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最近中正紀念堂執行「去蔣化」把蔣介石的銅像給移除了,但剩下這些建築物究竟該怎麼處理才好?有人建議把這裡直接變成國會,很符合台灣人廢物利用、勤儉持家的精神。但是你真的確定要把這個充滿中國象徵意義的陵寢,當成我國的神聖國會殿堂來用嗎?要不要那麼懷舊啊?
(責任編輯:林芮緹)

由AngMoKio – 自己的作品,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文/凌宗魁
將中正紀念堂的銅像移走,幾成初具轉型正義概念的大多數人共識。
但剩下來的建築要做什麼?
有人說要拿來改作國會。也不是不可以,滿符合臺灣一直以來堆疊不同文化與歷史遺跡的情形,但也可看出銅像具有顯著象徵意涵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而建築相較抽象的象徵意涵往往難為臺灣社會覺察之現象。
這座建築由黑箱競圖產生的「徵選」方案,完完全全就是為了紀念蔣介石這個目的所設計。

圖為1975年中央日報中正紀念堂及公園籌建小組公布徵選辦法新聞
本堂正方形平面為寓「中正」之意,御路雕飾及大堂內穹頂藻井繪「青天白日徽」,三層仿漢白玉雕外掛花崗岩臺階代表「三民主義」,大中至正五券牌樓象徵「五權憲法」,四方型平面代表「四維」,八角攢尖頂代表「八德」,四萬塊琉璃瓦以人字形排列,天際線亦呈人字形上與天接寓「天人合一」,本堂八十九階臺階代表蔣介石「八十九歲」逝世,屋頂設九隻仙人走獸也是封建建築的高等級配置。
看完這些充滿中華封建鄉愁的陳腐設計概念,還會覺得這座陵寢適合作為象徵臺灣代議制度的國會殿堂嗎?
我個人是覺得不適合啦,有沒有這麼懷舊啊?
日本的國會議事堂從奠基到竣工用了16年(從規劃建造起算更是花了55年)。
英國的國會大廈蓋了30年。
美國的國會大廈建造了37年。
都不是幾任民選首長任內可以完成的鉅業。但國家進途方向若明確,鎔鑄幾代人的心血結晶與投資成本是值得的。
臺灣若想透過國會建築明確主體性,建議就逐漸讓中華民國徹底走入歷史,把中正紀念堂改為大屠殺追思館或民主教育園區都好。
不要再這麼勤儉持家,讓這棟充滿象徵意涵的建築再來代表臺灣,永遠被看不見的象徵意涵綑綁束縛、壟罩在炎黃五千年華夏文明的陰影之下。
(本文經原作者凌宗魁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延伸閱讀:
改建中正紀念堂只談轉型正義就太嫩啦 ─ 它可至少牽涉了三種不正義!
【投票】蔣介石殺人又怎樣?國民黨嗆「不然拆中正紀念堂啊!」──你覺得呢?
把屠殺當觀光、辦恐龍展叫轉型正義──國民黨:拆了中正紀念堂,觀光客看什麼?
「永懷領袖廳」還原蔣介石辦公樣貌,卻沒告訴你當年在這批下了多少件死刑判決