。
馬庫斯博士和她的同事發現,這些差異會影響健康。
對於西方人來說,消極情緒——自我感覺不好——會對身體產生巨大而持久的影響。對於日本人來說,這種影響會小一些,這可能是因為日本人會將這種感覺歸因於大環境,而不是責備自己。現代化假說——社會世界在變得越來越富裕的同時,也會變得更加個人主義——有一定的道理,但這無法解釋日本、韓國及香港仍在持續的相互依賴的模式。
雙方差異最小化,是靠後天去調整
不過從實踐上講,研究思維方式對東西文化的交流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由於思維方式的差異,中國人和西方人在看待同樣問題的時候存在著很多的不同。因此如何做到求同存異,對雙方的有效溝通都顯得極為重要。
只有認識到這種思維差異,並且以此去指導行為,才能夠使雙方的交往更有效。我們相信,隨著心理學對思維方式問題的進一步研究,人們對文化影響機制問題的認識也必將越來越深入。
現在,全世界 90% 以上的水稻都種植在亞洲;歐美基本種植小麥,這可能就是亞洲人是集體思維,歐美是個人思維的原因之一。所以你看,文化說不定也是由農作物決定的。
(本文經原作者 飴-關於食的黑與白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為什麼東西方人思想差異那麼大? 或許是因為農作物〉,首圖來源:zcf428526,CC liscened。)
推薦閱讀
是什麼讓西方文明和東方拉開差距,一躍成為世界霸權?答案是對真理的態度
從報稅制度看東西文化差異——西方社會相信你誠實,東方文化預設你是騙子
東方文化只有「拼經濟」才是成功,造就教育只要你當社會齒輪、不在乎你是誰
神中肯!10 張圖犀利點出東西文化的根本差異:東方人迂迴、逃避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