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高教的墮落,從僵化的教育內容、受局限選課自由到迂腐的大學管理制度,無一不呈現出中華民國官僚式的姿態。追根究柢,就是我國的大學幾乎都拿錢拿得太容易了——公立大學擺爛也可以爽爽斂財,就算是私立大學也可以拿政府補助。那如果我們全面改革讓學校全面性法人化、讓校方必須要為自己爭取經費呢?是否這樣就可以逼得學校不得不為了爭取經費和資源而努力?

(責任編輯:林芮緹)

joke chien – ,CC BY 2.0,維基百科

文/林佳穎,文學院研究生,曾就讀南部的國立頂尖大學、國立非頂尖大學

伴隨筆者的成長歷程,台灣社會就流傳著一個都市傳說:好好讀書,做好學生的本分,什麼都不要管(政治、社團、家務、男女朋友)念高中、大學,未來就會一片光明。這大概是「台灣夢」的原型,這個台灣夢,在22K當道的今日,大概只有公教國營事業還有可能實現。

這反映了台灣教育的謬論,並滋養了無數教育者的墮落。當我們懵懵懂懂的跟著家長、老師、同儕的腳步死讀書,跟著大學升學體制的入學、修課、畢業,然後未來茫茫不知所措,最後卻著落得 22K 的下場,於是,我們憤怒、逃避,繼續升學,攻讀研究所、博士班,博士後研究……等到終須面對社會、逃無可逃時――我們要嘛屈就22K、要嘛去賣雞排、或者回頭考公教?關於博士賣雞排的新聞,郭台銘的批判並非全無道理,國家每年投入給高等教育的資源,就只為培養雞排業者、公教人員?

台灣的經濟困窘已不是一日兩日,面臨國家教育資源的緊縮,不少學校意圖調漲學費,希求開拓財源,學生無不反彈,無論國立私立大學,其實都已獲取鉅額之財政補助,竟然還向動輒背負三五十萬學貸的學生搶錢;尤有甚者,少子化的衝擊,招生困難之下,許多學校不斷想招收外籍生、中生,於是社會上又出現外生學費收費標準與補助的問題,何以國家有限的教育資源,如此廉價的補助外國人使用?

台灣的教育是非改革不可的,筆者認為大學全面的法人化、自籌經費將是一解,君不見,五年五百億的頂尖大學計畫,無法將任何一所大學推進世界百大的排名(看看哈佛、劍橋、牛津等歐美頂尖大學,無不是財政自主者);

相反,只造就了教育資源的更加集中與壟斷,頂尖大學的排外與擁財自重(如仰賴國家龐大資源所建立的大學資源、圖書館,卻極盡限定校外讀者使用之能事,甚至以收費借書證為斂財工具)、學術傲慢(校方只投入大量心力於政府財源的掠取,無心教學,學用落差加劇,甚至動輒以純粹學術之口號排斥產學合作),筆者身為文學院學生便深感不忿,何以大學畢業生只能領取22K?

當然產業環境責無旁貸,但學校教育的養成――尤其是文學院――向來不關心學生出路,畢業生往往只能孤軍奮鬥、任由業主剝削,更是罪魁禍首!開除教育以培養人格、國民素質的高調,教育是為了造就階級流動、教育是為了培養謀生能力,乃是不可規避的社會責任,而大學法人化將能一次解決大部份問題。

台灣教育的問題在於家父長式的教育資源掌控,由決策者決定學生「應該」學什麼、什麼科系「應該」被重點培育,於是學生往往懵懂就學,不知「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校方則專注於財政教育資源的搶奪,而忽略教學、產學;

當今22K的就業環境,不可謂不是此後果――學生不知職涯方向,學校不管學生發展,於是學生懵然投入就業市場的廝殺,單打獨鬥衝的頭破血流,心灰意冷的年輕人要嘛只能追求當下的小確幸,要嘛投入公職,追求國家豢養的安穩人生,台灣夢於焉形成!筆者無意批判公教志願者,畢竟社會上每個職業都有其存在之需要,但教育資源如此浪擲、體制如此消耗年輕人的生命與時間,不得不令人憤怒。

學校自籌經費,學費調漲無可避免,但我們是否轉個角度,既然教育是百年大計,國家不可不投入資源(據聞,本國大學生每年所需教育經費是22萬元,國立/私立大學只收取學生5萬/10萬元學費,其餘則由政府補助、學校自籌),何不把資源轉投注在學生的獎助學金上,讓學生擁有更多自主選擇權,而非讓國立、頂尖大學的光環綁架?學校若須自籌經費,則系所必須認真思考學生、社會所需,推出學生有興趣、有需要的學科,主動適應社會需求,除了可自動淘汰不適任之學科與教職員,也可縮短學用落差的距離。

學校法人化當然會有其他問題,如販售學位、討好學生以求就學率,甚至教育商業化下的貧富不均與資源壟斷,弱勢者將無力就學等,但這應可由政府的監察與學生獎助學金制度來制衡與改善;

校方的研究/教學方向可能轉為追求有立時性成果的領域,須長期投入資源心力而無法立竿見影的學科可能被漠視,校方更可能因為經費而壓榨新進研究者,職員遇缺不補、工作過勞也都有可能,(可參〈日本學術寒冬:難以走完的高教改革〉),但我們必須思考的是,這是改革所需的陣痛!

好比台灣的就業市場,最大的問題在於無力創造更高的產值與售價,只能轉為cost down的壓榨勞工,學校法人化亦是如此,若系所能努力說服社會,積極打造產學、就業體系,讓學生未來的收入更有保障、系所經費來源更為充裕,則可扭轉血汗壓榨的窘境。但延續由國家補助大學財政的模式,絕對不能帶來改變!

大學法人化,在台灣這應該是現階段最可行的方法。而把教育的主導權歸回給學子,讓學生自主思考、築夢踏實,建構可行的台灣夢,是台灣的當務之急。

(本文經投稿作者林佳穎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台灣夢:我們需要怎樣的高等教育〉。意投稿者可寄至:[email protected],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

延伸閱讀:

亞洲大學排行台灣 5 年來首次跌出前 20 名!外媒:台灣高教不思進取令人失望
【天大地大】大學太多了!4 年後大學退場機率神預測,台清交成都輸這間科大
10 年後將有 50 所大學消失!不合理的資源分配,讓台灣私校面臨退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