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挑選這本書】
川普上任後對美國白種男性以外的人都非常不友善,至今仍口口聲聲說要築美墨城牆,把拉丁裔隔絕在外,讓人不禁回想起歐巴馬執政的歲月。雖然美國社會看似成熟到可以化解種族主義,讓歐巴馬當上總統,但事實上在他任期的八年內,種族之間對立更加厲害,有上千名黑人受到白人警察殺害。(責任編輯:余如婕)
二○一四年十二月四日這天,在美國的族群史上是一個重要日子。在那一天,有上萬名紐約民眾,他們不分黑白、不論種族,一起走上街頭,抗議紐約大陪審團不起訴一名白人警察潘塔里歐,裁決理由是:「無正當理由提告」。潘塔里歐在四個月之前涉嫌以鎖喉方式,活活掐死一名手無寸鐵的黑人男子,但竟然被判無罪。
這樁事件發生在二○一四年七月十七日,當時四十三歲的非裔男子賈納,正在紐約史塔登島街頭兜售走私香菸,潘塔里歐發現後便上前取締,當時賈納嘗試向警方解釋,但潘塔里歐並不予理會,逕自強行逮捕。
為了要制伏比他高大的賈納,潘塔里歐竟從身後以手肘勒住他的脖子,並在同袍的協助下把他壓制在地,而當時有哮喘病史的賈納雖然不斷地高喊著「我不能呼吸」達十一次,但潘塔里歐仍然緊緊勒住賈納的脖子不放,直到他氣絕身亡。
當路人將這段影片上傳到社群網站之後,立刻引發美國民眾高度不滿,認為白人警察有種族歧視之嫌導致用武過當,他們走上街頭癱瘓了紐約中央車站及布魯克林大橋,連遠在英國也有上千名民眾躺在倫敦購物中心表示聲援,而多位NBA黑人球星更自發性地穿著「I CAN’T BREATHE」(我不能呼吸)T恤,以表示對白人警察的抗議。美國的種族對立似乎一觸即發。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實在賈納事件發生的一個星期前,美國便曾在一天之內連續發生兩起黑人被白人警察無端槍殺的慘劇。在持槍合法化的美國,過去這種事件通常不會受到媒體青睞,但是在歐巴馬當選總統,黑人當家做主之後,白人槍殺黑人便會在種族歧視的角度下被刻意放大。
首先是一位黑人青年斯特林,他於二○一四年七月五日晚間,在路易斯安那州的一間便利商店前兜售非法CD光碟片,兩位白人警察獲報前往盤查,並與斯特林發生激烈爭吵。其中一位警察使用電槍將他擊倒在地,之後斯特林試圖反抗,並推開壓在他身上的警察時,另一位警察在情急之下竟對其胸口連開三槍,將其擊斃。
隔天清晨,另一位黑人青年卡斯蒂爾,因為他駕駛的車子尾燈未亮,被路邊警方攔下盤查要求檢查證件,當他手伸進口袋拿證件時,竟被警方誤以為要掏槍而遭警方連開四槍,當場擊斃。
這兩起白人警察擊斃黑人青年事件,引發全美國黑人的大規模串連示威抗議,其中在德州達拉斯一場名為「黑人的生命也是命」的大遊行中,在路邊負責維持秩序的警察,竟遭到一名黑人狙擊手強森持槍瘋狂掃射,造成五名白人警察身亡,七名警察重傷。
事後這名兇手雖然遭到當場格斃,但卻有一個美國激進組織「黑人力量政治組織」在臉書上,承認他們製造了這場達拉斯殺警慘案,並威脅將會持續無預警地暗殺白人警察。
基於以上理由,美國聯邦航空管制局宣布對達拉斯上空進行空中管制,這是九一一事件以來,美國政府首次進行空管,只是之前是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外戰」,這次卻是對抗國內種族主義的「內戰」。這對向來以民主自豪的美國來說是何等諷刺。
然而,美國的種族對立並未就此平息,反而從警察與平民之間的衝突,擴大為白人與黑人之間的仇恨。二○一五年六月十七日,南卡羅來納州一座正在做晚禮拜的黑人教堂,遭到一名白人男子持自動步槍闖入,他以屠殺式的方式進行掃射,時間長達半個小時,造成九人死亡、十餘人受傷。
這座伊曼紐爾衛理公會教堂建於一八一六年,是美國南方歷史最悠久的非洲衛理公會教堂,它見證了過去蓄奴的時代,也經歷了黑人民權運動,因此被視為美國黑人的精神中心,而這樁教堂槍擊案,自然被外界認為是美國白人對黑人的政治宣戰。
回顧在二○○八年,當歐巴馬在白人選民的支持及簇擁下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總統之後,大家都認為這是美國種族的大和解,也是美國黑人人權出頭天的歷史性時刻,但是在過去八年當中,美國種族衝突與對立卻不減反增,在白人至上主義下,竟然有上千名黑人遭到白人警察的槍殺。
