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前瞻計畫最近初審已經在一片混亂中通過了,但仔細研究前瞻計畫的內容其實跟馬英九時期「愛台十二建設」根本一樣粗略,如果「愛台十二建設」倒貼 3 千億元,前瞻計畫結果能好到哪裡去?不過對這些官員來說,前瞻計畫既能夠滿足地方選民「台北已有捷運路網,為何我們連條輕軌都分不到」的相對剝奪感,又能夠好好的撈一筆,前瞻計畫就算漏洞百出也恐怕勢在必行。

(責任編輯:林芮緹)

要辨析基隆市或新竹市值不值得一條輕軌捷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反對者可以輕易舉國外甚至台北高雄的案例,從軌道建設沿線的人口結構、班次密度、路網的規劃等條件算出財務的自償性,並以財務虧損、人口數並不足以支撐營運為由,否決這些軌道建設。

不過,諸如:「大台北都已經有捷運路網了,為什麼基隆連條輕軌都要不到?」「輕軌都沒蓋,你怎麼知道人不會往軌道旁住?」這種支持「區域均衡」建設的理由,對一直感覺被剝削的非雙北居民有極強大的説服力;而後者正是民進黨政府此刻丟出八千八百億前瞻建設的心理基礎。

從形式上來看,蔡政府此時推出的8824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是讓人失望的。它的計畫粗略,沒有基礎的成本效益分析;在「軌道建設」項下的結論裡,它說:「合計4,241.33億元,對於國內軌道產業有其必要性,預估可帶動國內產值約7,000億元,亦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有什麼必要?七千億產值是怎麼算出來的?卻沒有任何模型數據與推論。

這顯然是一群長期主管台灣經建的高階事務官在收到上級指示之後,以短短一兩個月拼湊出來的「經建計畫」,與當年馬政府推動的「愛台十二項建設」下的《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條例》如出一轍。

也因此,當在野的國民黨卯力阻擋《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進入實質審查之際,立刻有民進黨立委李俊俋跳出來說,前瞻內容跟過去愛台十二項建設沒有太大差別。用「你可以,我為什麼不可以」的邏輯來護航。

的確,兩者的編列形式與效益分析幾乎是一樣粗略,所以當民進黨立委以馬政府的《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特別條例》來為《前瞻基礎建設》辯護時,幾乎可以預言後者的投資效益與前者恐怕也相差無幾。而根據審計部的總決算審核報告,馬英九總統的「愛台十二建設」,合計投資近二兆一千億元,GDP效益卻不到一兆八千億元,倒貼超過三千億元,增加工作機會數量也短差六萬人。愛台十二項建設如此,《前瞻基礎建設》能好到哪裡去?

話雖如此,《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會受挫卡關嗎?答案恐怕同樣是否定的。關鍵不在於民進黨政府掌握立法院多數,而在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滿足了政治人物的肉桶政治以及撫平地方選民的相對剝奪感。對於不分朝野的立委議員來講,這種由中央主導地方提案的建設預算有著難以抗拒的誘惑;對於地方居民來講,這種「台北已有捷運路網,為何我們連條輕軌都分不到」的心理哀怨更有絕大的殺傷力,所以,再怎麼「野蠻」,也不能阻擋地方建設經費。

也有不少人建議,為何不把八千八百億的一部分,挹注在「長期照護」、「生育補助」,甚而像「鼓勵電影文化產業」等等面向。不過,蓋一條輕軌,即便它之後慘賠,甚或使用率不高,它仍是一件看得到的硬體建設,也是政治人物的「政績」;但補助長照、鼓勵生育,錢花出去後卻幾乎看不到有形回收。什麼樣的政治人物這麼傻,會做這種幾乎水波不興的「人本工程」?

前交通部長葉匡時痛罵《前瞻基礎建設》:「四千多億預算來興建軌道到底是什麼邏輯?國家把各地方政府需要的建設包在一起,變成前瞻計畫,這就是綁樁、掏空國庫。」葉匡時的說法幾乎全對,不過這樣的罵法卻罵不痛民進黨政府,因為他們的邏輯就是:「你們(愛台十二項建設)可以綁樁,為什麼我們不能綁樁?」更何況這樣的綁樁,完全滿足政治人物的實際需要與民眾的心理需求。

《前瞻基礎建設》將在立法院一路綠燈,完成三讀。但比較令人遺憾的是,這項前瞻計畫只有「前瞻」沒有「回顧」,沒有檢討前朝擴大公共建設方案的失敗,試著在預算編制時做出改革,一切只率由舊章。而即便凱因斯的擴大內需振興經濟理論仍不可免,這政府沒有試著撥出一定比例的預算,試行一些以人為本的前瞻基礎建設,更格外令人遺憾。看不到任何實驗性與理想性,這也是《前瞻基礎建設》最該被批評的地方。

(本文經合作夥伴上報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社評:難以抗拒的《前瞻》誘惑〉。)

延伸閱讀:

【剪綵王的貪婪】新北市蓋捷運就要花 2 千億,憑甚麼還來搶前瞻基礎建設的預算?
【阿北又誠實了】柯文哲:前瞻計畫中央全額補助,會讓地方用搶錢態度「不吃白不吃」
【一句話打臉藍綠兩黨】別人在乎前瞻計畫拿多少錢,柯 P 卻只問 4200 億預算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