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前陣子婚姻平權釋憲結果出路,國際媒體碰到最微妙的問題就是:台灣到底應該要怎麼稱呼?台灣是國家(Country)、小島(Island)還是只是一個地方(Place)可讓 BBC 小編想破了頭,五個小時就改了三次標題。在英文中關於「國家」的說法這麼多種,到底哪一種才最適合台灣呢?看完這篇你就懂了。
(責任編輯:林芮緹)
文/提姆の博物學會社
英文課時,我們學到:country是國家的意思,然而在歷史課時又學到:聯合國是United Nations。雖然它們中文都譯作國家,其實內涵有很大差別。
各位同學大家好,醒醒吧你沒有國家!
中華民國早已失去中國的合法代表權,台灣亦從未正式宣示要獨立建國,QQ
在中文中,國家的概念並不是那麼精準,因為Country、Nation、State-皆翻譯作國家,但其實三者的意涵是差異頗大的,使用的時機也不盡相同。
今天我們就來做個簡單的比較,讓同學爾後要翻譯「國家」時,能有更恰當的選擇。
Country,偏重於「地理」的概念。
包含「土地」「故鄉」「故土」都是用這個字,舉例來說:
「 What are you from? 」
「 Taiwan. Taiwan is my country. 」
「 你從哪裡來的? 」
「 台灣。台灣是我的故鄉。」
Nation,偏重於「民族」的概念。
這裡的民族,指的是文化上、政治上的民族,並非透過「血緣」來劃分的「種族」(race)。舉例來說:
「 What is your nation? 」
「 I am Taiwanese. 」
「 你是哪裡人? 」
「 我是台灣人。」
Nation 所衍生的「Nationalism」一詞相當難翻譯,由於不同的歷史脈絡,可以分別翻作:「民族主義」「國家主義」「國族主義」
作「民族主義」解時,會以「大日耳曼主義」為例。
自十九世紀中葉至二戰期間,德國是以「民族主義」-「日耳曼民族」作為號召,進行國家統一以及對外侵略的旗幟與藉口。凡是「寫德文」「說德語」「金髮碧眼」,皆是同文同種、血濃於水的大日耳曼民族一份子。
作「國家主義」解時,會以「美利堅合眾國」為例。
任何有一點常識的同學都會知道:美國是多民族國家,國內有來自各地的族群,包含歐裔、非裔、亞裔、拉美裔,有著不同的外表、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宗教。但他們都是在「美國」這個「國家」底下,透過「國家」,將他們凝聚起來、不分彼此。
作「國族主義」時,就是「中華民族」啦。
偉大的發明家 梁啟超先生,於清末民初時,發明了影響後世甚鉅的「中國」與「中華民族」概念。原有「華夷之別」「夷蠻戎狄」,甚至還要「驅除韃虜」,後來通通摻在一起做撒尿牛丸…噢不是!通通摻在一起,融合成「想像的共同體」-「中華民族」。而「中國」亦是如此-原本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更迭,通通摻在一起變成「中國這個國家的不同朝代」。
State,偏重於「政權」的概念。
只要是一個「政治實體」就可以稱作為state,像是「美利堅合眾國」-「United『States』」,即是許多大大小小的政治實體-「州」的聯合。舉例來說:
「 Taiwan is a sovereign state. 」
「 Wake up! You are stateless. 」
「 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
「 醒醒吧,你沒有國家! 」
「主權國家」(Sovereign state)一詞,使用的就是state,而「無國籍」(stateless),亦是用此一詞彙。
看起來很複雜,其實很簡單對吧!同學們往後在使用時,可再別搞混囉。
——版主 提姆 筆
(本文經原作者提姆の博物學會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第四百八十八課,Country、Nation、State有何不同呢?〉。)
作者其他文章:
【揭穿中華民國百年真相】國民政府來台,是移民還是殖民?
同學們來上殖民課嘍,身為老是被殖民的台灣人,你知道中華民國的殖民是哪一類嗎?
推薦閱讀:
ROC 歷史課本隱瞞的事:中華民國 1927 年就滅亡了,而不是 13 億人認為的 1949 年
兩岸同屬中華文化?台灣漢文化發展時,「中國」根本還沒建國
戳破中華民族的神話──華人的概念不是自古就有,而是為統治方便被梁啟超「發明」出來的
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少騙,真正的中華民族早在 3 千年前就被周武王給滅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