有人說,這是美國白人在黑人總統統治下的集體反撲,也有人說,那是白種人被剝奪下的集體焦慮。六十年前,馬丁.路德.金恩開始尋求黑人的政治平等權,而當黑人也好不容易攀上政治的巔峰,卻反而激化種族的對立,讓多少黑人淪為槍下亡魂,這應該是金恩博士始料未及的。
美國種族問題最大根源,在於美國社會長期以來對黑人的定見,連身為首位黑人總統的歐巴馬自己也承認,種族歧視在美國是一種從來沒有被治好的病,它只能緩和,但無法根治。
例如當歐巴馬擔任參議員時,穿著燕尾服參加國宴,有不認識他的白人外賓,很自然地把手中的紅酒杯交到他的手上,把他當成是服務生;當宴會結束時,歐巴馬在飯店門外等司機把車開過來時,有白人開車進來,也很自然地把車鑰匙交到他的手中後逕自走進飯店,以為他是泊車小弟。連歐巴馬都曾經有過如此遭遇,更何況一般市井小民?
將視角回到距今一百五十一年前(一八六五年)的四月,那是美國歷史上最值得紀念的一個月分,因為在該年的四月九日,南軍指揮官羅伯特.李向北軍格蘭特將軍投降,美國南北內戰正式宣告結束,當時美國總統林肯對於族群平等發表一篇動人心弦的演講文:「對任何人不懷惡意,以慈悲對待所有人的至高善意。」在當時南北激烈的分裂主義下,這是多麼高貴的情操!
但五天後,主張解放黑奴的美國總統林肯在福特劇場看戲時,被一名來自南方的激進主義者約翰.布斯暗殺,他想以刺殺總統的方式,挽回南軍在南北戰爭中的頹勢。林肯總統於隔天宣告不治,但林肯之死卻意外促使美國的南北團結,林肯的靈柩旅程,從華府綿延至他的故鄉春田市,長達一千六百公里。
這是美國首位總統遇刺,但也揭開了美國暴力主義向領袖行兇的不良風氣。在這之後的一百年當中,美國總計有三位總統被刺身亡(加菲爾德、麥金萊及甘迺迪),而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歐巴馬,在他上任以來所收到的暴力恐嚇信也比任何一位總統還多。
在電影當中,談論到美國黑人爭權奮鬥史的,較具代表性的當是《白宮第一管家》一片。該片是二○一三年由美國導演李.丹尼爾斯所執導的歷史劇情片,改編自非裔黑人尤金.艾倫的故事。艾倫的祖先是非洲的黑奴出身,艾倫小時候也擔任過白人家庭的工人,在因緣際會下被推薦到美國的政治權力中心白宮,擔任總統的貼身管家。
在艾倫的細心及努力下,贏得歷任總統信任,因此他在白宮服務長達三十四年,歷經七任總統,這部片便是從艾倫的眼中,窺探二次戰後美國黑人民權的奮鬥史,也見證美國許多重大政治事件,包括甘迺迪總統被刺、詹森總統發動越戰、尼克森總統的水門事件。導演也巧妙把這些政治事件,透過艾倫的兒子與美國黑人的爭權史相互連結,加強了這部電影的可看性。
猶記得在電影最後黑奴出身的男主角看到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不由自主地流下欣慰眼淚。只不過故事主人翁在二○一○年便過世,沒有目睹歐巴馬上台後種族衝突對立日益擴大的場面。
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曾經說過:「我們必須接受失望,因為它是有限的;但千萬不可失去希望,因為它是無限的。」不知道美國種族和解的曙光,何時才會出現。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上一堂最生動的國際關係:20部經典電影,告訴你世界原來是這個樣子》,由 先覺出版社 出版, 圓神書活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圖片來源:271277,CC liscened。)
推薦閱讀
川普種族歧視引分裂,拉美歌手開演唱會嗆:川普是退化與混亂
「虐殺西藏人就像切除盲腸,有血正常」解密中共對西藏長達半世紀的種族大屠殺
因種族歧視被「藏起來」的無名英雄:《阿波羅計畫》背後的非裔女性科學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