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有些人認為台灣人都必須到中國工作,才能享有安穩生活,這想法令人匪夷所思。

為什麼我們明明擁有自己的長處,卻只看向中國?
為什麼我們期待自己「國際化」,卻也只看向中國?

(責任編輯:鄒家彥)

文/詹雅仁

台灣很爛?除了 G8 哪個地方不戰亂、多黨政治、經濟發達?

從日本學完開發經濟學回來台灣以後,跟台灣人們聊天,內心都滿多問號的???例如:「台灣就是政治鬥爭、政治不安定,所以外資都不敢進來。台灣勞動環境就無法改善。」

可以請大家去找,放諸五大洲,除了已開發那些G8國家,哪些地方不戰亂?哪些地方不是多黨政治?有多少國家比台灣政治安定、市場經濟也相對發達?北韓一黨獨大超安定,外資有進去?李登輝解嚴後的台灣絕對是國際評比裡面政治經濟安定的地方。

中國外資多,但幾乎與高端關鍵技術無關

來台灣的外資的確是比中國少,除了因為市場比旁邊的中國小之外,還有就算要代工也不敢合作某些關鍵技術,因為台商always會毫無國家忠誠的把技術賤賣給中國,然後移民歐美一走了之,毫無企業家精神。

而進去中國的外資也不是高端關鍵技術,是他們國內生產不符合他們人力成本的低價項目。而台灣明明長期以來都是外匯存底前5名有的富裕地區,但勞動者面對資方壓榨卻一直沒辦法得到所得分配的公平正義,一直期待外商進來改變台灣勞動環境,這其實就是台灣人思想最弔詭的地方。

而媒體就不斷掩蓋這些經濟事實,全台營收規模最大的一千家公司,其實質稅賦僅5~12%,遠低於台灣的中產階級勞動者的12~18% (附帶一提,已開發國家的企業稅賦大概都是20%以上起跳)。以及,如果將已開發國家的居住政策和台灣的對比起來,才知道台灣是如何的苛扣勞動者。

台灣勞動者做著中國夢時,卻忽略這些真相

這才是造成勞動者以為必須往中國賺更多錢才能享有安穩生活的原因,因為在台灣的富人階級不肯付給勞動者合理的報酬,在稅賦貢獻上也多所逃避,富人炒作房地產導致的高房價、高租金,更讓勞動者飽受可支配所得縮水的居無定所、萬物齊漲之苦。而內需市場的萎縮,也同時來自於可支配所得的成長停滯甚至倒退。

然而當台灣勞動者做著中國夢的同時,卻沒看到更多家境小康的中國中產階級都把小孩送出國唸書,心願大抵是再也不回到中國。大家不用思考一下原因是為什麼嗎?中國崛起的時候的確是有可以掏金的某些時刻,但那真的是台灣人必經的競爭道路嗎?

如果台灣人真的有能耐可以跟中國13億人口爭,為何不出去跟美國3億人爭,跟日本1億人爭,跟歐陸7億人口爭,這種「把台灣經濟命脈和人力資源單獨鎖進中國」的思維,難道不是一種政治陰謀?

不懂得經營自己的特色,在國際上就是沒有競爭力

還有例如,我說,小時候吃過阿嬤煮的地瓜煮麻薏,但台灣的課本都不教台灣的特產和風土習俗,所以我到出社會才知道原來麻薏是台中食物。但我得到的回應是:「台灣的課本現在就是太本土了。」

台灣人到日本去玩的時候,會嫌棄他們就是太日本?英國就是太英國?法國就是太法國?泰國就是太泰國?(好饒舌) 不如這樣想像好了,如果西藏整個中國化,你還會想要去西藏嗎?

不懂得經營自己的特色,在國際上就是沒有競爭力的意思。用比較利益法則來看,成為一個「小中國」的台灣,完全沒有吸引外國人的來消費的誘因 (對,到時候就連中國人都不會想來的,這麼像,要來幹嘛?回家玩嗎?)。

有大的中國可以去,外國人為何要來台灣?台灣本身的特色就是多元文化就是海島高山地形,就是漢移民、日本文化、原住民的南島文化,共同交匯出來的複雜風貌。把這些都遺忘,然後渴求在國際上有能見度,很像是剷平高山卻求望遠,不啻緣木求魚。

這些國家發展思維,在日本都是孩童皆知的相當淺白的常識。但,看看我們中(華民)國的電視……不,我的意思是,你還是把它關掉好了,它從大中國談到大美國,從外太空談到內子宮,就是沒有教我們台灣人怎麼做自己,那才是最重要的永續發展的根本。

(本文經原作者詹雅仁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請見連結。首圖來源:bryan… CC licensed)

推薦閱讀:

「只相信中國人」的失敗管理法,堂堂樂視美國總部裁員剩 50 人、500 億資金全部放水流!
【投票:小英執政一年你有感嗎】彭博數據解析蔡英文:抵制中國後經濟不跌反升
慣老闆每年偷走你多少工資?兩張台韓薪資對照圖,殘酷算出低薪真相
一份經濟學人的研究告訴你,台灣勞工口袋裡的錢到底是被誰偷走了
還嫌台灣小島就是爛? IMD 世界競爭力評比:台灣依舊打趴中國全球 14
【拒上中國賊船!】斯里蘭卡血淋淋的前例,讓印度公開拒絕中國
一帶一路邀請批評一帶一路就是「井底之蛙」?經濟學人質疑:看不出政策優先目的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