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生在台灣,我們很難感受到糧食不夠吃的問題(坐在立法院禁食是另一回事)。但世界上真的很多人是吃不飽,根據聯合國年度飢荒報告(UN Hunger Report),2014 年到 2016 年全球飢餓人口數約為 7.95 億人,等於有將近 1 成的人處於飢荒。
1 成,聽起來不多,但隨著地球人口不斷增加,科學家已開始擔心未來會爆發糧食危機了。本篇文章要介紹的就是兩個解救飢荒超酷炫的生物技術。你知道未來我們有可能從空氣中,無中生有分解出食物嗎?(責任編輯:黃靖軒)
30 年後,你我恐怕都會餓肚子
全球人口成長及氣候變遷,導致出現的糧食危機已經不是新聞。不久前,聯合國才作出預測,表示人類在西元 2050 年將會面臨嚴重的糧食短缺問題,使額外的四千兩百萬人陷入飢餓狀況,而且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在極端氣候生存、或是原本就已經處於糧食短缺問題環境中的人口。
因此聯合國做出推測,在 2050 年前,全世界的糧食生產土地必須比現在再多出50%,但這個目標對全球暖化及隨之帶來的乾旱只會造成更大的壓力。
傑克,這真是太神奇!芬蘭科學家研究「無中生有」食物的技術
如果不想造成地球更大的負擔,人類該怎麼辦呢?近幾年來,科學家開始研發各種發法,試圖增加生產糧食的效率。美國伊利諾大學的香檳分校就展開了一個實驗計畫「RIPE」,利用增加光合作用效率的方式,使糧食的生產量多了20%。

RIPE 實驗計畫中的食物。圖片來源:
由於他們發現植物將陽光轉成營養的百分比只不到5%,因此他們致力於將植物低效率的光合作用提升。
此外,一個由芬蘭拉普蘭塔理工大學(LUT)和VTT科技研究中心發起的研究計畫也透過生物科技,以電力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以及微生物,轉化成一種單細胞蛋白質為主的營養粉。
僅管現在這樣製造出的蛋白質還算不上是食物,研究人員表示,目前要花約兩星期時間,才能生產1克的蛋白質營養粉。但VTT的主辦人皮卡南(Pitkanen)表示「長遠來說,用電製造出的蛋白質是可以運用在食物與產品上的」。根據計畫中學者的說法,他們目前的目標,是用電力提供光合作用十倍以上的能量,供植物轉換。
人定勝天,靠科技解決口腹之慾歷史早有紀錄
歷史上,人類靠科技來彌補糧食不足的問題已經不是新聞了。一次大戰時期德國的化學武器之父佛列茲˙哈伯(Fritz Haber),在他就讀於大學時期,就利用哈伯法,將氫和空氣中的氮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合成氨,使人類擺脫只能使用天然氮肥的困境,大大提升了糧食生產的效率。
糧食危機到底是不夠吃,還是分配問題?
但是,利用化學和科技來改善食物生產的效率,這真的是正確的解決方式嗎?糧食生產不足真的是飢餓情況產生的原因嗎?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過去十年間,非洲一直都是世界飢餓人口最多的地區,而這都是源自於基礎建設不足與治安不佳的問題,還有持續不斷的戰爭,再加上例如索馬利亞沿海的武裝海盜,使商業發展產生嚴重的阻礙。
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自 1980 年代開始全球肥胖人口倍增。2014 年,全世界 18 歲以上的成年人口,有 39% 體重超重,就連低於五歲的孩童中,也有高達 4.1億人口為超重。換算下來,全球肥胖和超重人口是 19億人,遠大於飢荒的 7.95 億人口。
換句話說,糧食的供應不足似乎不是最主要的問題,要解決飢荒困境,如何「分配」食物恐怕才是人類更需要省思的課題。
(本文提供合作單位轉載。首圖來源:Feed My Starving Children (FMSC) CC licensed)
推薦閱讀:
全球陷入糧食危機,為何非洲是餓到過瘦,美國卻是餓到「過胖」?
你一定要知道的台灣戰後史:看中華民國怎麼讓盛產白米的寶島變飢荒島
你真的餓過肚子嗎?從伊拉克的故事看飢餓帶來的威脅
本文資料來源:
全球飢餓人口眾多的問題不在於糧食不足
芬蘭科學家「憑空」煉成蛋白質 有望解決人類糧食危機?
To Feed the World, Improve Photosynthesis
Food From Electricity project bears its first protein-rich “fruit”
Protein produced from electricity to alleviate world hun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