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篇文章】

中國和台灣地理位置只隔著一道台灣海峽,文化差異卻像隔著一片廣袤的太平洋。最為人熱議的就是腔調:中國人老說台灣腔很嗲,但中國腔我聽了真的很像大媽吵架。

除了腔調,字詞差異也非常明顯。比如台灣說撞球,中國說台球;台灣說搭計程車,中國說打租車。這樣的文化差異說起來十分有趣,但也時常鬧出一些日常上的小插曲。就讓這篇文,帶你一窺兩岸的「用詞」小趣事吧!(責任編輯:鄭伊真)

「俗」就是不 fashion?在中國人眼中,可是有另一番意義呢。

文/ 梁瑜

台灣腔就是嗲

「哇,他們說話真的跟《大陸尋奇》一模一樣!」
「哎呀,好像在看台灣偶像劇!」

我猜想,和我差不多年齡世代的人,應該都有看過《大陸尋奇》這部旅遊節目吧?我特地去查了這個節目的資料,發現《大陸尋奇》的開播日期竟和我的出生同一個年份,也就是說,這是一部距今已二十七年(聽說現在仍持續在播映)的骨灰級旅遊節目。

說到這個節目,有看過的人應該腦海中立刻自動唱起「啊啊啊啊~~風雨千年路~~江山萬里情~~」這句雋永的歌詞,這首歌和主持人熊旅揚的長相與聲音都具有強大的洗腦效果,說是童年記憶也不為過。

我的母親是所謂的外省第二代,因此來自對岸的文化元素在我的家庭就不陌生,但它又不是以一種很立體的方式呈現,它總是依附在例如外公的形象中、《大陸尋奇》這種電視節目裡、母親那一口標準的國語上……所以當我去到北京,和中國同學打起交道,心裡想的其實是:「哇,他們說話真的跟《大陸尋奇》一模一樣!」

不料,我的同學們比我還直接——我第一天搬進宿舍,才剛和同學說了幾句話,有一兩個女生當面驚喜的掩嘴高呼:「哎呀,好像在看台灣偶像劇!」

對於中國年輕人來說,他們對於「台灣腔」的啟蒙,正是來自那一部又一部的台灣偶像劇,甚至碰過幾位女孩將台灣近十年來的偶像劇倒背如流(有些甚至是我聽都沒聽過),對我的台灣腔自然抱持著一種嫁接的孺慕之情,我稀鬆平常的說話方式變成了一種表演。

「台灣腔」是什麼?首先,構成台灣腔的第一個要素,就是許多不停變換的句首句末無義感嘆詞。

我的台灣同學賴小,性格直爽,說話的方式完美演繹了何謂「偶像劇台灣腔」,她在和我說話時,起手式永遠是:「欸我跟你講……」中國同學曾幾次不解地問我,就不能直接說嗎?為啥總還要「欸」一下?

我很不服氣的說:「你們不也會說『欸我和你說個事兒』嗎!」但他們紛紛表示這兩個「欸」之間有很大的區別,不一樣。

接下來,豐富的句末感嘆詞也是台灣腔的重要組成元素,據我的同學指出,獨屬於台灣腔的軟糯黏膩感,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這個。

不過也有可能什麼都不做,你也會被指認成「台灣腔」——我剛到北京的第一個學期,在課堂上做例行的作業報告,等我做完四十分鐘的報告下來後,我同學悄悄靠過來說:「你剛才在台上發什麼嗲?」我感到很無辜又很氣憤,一個正經的課堂報告是要怎麼發嗲?但他們依舊堅持我說話就是在發嗲。

你好「窩心」居然是說── 心裡難受

有去過中國的人就知道,即便雙方兩岸皆使用中文,在初來乍到之時,你卻仍然會有一種很強烈的「聽不懂」之感,除了中國本身多樣化的地方性口音,讓大部分只聽慣一種腔調的台灣人不太好適應之外,相當多的「同字不同義」情況,是讓我們彼此在對話之中很常誤解語意的原因。

舉例來說,像是「ㄙ ㄨˊㄥ」和「窩心」這兩個字眼。「ㄙ ㄨˊㄥ」在台灣是閩南語的說法,意思是 old fashion 的、土氣的、過時的,常用來指一個人穿衣品味很俗氣,或是對於新事物大驚小怪,沒見過世面;但在中國,「ㄙ ㄨˊㄥ(怂)」,在口語表達上代表的意思是膽小、懦弱、遇事臨陣脫逃。

有一個情景可以說明這個字:每次當我和同學們去外面吃飯,碰到態度不好的服務員,我總會在他上完餐之後,用各種激烈的言辭來表達我的不滿,還會不停放話:「她再臭臉一次,我就……!」熟悉我的同學都知道這發言頂多就是紙老虎,便會嘲笑我:「行啊你去呀,別到時候又『怂』了!」

還有「窩心」這個詞,當我某次為想感謝體貼的師兄幫了我一個大忙,便很高興地在微信對師兄說:「師兄你真是太好了,好窩心啊!」師兄隔了一下子才回我,他說:「我剛才覺得奇怪,就去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在台灣說『窩心』是表示感動的意思……」

我趕緊追問,不然師兄你原本的意思是?「窩心在我們的理解,是說你受委屈了但不能說,窩在心裡很苦悶難受的意思。」這也差太多了!原本是想表達感謝趁機拉近距離,沒想到一個弄不好卻反而會得罪別人。

諸如此類的用語還有很多,但最普遍的情況還是「同義不同字」,想要表達同一件事情、同一個物品,卻因為用語有異而雞同鴨講——到現在我同學還會提起「隨身碟」這個詞來笑一笑。

編按:在中國隨身碟叫「U 盤」;在港澳叫「USB手指、快閃記憶棒」。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沒什麼事是喝一碗奶茶不能解決的⋯⋯:我的人類學田野筆記》,由大塊文化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推薦閱讀

破解 〈台灣腔為什麼這麼娘?〉 迷思——這只是填滿「陽剛中國」保護「陰柔台灣」的想像罷了

大陸正在流傳的文章:台灣腔為什麼這麼娘?

【你才撒嬌你全家都愛撒嬌】解答強國人的困惑:為什麼台灣人講話超嗲愛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