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年輕人總是被長輩笑稱是「草莓族」,臉皮薄、無法接受批評、抗壓力差。不過這個現象看在待在台灣許久的美國教師畢靜翰的眼中就相當有趣:原來美國其實也有類似的草莓世代(英文通常叫做千禧世代或Y世代),而且不管哪邊草莓都是自己種自己收的,別人的草莓都很爛,可是自己的草莓就是個心肝寶貝。不過美國的草莓卻還是有一些地方跟台灣不一樣:
(責任編輯:林芮緹)

圖片取自 PIXABAY
美國沒有草莓族嗎?
我最近去星巴克找學生的時候,我們旁邊的桌子坐著一對母女,女兒大概是 19 歲以上吧,然後那位媽媽竟然在幫她女兒切食物!一個 19 歲的成人竟然不切自己的食物,看得相當傻眼。我問我的學生,「這樣正常嗎?」,他想了一下說,「我們這一代「草莓時代」不太可能,可是那一代似乎……」
我剛來台灣的時候,我的同儕大概都被稱為「草莓」或「爛草莓」,從我的角度,大家的行為跟他們長輩的行為真的蠻不一樣的,抗壓力的能力很低,無法接受批評,無法溝通,無法進行談判,臉皮很薄,不太喜歡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就是覺得自己很好,別人很爛,不喜歡工作的一個態度。當然,這也不是全部的人,而是一種教育和家長導致的氣氛吧。
雖然很多人不開心被這樣叫,一直反抗,但從一開始我在台灣就知道長輩在講什麼——因為兩件事情:
(1) 35 歲以下的人都非常怕跟外國人接觸, 35歲以上的人不會。
(2)35 歲以下的人都非常害羞,甚至有種不友善的感覺,35 以上的人不會,是典型的閩南好客 style。
還有很多差異,不過最「貼身」的例子大概就有這兩個吧。
不過,這幾年來,繼續觀察,我也慢慢地發現,長輩按照自己的方式也蠻「草莓」,而且,草莓都是他們種的,也是她們收的,而且每個人都很愛自己的草莓,別人的草莓都很爛,可是自己的草莓就是個心肝寶貝。
又想一想,長輩的那些年代經過的大事情和災難,是歷史的必然,大家只要活到現在就會經過那些,那些事情確實蠻辛苦的,不過那些事情又不是長輩的選擇,她們的經驗也是別人送的。如果把這一代的草莓放在過去,被打慘了幾次,也應該會站起來往前走吧。我們反而看最近的老人抗議活動,抗議者的行為和態度,不就是有那麼一點「草莓」嗎?
其實,前一代是怎麼把這一代養出來的,也相當容易看得出來吧,畢竟,孩子是父母的鏡子,自己的問題和缺點都會在那邊被放大。
當然,美國也有同樣的問題。
我想,大家看到了美國的年輕人那麼活躍於表達自己,就會覺得,「他們跟台灣不一樣,我們鬼島就是沒救了,一代不如一代。」但其實美國也有同一個問題,當美國變得越來越富有,大家對孩子的溺愛就變得非常誇張,中產階級的孩子特別是如此,每個孩子都是溫拿,都是英雄,都是主角,而且父母就開始儘量保護小孩,尊重小孩,給小孩「主權」,甚至那個孩子要一直吃披薩就可以一直吃披薩(美國小朋友的挑食問題真的很嚴重)。
這個部分跟草莓時代的情況有點類似,不過,美國又不是台灣,美國很大,全世界的人都想去那邊,所以美國也是全世界的「問題中心」,你在那邊可以遇到各種莫名奇妙的殘忍事件和傷害人的慘事,你也不能一直窩在父母家,因為再被溺愛,也不能這樣,你沒有好的工作,就沒有健保,沒有健保的人,就算家庭背景還不錯,死在路邊的機會就蠻大的。而且,膚色和宗教也會影響到你在社會上受到的待遇。
美國很殘忍——而且,我們也沒有很好的方法改善她,她就是這樣。以前,我們被溺愛寵愛的孩子出社會之後,當然都非常震撼,可是後來我們都選擇站起來走下去。而最近的這十年的年輕人被溺愛的程度已經超過以前的樣子,導致他們無法接受自己小時候的「小世界」與外面「大世界」中間的差距。
可是在美國你又不能賴在家裡,一直換工作,這樣會害死自己,你真的會死喔,所以這群人再不開薰也不能像台灣的某些族群一直不爽換工作,或突然不工作幾個月,在家裡給父母養,等等。可是他們還是很生氣,很無法接受,所以他們會變得怎麼樣?
他們當然會跟長輩一樣,用西方人最典型的手段處理這些情緒:信仰。因為他們在社會上找不到「真正的安全」,所以他們決定要改變這個社會,讓社會給他們「心靈上的安全」。
所以,最近在美國的大學,學生常常會要求教授不教某些議題(譬如說,要求法律教授不教強暴相關的法律),因為想到這些事情會讓人「不舒服」。只要是她們不喜歡的言論,就會被視為「語言暴力」,所以最近有很多教授和名人(不分政治立場)被他們莫名地追打很久,目標就是破壞他們的人生,因為「他們的觀點不正確」。
如果他們的要求遭拒,或有人硬要反對或挑釁他們的話,他們不排斥用暴力手段處理你(所以最近美國大學的抗議都有點暴力的傾向),因為他們覺得,不同意他們的人「不配當人」,多趴美國的網路就一定會看到這樣的想法。
以前,有這樣的年輕人跑到柯林頓的面前,開始譴責他,柯林頓要回答她問題的時候,年輕人就暴怒,說,你沒有說話的權利!你只有聽的分!然後就繼續抱怨下去,柯林頓就有點不耐煩說,我明明就在聽,但你只是抱怨,你並沒有告訴我你要我做什麼,你都不講重點,不會有人聽,政治很難,你把具體的要求寫出來再來找我吧。柯林頓真的戳破了這群人的大問題:一直抱怨,一直要克制別人,一直亂秩序,但一向擺不出具體的要求和解決問題的辦法。
所以川普當選的一個原因之一,是很多長輩看膩了這個情形,然後川普當選之後,有那麼多年輕人大哭大鬧,也是因為這些事情。
不過,最恐怖的是,美國的年輕人(不管是左派還是右派)都是以基督教的傳統熱情去相信這些東西,所以溝通很難,非常難,因為對他們而言,說他們相信的那些東西有可能不是完全正確,就等於跟基督徒說耶穌是猴子。
也就是說,他們會打你。
(我想,遲早一定會有人過來說,因為我在批評這群人做事的方式,所以我一定反對X,Y,或Z,或怎麼樣。我先事前說明:那是你的想像力。立場跟做法很不一樣,當然是可以分開講的!)
延伸閱讀:
老闆常罵你是草莓嗎?莊子用這則故事告訴你:老闆是廢物,員工才會是廢物
年輕人不努力只會罵 18%?和年輕世代公務員相比,當年公務員才是一群「老草莓」
家裡也有「草莓族」不離口的長輩?他的溝通策略,讓父親從此對年輕人改觀
【一層一層剝開我的心】從「草莓族」到「洋蔥族」,剝削的不只年輕人也是台灣的未來
(本文經原作者John Barthelette(畢靜翰)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美國沒有草莓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