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本書】
你一定會讀過課本上如何宣揚「十大建設」、「經濟奇蹟」和兩蔣多麼偉大,但你知道歷史上還有這麼一位嚴家淦總統嗎?他其實擔任許多台灣政府的要職,而且新台幣也正是他所發行的,對當時台灣的經濟來說,他是不可或缺的功臣,但卻幾乎不被人提及。
本文摘錄自長期在國民黨旗下媒體工作的鄭佩芬所撰寫的書籍,雖然立場鮮明,摒除國民黨濾鏡,倒是最貼近國民黨人事物的側寫回憶錄。(責任編輯:林芮緹)

嚴家淦副總統宴請美軍顧問團團長戚烈拉將軍。取自維基百科。
在臺灣,社會大眾談到促成國家現代化的十大建設,會聯想到蔣經國、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當人們提及臺灣傲人的「經濟奇蹟」時,蔣經國、陶聲洋、尹仲容等人會浮上檯面。
今天,年輕一代的臺灣人,對嚴家淦這個名字也許非常陌生,並不為怪,只是上一代臺灣人在談論歷任總統時,似乎忘了中華民國曾經有過一位總統,他的名字叫嚴家淦。
但是俗話說得好:「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嚴家淦在臺灣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確留下不易被抹煞的痕跡。
1966 年 5 月 20 日,嚴家淦宣誓就任中華民國第四任副總統,同年七月十日出刊的《亞洲雜誌》(The Asia Magazine),於封面登載嚴家淦的照片,形容他是「一位傑出的經濟學家與金融家,是中華民國近年來經濟快速成長的推手」,就是最好的見證與寫照。毋庸置疑,臺灣的經濟有今天的成就與規模,嚴家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亞洲雜誌》介紹中華民國副總統嚴家淦。
一九四五年,嚴家淦被派到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先後擔任交通處長與財政處長。此後的二十年間,他歷任政府各項財經要職,包括:臺銀董事長、土銀董事長、中油董事長、財政廳長、經濟部長、財政部長、臺灣省主席、退輔會主委,並負責美援運用,1964 年,升任行政院長,1966 年,當選副總統。
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蔣介石總統在任內病逝,嚴家淦在四月六日宣誓接任第五任中華民國總統剩餘的任期,直到 1978 年 5 月 20 日卸任。
嚴家淦對臺灣最為人稱道的貢獻,首推實行新臺幣制,因而有「新臺幣之父」的美譽。一九四六年,嚴家淦負責接收臺灣銀行,他發現:
「日據時代,臺灣銀行的對外貿易是由東京操控,臺灣的經濟是日本的附庸,對外貿易要透過日本來經營。光復以後,臺灣經濟從日本整體中分解出來,……最初幾年轉成為大陸經濟的一環,大陸淪陷,臺灣省為了自身的需求,非走獨立的路線不可,為適應當時的環境,臺灣就從貨幣著手。
一個經濟單位,要有獨立的貨幣,建立新臺幣,進出口貿易才漸漸開展,經濟建設才漸漸發達,確立了一個獨立的經濟單位。」
(摘錄自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之《靜波人生:故總統嚴家淦歷史圖集》)
他在 1949 年 6 月 15 日確定實行新臺幣制,1950 年 6 月 15 日正式發行。
嚴家淦雖然在 1975 年 4 月 6 日繼任總統,但是並未兼任黨主席, 1976年 11 月 12 日,國民黨召開第十一屆全國代表大會,國民黨「總裁」的頭銜保留給蔣介石,一如國民黨「總理」的頭銜保留給孫文,未來國民黨的領導人一律以「主席」稱呼。推舉蔣經國出任黨領導人,正式稱謂為「蔣經國主席」,嚴家淦則被蔣經國主席於 1979 年 12 月 14 日國民黨第十一全第四次全會中,指定為國民黨首席中常委。
嚴家淦在三年的總統任內,忠實履行總統的職責,不過一向謙沖為懷的他,每逢遇到重大問題或關鍵時刻,從不自行做決定,總會對來向他請示的官員說:「這個問題可以去請教經國先生。」由於事事都推給蔣經國,因而當時採訪政治新聞的記者們替他取了一個很雅的外號:嚴推事。
嚴推事最具體的代表作,是他的總統任期將於 1978 年 5 月 20 日屆滿,他於1977 年 12 月 14 日,致函國民黨中常會張寶樹祕書長,提名蔣經國為下屆總統候選人,並於 1978 年 1 月 7 日國民黨臨時中常會上,推舉蔣經國為第六任總統候選人。
坊間傳言,嚴家淦於 1977 年 12 月 14 日致函國民黨中常會薦舉提名蔣經國前,曾與蔣經國談及是否該提名第六任總統候選人問題時,蔣經國低頭不語,政治歷練豐富且睿智過人的嚴家淦,立即瞭然於胸,才會有此被當時政壇譽為「明智」之舉的決定與作為。
延伸閱讀
【蔣家之家庭倫理篇】看完不知道怎麼教小孩!這就是通姦、3P、亂倫通通都來的國民黨偉人
【投稿】徐重仁的成功不只靠爸還有靠「黨」,原來統一集團也是國民黨威權下的既得利益者
蔣家第四代蔣友柏:窮到只剩下錢時,再來談社會責任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近看兩蔣家事與國事:一九四五~一九八八軼事見聞錄》,由時報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